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计算——解决智能网联汽车感知困境的必然趋势

12月28日下午,2019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大会技术合作交流研讨会在广州黄埔香岚王子明时酒店召开。本次论坛以“问道技术,促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无人系统研究所所长黄凯、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运营中心总经理高智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宫政博士、图达通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北方区负责人季文、广州公交集团链合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常振廷、文远知行运营总监李一凡等专家和企业代表出席研讨会,会议由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研究员李雅琪主持。

智能网联汽车最为核心的技术之一即是感知技术,感知所得到的环境与车体自身的信息,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决策和执行的信息源。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对汽车感知能力的要求也日益增长,但目前感知技术仍面临诸多困境亟待解决。在2019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大会技术合作交流研讨会研讨会上,围绕无人驾驶、网联化、传感器等领域,来自业内的多名专家展开了深入探讨。

针对无人驾驶车辆在配有雷达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会出现碰撞事故?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无人系统研究所黄凯带来了“无人驾驶感知的困境及应对”的主题演讲。他认为,能感知到障碍物跟能够刹住车是两回事,因为感知到障碍物后,车辆还要继续做判断,一旦计算能力跟不上,即使感知到了刹车还是会慢上半拍,所以计算其实是感知环节很重要的一部分。

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中国的示范区还存在哪些问题?对此,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运营中心总经理高智伟带来了“智能网联汽车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的主题演讲。他表示,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其实脱离不了政府的协调和与各资源的对接。当前,大多数封闭测试场可能还达不到设计要求,只是实现了小规模智能网联的联动测试。另外,2020年前车联网必须要达到能够应用、试验的地步。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宫政博士发表了“智能化与网联化协同发展”的主题演讲。他认为,随着5G和C-V2X技术成熟,车联网融合创新应用将逐步演进。对于一些V2X的场景,对于网络带宽、时间的要求以及不同的场景,都会有一个各自的划分和定义。

站在营运管理的角度,围绕车联网产业的生态构建,广州公交集团联合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常振廷带来了“广州5G车联网产业生态构建与展望”。他指出,与服务器、机房设施是一样,原来从单机到云端,智能汽车的网联化和智能化也逐步会从单机向网联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未来的出行一定是车路云高度协同的移动信息走廊。

文远知行运营总监李一凡带来的是“以无人驾驶改变人类出行”的主题演讲。“2019年大家都在谈落地,包括Waymo的纯无人的方案、百度在长沙的试运营以及文远知行正式登粤。”但在李一凡看来,如果要落地运营自动驾驶的出租服务,可能有几方面的因素要注意,一是政策因素、二个是技术因素、三是运营因素。

Arm中国汽车市场高级经理舒杰还发表了“汽车的重新构想”的主旨演讲。他表示,从智能网联汽车架构的发展趋势来看,从分步式的架构到中央化的架构来看,对算力、软件复杂度、生态都有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做芯片、软件、工具等等,需要的是更多的生态支持。

未来单一种类传感器无法胜任完全自动驾驶的复杂情况与完全冗余,以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为核心的多传感器融合成为必然趋势。对此,图达通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北方区负责人季文带来了“图像级激光雷达:从车端到路端的高清感知”的主题演讲。他认为,激光雷达肯定从线束的激光雷达向图像级别的激光雷达进行演进。未来实现L3或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有两个概念,既满足高探测距离的需求的同时,又要满足高分辨率的需求。

研讨会后,所有与会嘉宾,还围绕现阶段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中分别面临什么样的挑战等内容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