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微电子所魏少军: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将发生调整

 4月28日,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魏少军做客央视财经开办的《中国经济大讲堂》。魏少军表示,疫情之后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机遇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一是从容淡定,二是宁静致远,三是有所作为。未来几年,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发生调整是大概率事件,我国半导体产业要抓住两个关键:产品创新和生态环境。

疫情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间接影响较大

魏少军表示,疫情对半导体产业的影响,可以从直接、间接,国内、国外多个维度来理解。

首先,疫情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直接影响有限。一方面,疫情发生的时机是春节前后,大部分厂商本来就要停工停产。而且半导体制造业生产的防护手段高于医疗行业,感染风险较低。另一方面,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全球半导体市场复苏,我国半导体第一季度的订单较多,工厂开工很足,产业受到的直接影响总体可控。

但是,疫情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间接影响较大,且影响程度不同。从产业环节来看,制造厂防护能力强,受影响最小;芯片设计可以通过网上办公有效抵消疫情影响。而封装测试具有一定的劳动密集型属性,受到的影响较大。由于国内疫情防控有效,这种影响已经相对缓和。

从全球来看,疫情对半导体产业的影响十分深远。对此,魏少军有两点判断:

一是国内半导体产业继续保持扩张。短期来看,国际物流受限,部分需要外部提供的产品有可能改由本地提供,会推进国内半导体产业的扩张。但是,我国半导体增速下调是必然的,预计2020年的增长率会处在个位数。

二是半导体产品进口受到压抑。我国进口的半导体产品中,有很大一部分装到整机当中再出口到欧美。由于欧美市场需求不振,会延伸到对进口芯片的需求放缓。

未来几年全球供应链发生调整是大概率事件

魏少军表示,未来几年,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不会出现重组,但出现调整是必然的。

他指出,半导体供应链调整有四个决定性因素:是否有利于利润最大化,是否有利于市场拓展,是否有合理的成本构成,是否有高素质的人才资源。总体来看,半导体供应链会向销售成本更低、更靠近客户、成本最合理、人力资源最有竞争力的地区聚集。

半导体是全球化最彻底的产业,而全球化是利益驱动的产物。半导体产业向最终用户所在地集中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手段。同时,半导体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强相关的,这就意味着,中国经济如果不出问题,全球半导体离开中国的概率很小。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半导体产业没有矛盾或问题。目前来看,我国半导体产业生态还有很多短板和缺项,完善产业生态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对于全球供应链的变化,只有早做准备,才能获得更多的先机。魏少军表示,面对未来可能到来的变局,要通过加强和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思路来应对。

中国半导体发展有两个关键

现阶段,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要素尚未完全齐备,存在短板和缺项。例如我国的半导体材料是缺项,装备是短板,制造虽然进步很快但总体而言和国外最先进水平还有差距。

面对这种情况,魏少军表示,要抓住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两个关键:产品创新和生态环境。

半导体从一诞生就是创新驱动的产业。技术创新是半导体最重要也是永恒的课题,而产品是半导体产业安家立业的根本。要聚集创新要素,围绕产品创新,统筹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装备和材料。

同时,要构建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美国半导体市场份额较高,是因为大规模、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只有研发投入多,才能提升技术,提升技术才能优化产品,产品优质才能占有更大市场,更大市场带来更多收入,从而有更多资金来研发,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魏少军表示,要注重创新投入和人才培养,同时要观察整个行业的发展、市场的变化,思考包括国家战略在内的很多大政方针。保证在大方向不错的情况下,沿着市场化道路前进。

《中国电子报》5-8 张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