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深圳市南山区中洲万豪酒店举行的ThoughtWorks技术雷达(Technology RADAR)十周年峰会会场,被来自全国的数百名IT从业者挤得水泄不通,除了争相一睹”软件教父”Martin Fowler(ThoughtWorks全球技术委员会成员)、知名作者Neal Ford(ThoughtWorks总监架构师)、Rebecca Parsons(ThoughtWorks全球首席技术官)等国际软件巨匠的风采,还有幸聆听了他们对十年来IT领域的演进与变化,以及有态度的前沿技术解析。
十年回顾:技术雷达诞生初衷
技术决策对所有组织而言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但是技术团队之间往往缺乏协调,而且针对市面上陆续问世的各种开发工具,究竟选择哪一个最合适,也一直是困扰开发者的难题。尽管各种用户大会、渠道大会、产品展示会层出不穷,但鲜有组织对整个产业界前沿技术进行深度探讨。
为此,ThoughtWorks公司的技术专家们“凑”到一起,探讨以更好的方法分享前瞻思维。
这便是技术雷达的起源。
第一期着重的是云的重要性,这意味着10年之前ThoughtWorks就意识到了云系统的巨大潜力和未来的重要性。从第二期开始,技术雷达设置了“采纳”、“试验”、“评估”以及“暂缓”四个维度,对云计算技术进行分类和展示,并将这种技术评估方法延续至今。
鉴于亚马逊、谷歌和微软在云方面的努力和成效,这三家公司的技术始终受到技术雷达的高度关注。
无疑,技术雷达是一份经过ThoughtWorks专家们充分、反复讨论完成的最新技术趋势报告,它以独特的形式对各类最新技术的成熟度进行评估并提供建议,为软件从业者提供参考,使得其有效沟通和互相合作。
首次技术雷达的发布让ThoughtWorks刚刚出现的开发运营团队和运营团队进行了无缝紧密的“连接”,不论是分析师、运营师还是安全架构师,所有人都加入到了沟通中。
2010年技术雷达还传出一个相当重要的信号,即指标的可视化,此举改变了传统项目测试的方式,提升了项目的安全度,并且加快了架构演进的进程。
彼时ThoughtWorks还是一家规模较小的技术公司,但已经走向全球化——在澳大利亚、中国以及印度设有分支机构;该技术团队后来也演化成ThoughtWorks技术顾问委员会(ThoughtWorks TAB,Technology Advisory Board)。
ThoughtWorks全球技术委员会成员Martin Fowler
作为该委员会成员及技术雷达发起人之一,Martin Fowler回顾了技术雷达的问世过程和十年所经历的一切。
据悉,技术雷达本意是作为ThoughtWorks公司的内部参考材料,但大家做出了一个更有意义的决定——向社区、向社会进行分享。
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和强大的挑战。无疑,技术雷达的公正性、严肃性和前瞻性赢得了市场。
Martin Fowler到深圳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筹备最新一期的技术雷达。当人们听到该技术团队已经有四天时间完全没有见过阳光的时候,对技术雷达和技术专家们的敬意不由得加深了一步。
从2010年的1月出版了第一期至今,技术雷达已经升级为一年发布两次,在各地举办的技术雷达峰会上发布。
从200多个技术点中抽象出最值得关注的技术主题
熟悉技术雷达的人会发现,每期都有被概括为“宏观趋势解读”的3-5个主题。实际上,第一期雷达并没有主题。那么,技术雷达是如何从200多个技术点中抽象出当下最值得关注的技术主题的呢?
