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德辉 陈中志
贯穿整个“用友软件”广告事件引发的口水战,似乎有人在暗中操控,但事情的进展显然是始作俑者始料未及的。
近日,一则“虚假广告被抓现行引发上市公司诚信危机”的新闻,引起读者关注。这则新闻的起因是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用友软件”)在一平面广告主页面上使用“格力电器选择用友”字样引发。《市场导报》“阿德哥讨说法”栏目记者对此作了调查:这则“新闻”是以付钱方式刊出的。
广告引发连锁反应
杭州读者平先生向导报记者介绍,8月6日,中国某报、山西某报分别在同一天刊出“用友与格力因广告起纷争”、“虚假广告被抓现行引发上市公司诚信危机”等相关“新闻”。8月7日,浙江某报跟进以山西某报的内容在相关版面的头条位置刊出“虚假广告引发用友软件诚信危机”报道。
平先生说,这则被搜狐、新浪、腾讯等国内大型网络媒体转载的“新闻”,说的是“用友”曾在一平面广告主页面上,特别标注“格力电器选择用友”文字作宣传,意思是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格力电器”)使用了“用友”软件产品,而“IT部门主管表示,格力电器总部及下属分子公司中所有管理软件系统中并没有采用任何一款用友的软件产品”。
“到底是‘用友’在广告中夸大宣传构成侵权,还是‘格力电器’确实使用了‘用友软件’产品,或是媒体在恶意炒作推波助澜?”平先生说,作为两家上市公司,股民对企业诚信度拥有知情权,希望导报“阿德哥讨说法”栏目能够介入调查,以正视听。
谁导演的广告?
接到读者投诉,导报记者作了调查。“格力电器”市场部新闻科负责人唐小姐在电话中向导报记者明确表示,以前曾使用过“用友软件”产品,但(“格力电器”)总公司现在并没有使用该软件。
对于这则“新闻”的出处,唐小姐表示怀疑,“我们这里没有‘IT部门’之称,只有信息中心,而这个部门不对外,属于内部管理性质,外面不可能联系得到,因为我们的电话都是通过总机转的。”
导报记者又联系了“用友软件”,该公司媒体负责人赵平在电话中表示,“这件事情出来我们也很惊讶,因为这篇文章中把我们的客户格力也卷进来了,是极其不负责,我们会处理好这件事情,对于媒体曝光,我们会进行交涉,排除危机。”
“这次我们公司做的是一组广告,不仅仅是格力,还有其他公司,我们刊出的广告都是通过客户授权的,并不是空穴来风来刊登。”赵平说。
导报记者还联系了山西某报编辑部,一负责人告诉导报记者,“《虚假广告被抓现行引发上市公司诚信危机》这篇文章是以广告价格刊登的,没有记者,属于广告稿,其他我也不太清楚。”
“这篇文章不是我们的记者写的,是其他人发过来的广告稿。”山西某报广告部一女士称。同样,刊登《用友与格力因广告起纷争》“新闻”的中国某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记者说,“本报没有‘赵洁’(文章作者)这个人,这篇文章是通过邮件发过来的,具体的要问版面编辑。”因为放假原因,导报记者未能联系上该报刊登这则“新闻”的编辑。
那么,这则“新闻”又出自哪里呢?8月8日,导报记者再次向山西某报求证,广告部一位负责人告诉导报记者,“这件事情你问北京用友媒体联系人赵平最清楚,包括那篇文章的记者名字和电话。”
既然“用友软件”都知道该文的真实姓名,为何迟迟不告诉导报记者?“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赵凯(化名),他就是山西某报记者,而且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的记者证,这个我们也得知不久。”赵平透露了这个叫赵凯记者的电话。
真假“新闻”各执一辞
导报记者通过山西某报编辑部了解到,赵凯确系该报记者。
“这篇稿子是我写的,但文章的内容大部分都是真实的,并不是假新闻。”赵凯向导报记者解释说,“‘格力电器选择用友’,其实是‘格力’下面的某个分销点使用‘用友’软件;‘格力’在全国有这么多的分销点,怎么能以偏概全,打这个广告标语啊?这篇文章最大的失误就是‘用友’已经取得‘格力’的授权,这是我没有调查清楚的错误。”
这篇文章为何与中国某报出现100%雷同,而且都是在同一天刊出呢?“我写我自己的新闻,他们的文章我并不知情,有可能是我的线人同时也发给他们(中国某报)了,文章一样也就正常了。”赵凯说。但导报记者想联系提供该文的“线人”,赵凯笑着说,“那不能告诉。”
8月8日,“用友软件”赵平给导报记者发来《用友公司就山西某报、中国某报刊登虚假新闻的声明》称,“山西某报承认,该文有诸多报道不实之处。中国某报表示该文系从网络转载,未经任何采访及求证。‘虚假广告被抓现行引发上市公司诚信危机’、‘用友与格力因广告起纷争’的新闻系假新闻”。
导报记者注意到,“用友软件”在给导报记者发来《声明》后不久,也在自己的网站上进行了发布。
随即,导报记者将“用友”《声明》转告了山西某报赵凯。“道歉,只是我对我那小部分有失误的内容道歉,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空穴来风的,也调查过,而且我跟赵平在四五年前就认识的……”赵凯说。
对此,导报记者又一次联系山西某报,广告部一负责人称,“我们报社并没有表示过要道歉。”同时,该报编辑部也证实了没有道歉这一说法。
在采访中,“用友软件”向导报记者提供了一份“格力电器”同意他们制作广告的《授权书》。《授权书》台头写着“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并留有电话和传真。顺着这一线索,导报记者拨通了电话,接电话的是“格力电器”市场部的陈先生,“《授权书》?我并不知情,这个电话是我办公桌上的电话,传真也是我公司的传真,但我并没有签过这个《授权书》。”
导报记者问是否市场部经理签的呢?“我们市场部经理年初刚换过,而这个《授权书》是2007年12月17日签的,那我就不知道了,但这个《授权书》我还真的没有听说过。”陈先生说。
《授权书》不是陈先生所签,那么为何留陈先生的电话?谁是签字当事人?导报记者希望陈先生转请公司高层,就《授权书》真伪作出正面回应,但至截稿时导报记者仍未接到“格力电器”的反馈。
导报记者通过调查感觉到,贯穿整个“用友软件”广告事件引发的口水战,似乎有人在暗中操控,但事情的进展显然是始作俑者始料未及的。诚如山西某报赵凯坦承:“这件事情陷入进去了就是一个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