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的运营商们都相信,基于云计算、SDN、NFV等技术全新打造的5G将能够完成”软件化”这一宏伟目标,未来的5G网络功能也在新技术的奠基下更加的灵活和开放,能够为更多的5G杀手级业务以及垂直行业应用提供更加宽广的舞台。
本届MWC19 上海展上,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整齐亮相,纷纷就5G发展规划发表声明。中国移动正式发布”5G+”计划,确定了”推动5G+4G协同发展、5G+AICDE融合创新、5G+Ecology生态共建以及5G+X应用延展”的策略;中国电信公布了5G组网观点,初期将在40多个城市建设NSA/SA混合组网的精品网络;中国联通发布了5G全新品牌5Gⁿ,宣布”7+33+n”5G部署计划,在国内40个城市开通5G试验网络。
可以预见,自6月初5G枪响,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将进入一个崭新阶段。5G网络将基于SDN/NFV技术、云计算技术,实现网络虚拟化、云化部署, 由此解决网络用户面转发性能待提升、安全隔离技术待完善等方面的挑战。
5G网络软件化势在必行,赛特斯凭借多年的IT软件能力以及对行业的深厚理解,将IT+CT的技术能力融会贯通,坚持以技术创新推动网络变革,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坚持用”软件定义”的思路去开发和打磨更开放、更灵活以及更加智能化的产品系列。
在赛特斯看来,5G想要发挥作用,为行业赋能力,为产业升级和数字化社会贡献力量,就必须实现彻底变革,利用大数据、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建设开放智慧的无线网络,同步结合开放标准、白盒硬件和开源软件来降低无线网络成本。
三大场景强势驱动5G”软件化”
众所周知,5G具备典型的三大应用场景:eMBB(增强移动宽带)、uRLLC(低时延高可靠)、mMTC(海量大连接)。
eMBB场景,主要满足超高清视频、下一代社交网络、浸入式游戏、全息视频等移动互联网业务需求,随时随地(包括小区边缘、高速移动等恶劣环境和局部热点地区)为用户提供无缝的高速业务。
uRLLC场景,包括各类延迟/时延高度敏感类型的业务应用,包括自动或辅助驾驶、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触觉互联网、工业控制。
mMTC场景,主要面向智慧城市、环境监测、智慧农业、森林防火等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应用场景,具有小数据包、低功耗、海量连接等特点。
这些明显区别过去3G、4G网络的5G特色应用,需要的是网络侧能够快速部署、动态的扩缩容和网络切片,也就是说,运营商要做到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端到端的网络切片能力。因此,5G网络在设计之初就基于服务化架构设计,并通过网络功能模块化、控制和转发分离等技术,以适配这些业务能力需求。
这其中,SDN/NFV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网络虚拟化、云化部署, 5G网络云化部署等成为了其中的关键一环。
网络重构的前提是”软件定义通信”
作为软件定义通信的开创者和践行者,赛特斯一直为筑梦网络强国而努力,从SDN、NFV到边缘计算、通信边缘云,再到5G、网络AI,坚持以一个破冰者的决心与坚毅打造”软件定义一切”的新生态体系。
总结来看,赛特斯具备的三大能力优势,将帮助运营商更好地实施数字化转型以及5G行业赋能:
首先,具备强大的软件定义通信的技术优势。赛特斯天然的IT基因和产业链中立角色,使其可以轻装上阵,全面拥抱5G。”软件定义通信”是赛特斯5G核心理念,通过SDN、NFV、通信边缘云、边缘计算、网络人工智能、5G无线通信技术等六项核心技术,赛特斯致力于实现软件定义化、网络云化和网络AI化,为运营商5G新网络全面赋能。
其次,拥有丰富的电信网络重构的实践经验。赛特斯对于传统电信网络理解深刻,更加懂得网络重构对于运营商的意义所在。为了让网络重构业务”化繁为简”,赛特斯正在实践”三步走”战略:一是开放的软硬件体系,二是SDN/NFV对通信网络的重构,三是以AI赋能通信网络。也就是说,软件定义化、网络云化,以及网络AI化将成为软件定义通信的三大核心要义,赛特斯也将通过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软件定义网元,业务编排及支持系统三大体系予以实现和支撑。
最后,将5G O-RAN付诸于行动的坚定信念。在本届展会上,赛特斯即将首次发布公司全新的5G战略以及潜心3年自主研发的5G O-RAN基站全系产品Flex-ORAN。O-RAN的核心目标在于如何促进5G网络的低成本建设和运维,5G O-RAN的重要基础是云化、智能化,以及降低运行、维护成本,这恰恰是现在运营商特别关注的。本届展会上,赛特斯业界首发5G O-RAN基站全系产品,也体现了公司强大的技术力量以及助力O-RAN商用化进程的坚定信念。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难关攻克,目前赛特斯已推出了众多SDN、NFV、边缘计算等主要产品和技术能力,成功助力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完成网络重构核心技术的规范制定,并完成了60余个网络重构方面的现网应用案例。
网络重构与5G云化演进一脉相承
5G网络架构的云化演进与网络重构的技术体系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5G网络需要实现底层资源的统一共享,网络功能的模块化,并基于不同场景需求进行灵活的功能模块组合,实现资源灵活调度,提升网络弹性,NFV技术的引入是优选方案。
