2007年34家火炬软件产业基地软件收入3796亿

如同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土壤与合适的温度,企业发展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就营造了一个适宜孕育、培育软件企业的“乐土”:2007年,34家火炬软件产业基地的1.7万家企业软件收入达到3796亿元,软件出口56亿美元,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5%和64%。

记者从日前在福州召开的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主任会议上了解到,火炬软件产业基地围绕软件企业发展必备的人才、技术、资金、环境等关键要素,打造软件产业生态服务链,促进了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

人才服务链提供人才保障

人才匮乏,特别是中高端人才匮乏是制约软件产业发展最突出的瓶颈。为了突破这一瓶颈,火炬软件产业基地纷纷通过与高校、国内外专业机构合作,加强软件人才的培训和培育,同时,积极做好人才吸引和人才服务工作,努力建立完善的人才服务链,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青岛软件园周边虽然没有著名高校和软件学校,但是软件园先后与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名校进行合作,进行软件工程高级人才培养。如2007年4月,青岛软件园与青岛大学签订协议,在软件园鳌山外包产业基地共同建立青岛大学青软学院。根据规划,这家软件学院在校生规模5年内将达到8000人,逐步达到10000人。今年3月,青岛软件园与印度知名教育及IT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机构达成协议,共同建立习德中印软件专修学院,从而为青岛市外包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福州软件园针对市场高端软件人才的缺口,联合境外或跨国公司,引进先进的人才培训体系,打造国际化、外向型的优秀高端项目经理和技术管理人才;园区内的研究生培养服务工作总站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10所国内著名高校合作开办硕士班和MBA课程,培育学员达1120名,建立起创意软件管理的高端人才库;该软件园还与阿拉丁、北大青鸟、日本信永等培训机构合作,每年培育软件及外包人才超过5000名。

技术服务链提升研发能力

近年来,火炬软件产业基地建设各种技术服务平台,为软件企业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技术支撑服务,为企业的产品研发、市场开拓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平台。

如北京软件产业基地2002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公共技术支撑体系。目前已经拥有软件构件3000个、开放源码18000个、软件工具180种,服务企业1600家,与2000家企业实现信息互动。北京软件产业基地还推出了国家应用软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多媒体渲染平台、电子政务产业集群公共技术服务体系等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众多软件企业提供相关服务。青岛软件园投资4000万元建立了集成电路设计平台,可以使当地的集成电路企业基于集成电路设计平台,实现低成本、正版化、高效率的良性发展。目前,青岛市14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正在使用该平台。苏州软件园推出的SaaS产业化平台——风云在线,初期推出包括企业CRM、企业邮箱、VoIP电话、电子传真、即时通讯、视频监控等通用型应用,满足企业70%的基本软件应用需求,目前已经为部分企业提供服务;后续将逐步推出财务管理、ERP以及行业的专业管理软件等深层次应用,同时提供商机发布和搜索功能,全面实现企业的在线信息化。

资金服务链解决融资困难

为了解决软件企业融资难问题,一些软件基地专门设立了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许多软件基地还专门成立投资担保公司,搭建了园区融资担保平台,建设园区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如青岛软件园内软件企业不仅可以享受到信用担保贷款、保理业务等资金扶持,还可以得到由政府提供贷款贴息的短期融资贷款服务。截至2008年6月,该软件园已累计支持园区8家企业10个项目,扶持金额达1570万元。广州天河软件园目前与广东省风险投资集团、广州市风险投资公司、IDG风险投资公司、Intel风险投资公司、联想风险投资公司等多家风险投资公司联络与合作,吸引他们深入园区考察规模较大的有上市潜力的企业。

资金服务链的不断完善缓解了软件企业的融资困难,融资渠道不断拓宽。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发生在北京软件产业基地的重大并购与战略投融资行为近80起,涉及资金约20亿美元(2006年不足10亿美元),其中11家企业上市。

火炬软件产业基地通过优化产业政策、打造生态服务链,不断壮大规模,使软件产业发展全面提速,呈现出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态势。2007年,在34家软件产业基地内,200人以上企业达到达到868家,年收入过亿的达到157家,软件产业基地全部企业平均全部专利支出达到软件企业总收入的660%,每万家企业拥有8877件专利,软件从业人员每万人发生专利7.8件。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已经成为引领我国创新的一面旗帜和主力军。

记者在此次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主任会议上还了解到,为进一步依靠创新加快软件产业化,开创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新局面,科技部将以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为依托组织实施“软件产业化创新行动”,引导软件产业基地向差异化、集群式和服务型方向发展,引导软件企业向专业化、产品化和服务化方向发展,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软件企业集聚,通过创新大幅提升软件产业基地和企业的产业化能力,实现软件产业新一轮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