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赶路,时光有速
当记忆碎片被存档
城市灵魂也会有归属
每个地方
都有一座收藏美丽的博物馆
它经过一座城池花开
感应历史生长过的焚香留守
今天是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
“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
“让你的双脚,在此后的千百年里,都站在知识中间”。大英博物馆的一个诗人曾经这样描述他向往的日子。每天浸浴在博物馆、书店和咖啡馆,收录清明的猫呓和鸟鸣。这是博物馆之于公众带来的真相、知识、想象的享受空间,一种对美的向往和舒展。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首次创办。中国博物馆学会于1983年正式加入国际博物馆协会,每年5月18日在全国各省市区举办纪念活动。
2008年,我国开始推进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4600多家博物馆,已有超过4000家实现免费开放。博物馆也从收藏和展览功能,向公共教育和知识传播功能拓展。这对于博物馆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自此,逛博物馆成了旅行、休闲、增长知识的重要项目,逐渐融入人们日常生活。越来越多人走进博物馆。即使在疫情期间,北京地区博物馆五一开放时,5天接待观众总量超过5万人次,每日参观人数已基本接近预约上限。云展览、云直播、云课堂等新型线上活动,点击量更是十分可观。
博物馆厚重的抚摸,安放着一个城市的记忆,疏解了人来人往的喧嚣。多少人,对博物馆迷恋,痴痴的,不再与时间竞跑,而是品酌时光的味道。
已经退休的“故宫网红看门人”单霁翔,曾用5个月时间,走遍紫禁城9371间房屋。我们并不知道他在走的途中,与博物馆有过哪些磁场交流。只知道,他以故宫文物研究为基础,将文化资源真正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他坚持故宫票价不涨价,为正热爱博物馆的人敞开欢迎的大门。“自己一辈子都不想离开故宫,退休后去当一名志愿者。”
△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也收揽着世界各地韬华的手艺人。在《新考工记——中法手工之美》一期,15位法国顶级手工艺大师与11位中国国家级手工艺大师,具象阐释中法当代“匠人精神”。甘而可、克里斯蒂安•博内特、罗兰•达拉斯佩钻研贵重材料特性的实用功能,利用藏品所属年代的材料对老物件进行修复或再创作。这些艺术家不论国籍,在与人类共通的情感中,让传统文化得以永恒。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甘而可
除了这些大众耳熟能详的博物馆文化坚守者,博物馆文化发展的背后,也有这样一群平凡的,将自己的青春和专注献给了文化公众传播事业的热爱者。“耳朵里的博物馆”创始人张鹏,就是其中一位。
△博物馆公共教育推广人张鹏
从大一开始,张鹏成为国家博物馆志愿讲解员,十六年来,他还走进校园开展讲座、在线上录制音频、撰写专门给孩子看的博物馆童书。择一事终一生,给孩子讲博物馆这件事,他还想做80年。
张鹏一直拥有一份使命感。“如果没有遇到博物馆,我可能会回老家从事司法系统的工作。”期间,张鹏意识到传播博物馆文化,已经成了他生命挚爱,毅然辞去公务员职务专注博物馆教育推广。他用十六年在博物馆行业的积淀,创立了“耳朵里的博物馆”,同时,兼任北京郭守敬纪念馆执行馆长。
耳朵里的博物馆是以音频为载体的内容平台,用孩子们听得懂的方式把展览内容做成导赏,讲述博物馆的故事。真正做到随时随地,“声形”并茂,在家就能逛博物馆。目前微信小程序的3000多条音频导赏,全部都是免费的。一经上线,就受到了几十万用户群的好评。
在现代技术和传播手段的推动下,博物馆不再是仅仅展览过去的老弄堂,而是关注现在人文教育,展望未来发展的知识交换场。耳朵里的博物馆借用现代化手段,让更多人听到、感受到博物馆的魅力。另外,张鹏也开展博物馆临时展览和公众接待服务。
张鹏现在的工作状态是,每天都需要在全国各地不同场地演讲,甚至远飞国外,出差对他来说是一种常态。他曾给自己定下一年要讲解100场的任务,哪怕在飞机、高铁,他也在整理资料调整讲义,1分钟掰成两半用。最大化利用时间,才能更加投入热爱的事业。
谈到如何缓解工作压力时,张鹏开玩笑说:“用耳朵用心去听,学会和压力沟通。其实,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不会太痛苦。”
“我有一位好帮手——戴尔Latitude二合一商用笔记本,它有着超长待机功能,帮我节省充电时间。它独特的Express Sign-In智能感应技术,能感知我的行为习惯,极速登录。每一次例会、每一次外出主题演讲,我都会带着它。”
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博物馆传统的工作模式,也在技术的加持下,变得更加简便和快捷,充满浓浓的幸福感。这也许就是人类不断探索未知、追求美好的意义吧。
今天是5月18日
国际博物馆日
戴尔科技集团
愿所有博物馆坚守者和热爱者
每天与美好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