精通多种编程语言的ThoughtWorks总监架构师Neal Ford在主题为《主题趋势从何而来》演讲中阐述了如何灵活变通地发掘各种主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体现了雷达实践本身的协作性质。
Neal Ford著有多本广受好评的畅销书,包括《卓有成效的程序员》、《函数式编程思维》等,擅长大规模企业应用的设计、构建和工程实践。
“我们在写技术雷达的时候,会把写有相关话题的一张张纸条贴上去,每一次聚会都会发现一些新的主题,这些主题会把内部资源整合在一起。看起来,技术雷达是一个个实施中的项目,这些实施甚至还会有一些关联。”Neal Ford透露了更多的细节。
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技术领域并非三四句话就可以解释清楚,更多的时候是平衡与制约,所以ThoughtWorks TAB侧重用宏观的方式帮助人们了解其本质和精髓。如第19版技术雷达就有8、9个非常好的候选主题,但入选的3~4个其相关性得到了保证。
主题一旦确定,相关负责人会将其进行分解,形成一个个子雷达,与每个主题相关的所有员工都将保持合适的研究方式与沟通渠道,完善对主题的探讨,形成第一初稿。
过去几年时间里,Neal Ford一直做初稿撰写的工作。完成后的初稿,经过三番五次的修改完善和“迭代”(Neal Ford把软件开发专用术语用到了文章撰写方面),最后形成结论。
团队的作用在技术雷达诞生过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公司内部,委员会要对侯选的主题确保技术的正确性,保证不会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因为每天都接触到这种技术并且体验到这些技术的演进, ThoughtWorks可以代表技术的准确性,对趋势提供相对客观的看法。
即便是形成的最终结论,技术雷达还需要被精确的翻译成各国文字。每期发布时,各个地区会组建相关的小团队,团队成员利用自己工作外的时间对新一期内容进行本地化审阅和学习,并加入自己的理解输出新的内容,使得技术雷达不局限于每半年发布一次的手册本身。
由于国外信息技术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技术雷达的主题和内容大都是源自国外。不过,如果在最近某一期你看到有“ZHONGTAI”这个主题的时候,请不要感到惊讶,这意味着,中国推出的这项名为“中台”的技术也开始走向全球。
另外,落选的主题不一定会被抛弃,也有可能进入到下一次的技术雷达当中。
某种角度上,TAB还可以预测未来,这是其他人和机构所不能的。Thoughtworks清楚的知道,要洞察未来的趋势和方向,方法之一就是精简那些已经过时的信息,让更多的洞见曝光。这也就是技术雷达的官方版本只提供过去6个月发展主趋势的原因。
随着技术的演进,技术越来越复杂,TAB还要预测到未来比较重要的技术并且能够得到部署和应用。
迄今为止,技术雷达已经推出了19个版本,第20版也将在四月底推出。
至于已经新鲜出炉(但第一稿还没有下笔)的第20版,Neal Ford透露其重点主题很可能包括编程语言和如何打造云。
技术雷达的主题有明确的目标,即为读者提供总体概念——Neal Ford希望读者们每收到新一期技术雷达的时候不要急于寻找自己喜欢的技术,而是先花些时间关注和了解主题的内容,主题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以及这些主题是如何被整合到一起的。
Neal Ford希望每期雷达都有新的主题亮相。
无论如何,技术雷达的主题都是对上述便条上记载的一个个主题逐个讨论、分析,甚至是投票才得出的结论。
Neal Ford是一个非常风趣的技术专家:“可以想象,那么多的便条,再加上20个人要聚在一起待上4天,会议室会有多么的凌乱。”
开发者,本应就是这样的风格。
主题的新来源:ThoughtWorks的行业实践
如果你以为技术雷达是一群理论家关在屋子里苦思冥想或者碰撞后得出的结论,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实际上,技术雷达的主题来源不仅是持续以恒的工程实践,有些时候也来自于专家观察到的现象而诞生的想法,但是,最重要的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从行业发展趋势去看他们最终的需要。
“技术雷达的生命力来自各行各业的用户。”Neal Ford说,“真正助力行业用户的发展,是技术雷达的终极目的。”
