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量级的通信云市场,可能才是离我们最近的5G新风口

「通信云服务」是以「云计算」为载体的企业级通信服务。在没有「云」之前,企业通信服务受限于短信、语音和呼叫中心。伴随着「云服务」的兴起,企业通信服务拓展到以即时通讯和实时音视频为主更为丰富的产品形态。

  在中国的互联网圈中,「通信云」可能是一个不容易被市场察觉到的「潜力股」。但据艾瑞于年中推出的《2019 年全球互联网通信云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8 年全球互联网通信云 PaaS 市场规模已达到 15.6 亿美元,且仍保持着 30% 左右的年增长率。尤其得益于近几年直播、在线教育等互联网“风口”市场的出现,互联网通信云服务也借此迎来令人瞩目的增长。

  未来,物联网、VR/AR 等新场景应用的出现以及 5G 技术的商用,应用场景边界的外延,从人与人的沟通向人与物的沟通、物与物的沟通拓展,未来互联网通信云的市场空间将有望由现在的百亿元增长到千亿元量级。

  这个数据量级对大部分行业而言是不敢想象的。这也让通信云行业,成为了 5G 元年后的第一个正在兴起的技术风口。

  聚焦于国内的第三方互联网通信云 PaaS 厂商(即以对外提供商业化的专业互联网通信云服务为主的厂商),已经呈现出较为明朗的竞争格局。根据艾瑞 mUT 移动设备监测数据,月独立设备数居 TOP1000 的头部 APP 中,融云覆盖到的 APP 日活设备数加总(非去重)超过 3000 万台,居国内第三方厂商的首位。

  为了解通信云行业的技术难点以及通信云产品的运营模式,SegmentFault 思否@徐九对融云 CPO(首席产品官)任杰、融云首席架构师李淼进行了一次深度的专访。

右 1 为融云首席架构师李淼,右 2 为融云 CPO 任杰

  采访嘉宾介绍:

  任杰:融云 CPO,19 年电信互联网通信经验;原神州泰岳集团副总裁、原飞信 CTO,带领飞信平台从零开始到数亿级用户;原微软中国顾问咨询部电信行业负责人,带领团队完成多个千万级项目的实施。

  李淼:融云首席架构师,联合创始人。2007 年加入移动飞信团队,2014 年联合创建融云,拥有 12 年即时通讯领域设计和研究经历,经历日两千亿规模消息吞吐。

  互联网通信云的全球化挑战

  徐九:通信云行业选择向全球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为了走向全球化,需要做到哪些创新与突破?

  李淼: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在融云的早期阶段,有一批业务场景覆盖到海外的客户。但当时的融云在全球加速方面没有太多经验,一直认为这是运营商或者 IaaS 厂商去解决的问题,但实际上,通信云网络在面临全球化的时候,问题远比这要复杂的多。正是这批客户需求的推动促使融云迈开了全球化的第一步。

  第二,对通信网络的全球化需求扩大化。融云成立之初,零星的会受到在北欧、南美、澳洲的用户针对访问连通问题的投诉,但当时这并不是我们重点的战略方向。直到 2016 年初,类似的反馈越来越多,我们的客户也对全球化的通信云网络有了更多的需求,这时候我们意识到如果想对外提供「好服务」,势必要建立一个全球化的通信云网络。

  第三,是当时的市场环境。2016 年正是万众创业的阶段,很多的 App 蜂拥而起。因为融云为客户提供免费服务的商业策略,获得了很高的用户增长,接入了很多的 App 应用。但据我们的数据显示,大部分的 App 存活周期并不长,短的四五个月,时间长的也就是 10 个月就倒闭了。有一部分用户很聪明,察觉到国内的竞争太激烈,于是就想办法用国内的经验复制到国外,去挣海外用户的钱。融云也是借这个契机,正式打开了进军全球通信云网络的大门。

  徐九:融云的全球化战略是怎样的,服务中国开发者和服务海外开发者有什么区别?

