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 人工智能成为代表的热点话题,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要用人工智能推动弱势群体更好地享受发展成果
“要让我们的聋人朋友通过语音识别可以‘看’得见声音,让盲人朋友通过语音合成可以‘听’得见文字,让不能行走的人通过人工智能的辅助能够正常行走……”3月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后,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向记者讲述了人工智能将实现的目标。
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后接受记者采访。(央广网记者 韩靖 摄)
人工智能可实现“小投入”“大产出”
作为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代表企业,刘庆峰表示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科大讯飞始终着眼于利用人工智能为社会发展赋能。“报告中提到三公经费要降低,但民生投入将绝不降低,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使我们用少量投入就能获得大的收益。”
刘庆峰认为,“让互联网为传统制造业赋能”,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中国当前有2.5亿60岁以上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此外,脱贫攻坚任务繁重,因贫失学的人数不可低估。而人工智能在教育、养老方面已取得一系列成效,人工智能+教育,可用教育扶贫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播,人工智能+养老,可以更好地实现养老产业合理布局。“我觉得未来社会发展一定要从‘互联网+’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从政府工作报告中非常明确看到这一趋势。无论是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还是用新技术手段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上,我们都更有信心。”
让人工智能为弱势群体赋能
作为已经连任4届的“老代表”,刘庆峰今年的议案仍离不开老本行“人工智能”。在他准备向大会提出的两个建议中,首要的就是通过人工智能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他认为人工智能目前已从典型应用试点发展到大规模推广阶段,在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分级诊疗中提升基层医院的水平等领域,都有了非常明确的数据指标来证明人工智能的价值。“所以我觉得要在新型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加大对人工智能的投资,使得我们的社会事业的进步未来能够以较少的投入办成大事,同时也促进我们的产业发展。”此外,他还建议要用新技术如人工智能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弱势群体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福利。“让我们的聋人朋友通过通过语音识别可以‘看’得见声音,让盲人朋友通过语音合成可以‘听’得见文字,让不能行走的人,通过人工智能的辅助能够正常行走,推动社会更和谐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李彦宏:连续五年提交“人工智能”提案
人工智能伦理、智能交通、电子病历。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彦宏带来的三个提案,都与人工智能(AI)密切相关。这也是他连续五年提交“人工智能”的提案。
2019年是百度董事长李彦宏第七年履职全国政协委员。在人工智能领域,李彦宏今年又有了哪些新的思考?
加强人工智能伦理研究,做到“以人为核心”
几乎每一次重大技术变革,都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人工智能也不例外。当前,人工智能还处在发展初期,但在某些领域已接近甚至超过了人的能力。人工智能已引发社会上的一些担忧:人会不会被机器取代?人工智能是否安全可控?人与机器的责任如何界定?
在李彦宏看来,智能革命正带来人机关系的变化,未来机器不再是单纯的工具,而是有可能帮助甚至部分代替人进行决策。“只有加强人工智能伦理研究,处理好机器与人的新关系,才能更多地获得人工智能红利”。
2017年,我国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要初步建立部分领域的人工智能伦理规范。不过,在李彦宏看来,总体来看,当前我国有关人工智能伦理的探讨刚刚起步,尚未形成广泛共识。
李彦宏建议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组织跨学科领域的行业专家、人工智能企业代表、行业用户和公众等相关方,开展人工智能伦理的研究和顶层设计,促进民生福祉改善,推进行业健康发展,掌握新一轮技术革命的主动权。
具体来说,他认为,一是以人为核心,明确人工智能伦理原则,加强相关研究,以老百姓的美好生活为终极目标,兼顾行业创新发展;二是强化领军企业担当,加快人工智能伦理原则落地,让人工智能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帮助人们成长和发展;三是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伦理原则的研究和制定,及早识别禁区,为国际人工智能伦理研究贡献中国智慧。
构建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建立数据共享和使用机制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不断加速,老百姓的出行需求也在日益增长,交通拥堵和安全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难题。
李彦宏表示,缓解交通拥堵通常以扩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手段,但因物理空间有限,传统方式已无法有效缓解拥堵;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对交通的“全面感知、全局决策、实时控制”,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
在今年两会的提案中,他还举例不少案例:比如,依靠多传感器融合等车路协同技术建设的智能路网,可提高交通系统的感知能力,实现车车、车路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有效避免或减少交通事故;利用智能信号灯、智能停车系统,提升交通系统的调度能力等。
“目前,新技术与城市交通治理的融合还处在早期阶段,政府的政策在这个时期尤为关键。”因此,李彦宏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强引导,建立数据共享和使用机制,鼓励各地探索并构建智能交通解决方案。
他认为,第一,加快车路协同标准制;第二,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鼓励各地政府增加车路协同路侧设备布设,开发车路协同管理平台;第三,开展智能交通应用示范,选取有条件的城市,率先部署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停车等应用,并逐步向全国推广。