ThoughtWorks数据和智能总监史凯,在过去20年为众多大型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和咨询实施服务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企业信息化、数字化转型架构和实施经验。他指出,在业务应用过程中,企业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效率低下。由于应用的需求大变化快,而数据天生关联且数据归属的业务关系又很难厘清,因此数据的提取时间过程漫长,加上数据开发和协同不同步,使得应用开发的速度远远大于数据开发的速度。
二是协作不足。在史凯看来,信息系统的工作其实就是处理数据。问题是,同一组数据可能是一个部门在使用,也可能多个业务部门和多个系统在使用,因此,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十分重要。
三是能力缺乏。传统应用开发的程序员比比皆是,但熟悉大数据、人工智能处理的程序员就十分稀缺。
从数据到价值,实现数据驱动的业务和数据驱动的企业是个漫长的道路。如何缩短这个过程,让业务部门更实时更安全的获得数据的价值?上述三个问题就是数据中台要解决的问题。
什么是中台?2016年,业界将企业信息系统分三层,后端是流程较为稳定的数据累积层、前端是变化莫测的业务层,中间解决开发与应用的各种矛盾,打通企业数据壁垒、加速应用层,就被定义为数据中台。
如何构建统一的数据中台,已经成为业界广泛思考和实践的重要命题。
到这里,读者们应该知道,技术雷达主题的来源之一,有可能是ThoughtWorks的业务实践。
在服务多个大型企业的实战中,史凯提出的精益数据创新体系成功应对数据创新的不确定性,并且通过制定数据的投资和建设策略、数据中台建设,以数据驱动企业的运营和决策。
在演讲中,史凯以半年时间解决了一家全球有40多个分公司,涉及民航、货运、机场、物流等4大业务类型集团企业的用户集成、订单交易集成和支付集成的经历,介绍了数据中台作为加速从数据到价值体系的价值,澄清了数据中台、数据仓库以及数据湖之间的差异,阐明了构筑数据中台的策略和原则以及数据治理策略,赢得阵阵热烈掌声。
技术雷达峰会:年度的大咖秀场
每一届技术雷达峰会,都是从顶级技术专家的演讲舞台。ThoughtWorks中国区首席技术官徐昊是其中备受欢迎的代表之一。
徐昊以《新技术采纳的顿悟时刻》为主题,回顾了过去十年来的一些重要技术变革,还有那些让人在理解某项技术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的时刻。徐昊还是ThoughtWorks全球技术策略顾问、北京Java用户组和Agile China创始人。他从2003年起开始实践极限编程等敏捷方法,2005年开始,多次以敏捷教练的角色帮助国内外多个团队实施极限编程。他在Scrum和FDD等敏捷方法、以及敏捷交付和敏捷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极为丰富。
ThoughtWorks全球首席技术官Rebecca Parsons
ThoughtWorks全球首席技术官Rebecca Parsons则带来了《演进中的编程语言全景》的演讲,系统讲解了在过去20期的技术雷达中,编程语言的历史和演进,以及那些新引入甚至被再次引入的语言特性,以及语言的生态系统。
此外,ThoughtWorks全球技术咨询委员会负责人Mike Mason、ThoughtWorks市场技术总监Bharani Subramaniam、ThoughtWorks厄瓜多尔首席技术官Fausto de la Torre、ThoughtWorks英国技术主管Ian Cartwright、ThoughtWorks区块链能力负责人刘尚奇也先后发表演讲。除了上午主会场,技术雷达十周年峰会还设置了三个分论坛,分别是智能工程的崛起、演进中的技术和平台化的征程。这些分论坛围绕各自议题,设置了主题丰富的分享,精彩纷呈。
十年如一日,ThoughtWorks技术雷达持续不断,影响力不断扩大,这一方面是ThoughtWorks自身的技术卓越性,他们不忘初心,持之以恒为业界提供了技术的演进历史;另一方面,现在数字经济盛行,技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行各业对于技术趋势的需求越来越高,技术雷达的价值也越来越被业界认可。
十年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展望未来,ThoughtWorks技术雷达的下一个十年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