  任杰:其实融云的出海战略目前分为三个阶段,即夯实产品质量基础、服务中国开发者、服务海外开发者。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服务海外开发者最浅层次的区别就是语言的差异。这不仅是中国出海企业面临的问题,也是个全球性的问题。另外就是文化相关的差异,包括 App 的使用习惯、开发习惯,甚至于当地的法律法规,都是文化差异带来的不同。

  前面提到的两个问题都很好解决,而第三个最重要的区别,和我们本身的产品相关。我们提供的是PaaS服务,更关注的是接入了我们 PaaS 服务的 App 的使用场景。

  海外,尤其是欧美的产品更倾向于做得更加深入,而中国的 App 产品更倾向于追求集成更多的功能,这决定了我们提供 API 的功能与方式不同。比如短信这种通信形式在美国其实仍然有大量的使用场景,但在中国的 App 层面基本已经被淘汰掉了。

  但运营 App 的企业一定是最了解当地需求的,短信这种形式能够长期存活下来一定是符合当地需求的。没有谁好和不好之说。

  另外一点,PaaS 能力在中国是重服务的,尤其是一些大的 To B 型企业;而海外更偏重于自助服务,成本相对也更低,这也是我们需要适应的挑战之一。

  技术是融云领跑行业的立足之本

  徐九:使用融云提供的 IM 服务比对客户自己搭建的 IM 服务,有哪些优势?

  李淼:就云服务来说,第一个优势是成本优势。

  成本优势包含几部分,第一是研发成本,服务器投入成本、运维成本、后期的相关运营成本、数据成本等等,这些方面融云都可以给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而在自己搭建的情况下,你所要投入的成本比云服务要高的多。

  另外在专业性上,我们的迭代速度更快,更了解客户和整个行业的需求。因为我们的需求来源不单单是一个或者几个客户,而是我们拥有覆盖不同行业的不同类型客户,进而能够了解到整个行业的对于互联网通信云的需求。

  徐九:融云被评定为IM领域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互联网通信云服务商,也是业内唯一承诺消息不丢,不重,不乱序的服务商。想实现这样的结果,都需要哪些技术手段?

  李淼:为了规避数据相关风险问题的出现,融云从最初协议设计的时候,就设立了很多保证机制。

  比如通过通知拉取的机制保证数据不乱序、不重复;通过对数据信息的优先存储,保证在链路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消息 100% 不丢失,这一方面是通过协议机制来进行考核。另一方面就是服务器的整体架构。融云设置了大量的服务冗余,甚至是机房冗余、链路冗余来保证整体服务的稳定性不断提高。此外在 SDK 的产品侧也有对应的补充机制来达到我们对客户的承诺 ——不丢不重不乱序。

  徐九:融云通信云平台搭建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技术障碍是什么?

  李淼:我们团队的很多同事对外有一个戏谑的说法:“做了这么多年的即时通讯,除了这个什么都不会了。”因为我们团队的主要职业路径都是在构建即时通讯产品,积淀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所以在技术侧并没有遇到太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至今为止最大的问题,可能还是和出海相关。

  融云早期阶段主要服务的是国内的用户,更多考虑的是服务器性能、产品体验和功能叠加,很少考虑网络层面的问题。在融云开始面对海外市场和海外开发者时,想办法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好的质量服务,就成为了我们最大的技术壁垒。

  我们首先自己组建了一张全球通信加速网,第二个是我们采用了自建以及采购并行的策略,而且采购了多家服务商的通信加速服务,来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状况,让我们的服务覆盖的更广、更稳定、更健壮。

  徐九:融云提供的是一种 PaaS 服务,对于云服务的用户来说,最关心的肯定是安全这个话题。那么融云在安全方面,以及保护用户隐私数据方面都做了哪些具体措施呢?

  李淼:融云在起始阶段,就非常重视用户信息安全的问题。对此我们制订了两个机制:

  第一,融云不会存储用户在其他平台的用户名、密码、手机号、邮箱等敏感信息,只记录用户

  ID、用户昵称这些以便对用户进行标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因为不存储敏感信息,也就不存在泄露之类的问题。

  第二个用户会关心的问题,是业务数据的信息安全。对融云来说就是聊天数据的信息安全。对此,我们提供了消息的加密机制,客户可以对自身平台的消息进行加密处理。

  关于行业未来发展的思考

  徐九:您认为哪些行业和类型的应用会成为通信云行业新的增长点?

