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App高层观点:企业统一了品牌就能兼容吗?

      本为作者为NetApp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柯志明先生,近期我们将组织一系列柯志明先生的观点文章,为大家介绍NetApp公司对时下存储市场的看法,当然,如果有任何问题,也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积极与我们联系。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谈了《企业存储界进化的新黄金时代 》,这一次我们谈谈企业存储的进化与变迁。


      在当今这个IT界百家争鸣的时代,企业选用不同品牌的情况可谓司空见惯,形成了“集百家之大成”的混合IT架构。这样的策略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面在于其不受束缚,可以各取所需,取长补短。
  
      然而,混合IT架构的瓶颈在于没有实现兼容,因为来自不同厂商的产品在技术和配置上往往大相径庭。有的厂商为了独占商机,特意在产品中加入专有的技术架构,结果无法与其它品牌的系统兼容。老实说,当多元化产品如雨后春笋涌现业界时,不同类型的产品俯拾皆是,用户岂会对单一品牌情有独钟?
  
      兼容问题成了混合IT架构的绊脚石,不仅让运营效率大打折扣,甚至使不同部门的IT系统难于协作和沟通,拖垮了关键业务流程。这种情况在数据存储方面屡见不鲜。随着“信息生命周期”概念的日益普及,企业意识到应根据数据价值的变化,在不同阶段中采用不同档次的存储系统加以管理,构建混合存储系统。
  
      此外,存储系统不断推陈出新,有人用NAS,有人用SAN,有人双管齐下,各适其适。如果不同的存储系统无法实现兼容,对数据管理效率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同一品牌亦见分歧
  
      有人也许会问,如果企业只采用一家存储厂商的产品,兼容问题不就迎刃而解吗?答案彷佛呼之欲出,而真相却叫人恍然大悟。
  
      同一家厂商旗下不同的产品线也可能基于不同的平台,由低档、中档到高档,由NAS到SAN再到专门为存储不变数据、以符合法规遵从要求的固定存储系统。各组硬件平台能否完全兼容,就只有厂商自己最清楚了。再加上各组平台又各自采用不同的应用软件,以实现像虚拟化、中央管理、灾难恢复等升级功能,使早已混乱不堪的IT环境更显狼藉。品牌相同却无法兼容,标榜“开放”却闭门造车,委实本末倒置。
  
      结果,各自为政的平台之间形成互不交流的“信息孤岛”,统一运营的梦想终成泡影。
  
      统一存储绽放曙光
  
      IT界的发展贵在与时并进,当兼容性瓶颈日趋严峻时,新的技术便应运而生了,促使存储技术不断发展。既然连同一品牌的存储系统都无法实现兼容,那干脆使用一套系统好了。这样行得通吗?存储系统有NAS又有SAN,如何取舍呢?
  
      问题的答案尽在“统一存储”(Unified Storage)。这种新兴的存储系统把NAS、SAN、IP SAN (iSCSI) 及光纤通道SAN整合在一起,不仅结合了所有硬件平台的特性,而且融合了虚拟化等先进的软件功能。现在市场上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光纤附加存储 (FAS) 技术,就是把统一存储的理念发扬光大的新类型存储方案。
  
      通过统一存储,企业可以节省置购多重存储系统的成本,也减少了管理多元结构的人力和物力。最重要的是,彻底解决了兼容问题。既然所有的存储功能都汇聚于同一系统,哪有不兼容之理?
  
      统一存储的“一体化”不仅体现于硬件平台,更涵盖了软件范畴。由从前的以不同软件管理不同平台的格局,发展到以一套软件满足所有数据管理需求的局面,连操作程序、使用接口也全部统一。
  
      平台合一、软硬件融合的结果,当然是人力资源的统一。以前,企业需要调配不同人手管理不同的存储系统。现在,整个架构都可以由相同的IT人员管理,使工作团队腾出更多时间处理其它重要的业务。在当今这个讲求效率和增值的商业时代,这绝对是技术跃进的一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