同时在CU分离以及用户面的控制方面,SDN技术满足相关的技术需要。SDN/NFV也是网络重构体系中重要的技术手段,实现网络功能的按需定制、灵活开放,满足网络智能化需求。
上海全球移动大会期间,赛特斯与英特尔联合发布《基于Intel DDP技术的FlexBNG转发平面白皮书》,该白皮书描述了赛特斯的FlexBNG 产品在Intel 至强处理器和拥有DDP(Dynamic Device Personalization) 功能的Intel XXV710标准网卡上达到了优异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在全业务模式下以256Byte包长、25G单端口可以达到线速转发,整机性能达到300Gbps,这一性能指标在虚拟BRAS产品中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一直以来,vBRAS的转发性能都是困扰运营商实现网络革新的关键问题。BRAS设备在运营商网络中位于城域网的边缘,是用户通过固网接入实现各种宽带和数据业务的设备,也是用户网络接入行为的策略控制执行点。
赛特斯FlexBNG产品在Intel标准网卡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不仅是 vBRAS产品高性能的一次重要突破,更是在以SDN/NFV为核心的电信网络革新中的一次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O-RAN让无线接入侧开源、开放与白盒
今年2月27日,中国移动联合其他4家全球主流运营商共同成立的O-RAN联盟,引发全球产业高端关注。仅4个月过去,O-RAN联盟就从5家运营商快速扩张到12家。为何全球运营商纷纷看中O-RAN?O-RAN联盟的成立能够为运营商带来哪些裨益,RAN如何成为网络创新的聚集地?
事实上,虽然运营商的网络转型一直在进行,但无线接入网(RAN)始终都是”难啃的骨头”,导致RAN一侧的变革速度缓慢,原因在于对于网络性能和时延等要求较高,多年来一直采用专用封闭的通信设备,导致总体支出始终居高不下,但5G来临,频谱的走高和基站的密集度注定上升,如果仍然不能打开RAN开放的大门,届时5G建设投入将使得运营商难以维系。
在O-RAN联盟看来,具有开放和标准接口的虚拟化网元,是联盟提出参考设计方案的主要技术特征;开源技术、开放白盒化硬件,则是参考设计方案在软硬件实现时的主要技术方向;另外,实时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的引入,将让网络更具智慧。
赛特斯是5G开放式网络的坚定拥护者和执行者,也是最早加入O-RAN联盟的企业之一,目前在O-RAN联盟中积极参与WG1、WG3、WG4、WG7和WG8的技术交流和讨论,同时也为O-RAN联盟贡献力量。
在本届2019MWC上海展之际,赛特斯举办了以”软件定义 智汇5G”为主题的5G O-RAN产业研讨暨产品发布会,基于多年在软件定义通信技术与能力的积淀,以开放分布式5G小站FlexORAN为支点,重磅发布了5G FlexORAN2000系列产品,这也是业界首发的5G O-RAN基站全系产品,对于推动整个O-RAN产业的商用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此次推出的5G FlexORAN 2000系列产品,以软件定义通信为核心技术理念,可以灵活组合成不同的无线解决方案,降低5G运营成本,保障网络安全稳定高效,满足不同场景下的5G无线覆盖以及垂直行业应用要求。
进入5G时代,赛特斯更将进一步发挥在软件定义通信领域的技术优势,聚焦网络创新,通过5G FlexORAN 2000系列结合赛特斯在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形成的优势,为电信运营商和各行各业的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边缘计算成5G行业赋能”重要抓手”
经历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后,车联网、智慧城市、生活娱乐、工业互联网、园区分流正在成为5G边缘计算的行业热点,边缘计算有望在这5个领域率先到来。
赛特斯认为:边缘计算MEC作为5G与软件定义的最佳融合场景,成为运营商乃至整个产业关注的焦点,也是中国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赛特斯已经做好了准备。在边缘计算MEC领域,赛特斯推出三款边缘网络产品,包括边缘网关(FlexEGW)、边缘云(FlexEstack)、边缘云管理平台(FlexECO),经过不断的产业实践和场景探索,赛特斯成功探索了一条以MEC服务垂直行业的发展路径,公司目前已经在九大行业领域实现了MEC应用场景深耕,包括汽车行业、家具行业、空调行业、工业机器人工厂、金融物联网、社区边缘DC、瓶装水产线、智慧电厂、智慧环保等,大大提升了生产效能,最终让各类智能服务的梦想照进现实。
6月27日,中国移动在2019MWC上海期间举行了”新动能·5G+”5G联合创新研讨会,探讨”5G+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如何赋能行业应用。赛特斯作为边缘计算行业标杆企业,与中国移动联合成立边缘计算联合开放实验室,涉及智慧建筑、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航运等领域,后续将不断为行业提供典范性边缘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
【作者 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