  任杰:融云作为一个服务开发者和企业的工具,很多的场景都是在用户提出需求之后我们才发现的。

  比如直播在几年前是没有这种形态的,而在我们和客户一起打磨出聊天室这个产品后,才迎来了融云在直播行业的爆发。正因为如此,现在大概有 60%-70% 的直播平台客户在使用融云的产品。

  所以做预测挺难的,但我个人也会有一些思考。

  从类型来说,我们面临的可能仍然是对于社交、社群的延伸和迭代。比如大量小区社群的出现、在线医疗场景的爬坡,我们把这定义为互联网行业新的应用形式。

  从行业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未来会有大量行业提出的新需求。比如金融、安保、政府,这些行业的应用,将会变成之后重要的使用场景。

  还有另外一部分是 5G 和物联网的发展。万物互联以及 5G 应用的推进必然涉及到远程控制、远程视频中的数据通信,智能硬件领域今后也会是通信很大的应用空间,因为智能硬件很重要的场景要去做数据的采集和传输,所以智能硬件也将是融云非常重要的应用场景。

  徐九:5G 对通信行业来说,更多的是利好还是挑战?

  任杰:5G 的特征是「低延迟、高可靠、大带宽」。其中低延迟和高可靠对我们的应用层来说绝对是个好事情。在 3G 和 4G 网络时代,我们需要通过在不稳定网络下的重试、对链路进行过量冗余之类的动作去补足网络的一些缺陷性。

  另一方面就是 5G 的大带宽。大带宽给通信行业带来的挑战是高清的音视频通信场景,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融云已经在和部分 AR/VR 厂商进行研究、整合,研究 5G 大带宽下 AR/VR、4K/8K 这些场景的优化,从而提供清晰度更好、更稳定的使用体验。

  我们作为平台提供方,其实有一个预测:在 15-20 年之后,大概有万亿量级的设备会通过物联网接入到通信服务当中,我们目前的活跃用户是在七八千万的量级,海量高并发对融云甚至整个行业,都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徐九:艾瑞预测未来通信云行业已经由成熟期过度到新一轮的生命周期,市场格局在不断变化,未来的通信云服务会呈现多产品形态共存的状态。您认为未来几年通信云行业会出什么样的一些变化?哪些因素推动了这个变化?

  任杰:融云提供的服务说到底是一个工具,工具需要应用在具体的场景中。

  不同行业对于工具的需求会有差别,如果我们只能提供一些比较泛化的功能和能力,一定会在一些行业当中丧失竞争力,这也是我们不断熟悉各种新行业、新场景的原因。

  但我个人认为,在某些特定的行业中,一定会出现更加细分、垂直的通信领域竞争者。比如物联网行业已经有企业在做端到端的通信体验,和我们是完全不一样的方式。还有银行业,他的市场更窄,但垂直行业的通信企业能提供的能力,是我们暂时做不到的。

  融云作为经验更丰富、更泛化的服务平台,我们也会选择一些重点行业来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

  但通信行业的市场真的很大,我们不可能把所有行业都做好。希望通信云行业可以出现更多良性的竞争与相互促进,让 5G、物联网技术拥有更为广泛、通用的落地场景。

  后记

  5G 已来,万物互联与智能通信时代已来。作为全球互联网通信云的技术领导者,融云一方面引领着互联网通信云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彰显了作为行业领导者,倡议业界同仁共同推动行业发展的决心与信心。

  2019 年是中国 5G 商用元年,AR/VR、超高清视频、物联网、安防、医疗等场景的应用正在进入全面地尝试与探索当中。对此,融云 CTO 杨攀在 11 月 30 日在上海举办的《全球互联网通信云大会》中提到,“5G 时代,通信云技术与多种新技术融合,才是提升竞争力的解决之道。“

  而 5G 并不只是一项单纯的技术,还是一套由跨国界、跨行业共同编制的通信技术标准,需要有一套「通用语言」来支持通信行业,使全世界的开发者能够相互兼容、通力合作。因此 5G 时代下互联网通信云的全球化特征也必将更为明晰。打造一张稳定可靠、覆盖全球的互联网通信网络正是融云在不断探索和追求的方向,势必也将成为未来通信云厂商的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