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传统物品、设备的使用方式。藉由射频识别、红外感应、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检测仪器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高效便捷地对物品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在工业、农业、环境、交通、物流、安保等基础设施领域,物联网都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推动行业的智能化发展。作为一家专注于云端智能光学检测仪器研发制造的创新型企业,云端光科针对毒品检测、危险化学品检测、爆炸物检测、安检领域的独特需求,实力研发出手持拉曼检测仪M1、手持面阵扫描拉曼检测仪M1S、痕量毒品检测仪H1、手持核爆化检测仪T1等多款产品,更以物联网思维颠覆传统仪器行业,让任何机器都可一键接入智能检测大数据平台,通过小型化、便携化和云端智能化,实现大型昂贵设备走出实验室,进入“寻常百姓家”,高效助力公安,消防,海关,食药监等部门的日常检测工作,推动禁毒、安防等问题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高性能“云计算” 降低工作人员的检测压力
对于奋战在不同岗位上的检测人员来说,每天都要对多批次的物品、大量的人员进行实时检测,工作量较为繁重,且存在一定的漏检风险。云端光科专业检测仪器的出现,不止让检测过程更快,而且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将所有检测记录实时上传云端,监管中心可以掌握数据动态和多维度大数据分析,以形成更加精准的应对策略,持续提高“云”的处理能力,不断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按需享受“云”强大的计算处理能力,让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根据终端设备技术特点和作用机制的不同,目前公司的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监管平台主要分两种,一是易制毒化学品的管控,二是吸毒人员的监管。像云端智能痕量毒品检测仪H1,在连接禁毒智能大数据云平台后,仪器可以自动识别检测卡批次并自动校准数据,平台可对录入系统的在册人员进行统计分析,定点追踪,保证了产品智能性的提升。”北京云端光科技术有限公司的研发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在采样现场,只需用终端仪器对简单处理过的样品进行检测,即可完成对疑似存在的吗啡、甲基苯丙胺、氯胺酮、芬太尼类药物的快速筛查。初筛结果将进入平台数据库,阳性样品通过平台派单到专业鉴定机构进行质谱检测,鉴定结果实时上传平台数据库,用户可通过终端设备即时获取鉴定结果,整个检测结果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小,数据溯源不可窜改。与此同时,也能有效避免吸毒人员同时间段内被公安机关反复抽检的现状,降低执法成本,提高工作效能。”
大数据“织网” 多领域、全方位守护大众安全
与传统检测设备相比,大数据的运用,大大拓展了云端智能系列终端设备的检测能力和应用场景。以手持式拉曼检测仪M1为例,云端光科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深度学习用于混合物识别及比例分析的专利算法,依托上万种物质数据库,M1目前可检测毒品及易制毒化学品二百多种、芬太尼等新型精神活性物质二百多种、爆炸物近二百种、其他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八千多种。M1同时支持混合物的检测分析,通过监测数据与云平台大数据的融合碰撞,能更快的得出检测结果,从而满足检测人员对不同场景的检测需求。这一产品获得2019年度光学界奥斯卡——“棱镜奖”的最高奖项。
而“福建禁毒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在吸毒人员毛发检测、滥用监测上的突出表现,也见证了云端光科智能化实战水准。该平台由北京云端光科技术有限公司协助福建省公安厅禁毒总队研发而成,着力推动实现“毒品预防教育、情报研判、毒品查缉、涉毒人员管控、易制毒化学品监管、毒情监测”等相关领域的智能化。云端光科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可视化大屏将动态展示毒品快检数据总体情况、地区分布、人群分布等,可以帮助禁毒工作人员通过多维度大数据分析,实时进行毒情监测,信息研判及危险预警,以形成更加精准的预警机制,满足新时代智能禁毒的需要。实现毒品可管可控、严管严控的目标,有效遏制毒品问题滋生蔓延。”
这是云端光科“云-网-端”一体化智能检测平台的众多成功应用之一,在危险化学品、爆炸品、核辐射等领域,云端光科同样基于手持设备和云平台系统,为合作用户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管解决方案。据悉,北京云端光科技术有限公司2017年8月注册于海淀中关村国防科技园,是一家专注于云端智能光学检测仪器研发制造的创新型企业。专家黄晓庆先生亲任董事长,光学专家牟涛涛博士担任总经理。通过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卓越的光学设计,实现了检测结果多维度大数据分析、混合物比例分析、穿透检测等独一无二的检测能力,深受公安,消防,海关,食药监等等机构的信赖,有效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助推各项检测工作进入智能物联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