数据互联共享待加强,建议完善电子病历管理制度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给医疗领域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其中,电子病历包含丰富的临床数据和经验,有助于医学科技进步和诊疗水平的提高。
不过,李彦宏坦言,目前,我国电子病历虽在部分区域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共享,但不同省份间的病历数据仍彼此割裂。
另外,他认为,近年来,国家推进电子病历等医疗大数据的科研和应用,但受电子病历质量、数据使用的安全规范和法律保障等因素制约,与国外相比存在应用规模小、层级低、进展慢等问题。
对此,李彦宏建议由国家卫健委牵头,在电子病历数据的管理、科研及使用方面统筹规划,加快相关智能应用的探索,助力形成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他提到,建议继续推行并完善电子病历填写标准,鼓励医疗机构与科研院所、企业加强合作,提升我国电子病历数据资源的规模和质量;完善数据应用的技术标准和法律保障,加快相关法律、管理规范的制定,开发数据流通和安全保障的机制;加快推进电子病历的科研和应用。
警惕人工智能行业泡沫,To B方向将有很多新机会
对于人工智能行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李彦宏认为,人工智能领域肯定是有泡沫的,而且泡沫还不小,“一个新的趋势到来时,大家都会感兴趣,一拥而上。无论投资也好、创业也好,或者是大公司研发方向的调整,都会向着这个新趋势去走,所以,一定会产生一些泡沫”。
不过,李彦宏坦言,只有这样大家都一起上的时候,才能够推动产业迅速走向成熟。而走向成熟或走向理性的过程,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那些不适应市场需求,跟不上时代步伐的公司会逐步被淘汰掉,剩下的一定是一些少数的公司。
在他看来,大家对于人工智能还有很多的误解:有一些(对技术发展速度)比较乐观的人担心,人工智能一旦有了意志的话,会不会超越人、控制人。“我觉得这个担心其实没必要,人工智能离这一步还非常非常远,我的判断是永远达不到。”李彦宏说。
另一个极端,他觉得,是现在人工智能其实能做的、有意义的事情还不够多,市场还处在早期阶段,“所以,对它不够重视,这个也挺危险”。
人工智能领域尝试的新方向有哪些?李彦宏认为,我国互联网人口红利结束之后出现了一个现象,平均每个人每天大概花4到5个小时上网,在To C领域以后很有可能是一个“零和游戏”,“有我没你、有你没我”;但在To B的领域则有很多蓝海,“在To B的方向上,应该有很多新的机会可以抓住”。
全国政协委员周鸿祎:人工智能有很多根安全软肋,应建国家级网络安全平台
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董事长兼CEO周鸿祎公布了他今年的三份“两会”提案,涉及国家级网络安全大脑建设、智能汽车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安全风险等安全热点话题。
建设国家级网络安全大脑的提案中,周鸿祎建议将国家级网络安全大脑列为国家重大工程专项。建议成立国家网络安全大脑项目总体工作组、专家组、工程推进组,分别负责顶层设计和总体筹划、系统设计、工程建设。运用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推进国家级网络安全大脑建设。由国家相关部门牵头,协调网信、工信、公安、科技等部门和单位,组织国企、民企、科研院所等广泛参与。
周鸿祎称:做了十来年的网络安全,感觉我们的网络安全防御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各个单位基本上各自为战,各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扫门前雪”,大家都只掌握自己的局部信息,无法及时发现高级攻击。
他认为,面对这些威胁和挑战,当务之急是能够及时发现网络攻击,唯一的方法要靠安全大数据的联合。构建一个数据统一、国家级的网络空间国土防御系统——国家级网络安全大脑,在全球网络安全形势严峻的今天尤为重要。
在智能汽车网络安全的提案中,周鸿祎建议制定强制性生产标准,把网络安全列为智能汽车标配,一是加装安全联网模块,提高联网防护能力,建立安全接口,加强汽车的控制安全保护,防止控制被劫持。二是强制安全测试。建立测试评价体系,在汽车上市前进行网络安全测评。三是建立厂商安全运营平台,提升安全运营能力,及时发现和阻断黑客攻击。
“我们的目标是让智能汽车不‘裸奔’。今天大家的电脑谁也不敢裸奔,手机里也装了安全杀毒软件,智能汽车也应加装网络安全防护系统。我们要把网络安全系统像‘安全带’一样列为智能汽车标配,做到智能汽车的安全、可靠、可控。” 他说。
周鸿祎判断,未来汽车发展将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和共享化,其电子电气架构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信息娱乐系统、底盘控制系统和动力控制系统都会与互联网联接,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软件升级。与互联网连接就会有网络安全风险,黑客可以通过网络攻击劫持汽车,造成人身伤害、群死群伤等安全事故,甚至被用于恐怖袭击,威胁人身安全、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
关于人工智能安全风险的提案中,周鸿祎建议安全应该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与前提。但是,人工智能网络安全问题非常复杂,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开放创新平台,整合各种资源,协同推进和解决。国家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建设高度重视。已分别在自动驾驶、城市大脑、医疗影像、智能语音、智能视觉5大领域批准建设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但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领域还是空白。建议国家支持尽快建设国家级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确保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
“现阶段,我们关注的焦点是人工智能本身的安全问题。人工智能有很多根安全‘软肋’,前端传感器可以被干扰,训练数据可能被污染,内部算法可以被欺骗,并且系统中可能存在大量未知漏洞。人工智能无疑是下一轮技术革命的焦点,在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持这个技术更安全是重中之重。”周鸿祎表示。
周鸿祎表示,人工智能正在加速与经济、社会、国防等深度融合,发挥越来越显著的“头雁”效应。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自身所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也越来越突出。“比如,人工智能的传感器存在被干扰的风险;训练数据存在被污染的风险,可能“教坏”智能机器人;概率判断系统不完善,可能导致车毁人亡;而且,人工智能是通过软件实现的,是软件就有漏洞,就很可能被黑客利用。”
“由此可知,如果人工智能自身存在安全问题,就易受攻击并引发严重后果。一方面,人工智能系统可被劫持,造成大量重要训练数据泄露。另一方面,采用人工智能的无人值守系统失控,或导致严重后果。举个例子,现在武器系统的扳机都在战士手里,由人来判断和扣动扳机,未来如果引入人工智能形成智能武器系统,就变成了扳机在电脑系统手里,一旦被黑客控制,就可以远程控制武器射击,滥杀无辜。”他说。
【综合央广网、光明网、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