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存储初创公司Infinidat、StorONE和VAST Data认为,主流全闪阵列走向正在让存储企业陷入僵局。这三家都旨在彻底变革和拯救内部部署存储阵列,使其免受超融合(HCI)以及公有云的双重攻击。
并且它们正在让自己的企业客户认同其技术在容量扩展和性能方面将取代全闪存阵列。
三者都表示,即便扩展到NVMe-over-Fabrics的速度,主流全闪存阵列发展也会出现桎梏。重振共享存储阵列技术需要彻底改写存储软件。
不过这三家公司的技术差异极大,对经济高效地存储大量主要数据,以及提供闪存级访问的双重需求,反应也不尽相同。
从左至右,Moshe Yanai (Infinidat创始人,高端存储之父), Rennen Hallek (VAST Data) and Gal Naor (StorONE)
Infinidat
Infinidat称,PB级容量全闪存阵列价格过高,而它的DRAM缓存能让磁盘阵列比全闪存阵列更快,就算用Optane 3D XPoint加持结果也是如此。
Infinidat避免了闪存容量存储,反之采用了近线硬盘,凭借有预测算法的神经网络缓存(Neural Cache)引擎将数据预取到内存缓存里。一个SSD层在磁盘和DRAM之间充当中间存储。其每个阵列有三个控制器,可以并行访问数据。
Infinidat的InfiniBox阵列提供数据块和文件访问,集成软硬件系统,高端开发,和软件定义存储概念没关联。用神经缓存引擎监控已访问的数据块,并将相邻的块预取到DRAM中。其在2月份已为客户部署了超过6EB的存储空间。
据Silverton Consulting的报告称,缓存元数据使用LUN块地址作为索引,并且“可以保存数十亿的对象信息,在几微秒内访问和更新该元数据”。可以使内存满足90%以上的读取需求。
竞争对手包括戴尔科技集团的PowerMax,IBM的DS8800以及Hitachi Vantara的VSP。
StorONE
以色列存储初创公司StorOne花了六年来开发自己的存储软件堆栈,2017年正式“出道”(脱离隐身模式)。
其综合容量和性能的主要理念通过自身的TRU(整体资源利用)软件来实现。可以提供存储驱动器(无论是硬盘,SAS或SATA SSD还是NVMe SSD)的相应吞吐量。
StorONE表示,其存储软件将数据作为块存储,能在通用存储中以块,文件或对象的形式访问。卖点是自己的软件能让所有类型的存储硬件运行得更快。
StorONE的TRU系统可扩展至每秒18GB吞吐量和15PB容量,从而实现企业级可扩展性。 StorONE还在开发S1:Optane闪存阵列,使用Optane SSD作为性能层,英特尔QLC闪存作为容量存储。
StorONE称,结合自己的S1:Tier软件,“可提供一百万+读取IOPS,以及一百万+写入IOPS”。
StorONE的定价目前透明化,其技术价格比竞争对手低了很多。在2020年4月,其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Gal Naor曾称:“我们给客户报出的五年总成本价格比他们18个月的维护费用要低,这种情况很常见。”StorONE还在开发全Optane阵列实现超高性能。
当前,StorONE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似乎在尝试证明它可以加速所有的存储硬件配置,因此无需专注某个特定市场。
VAST Data
2019年2月,VAST Data正式“出道”,并且在企业级存储市场积累客户。最初,它的阵列采用TLC NAND,然后过渡到密度更高且成本更低的QLC NAND。
VAST Data的产品以高效地数据压缩和纠删码技术见长。这种能够降低数据写入到SSD次数的方式意味着其阵列成本和耐用性比普通全闪存阵列要高。该公司称,客户可以将所有数据存储在闪存里,通过文件和对象协议访问,并以硬盘价格获取闪存速度。
VAST专注企业级闪存容量市场,意味着其在潜在客户群范围不及StorONE。与StorONE不同的是,它也在制造标杆客户。
总结
在全闪阵列发展道路上,这些初创企业一个主张神经缓存,一个在实现所有存储硬件加速,一个想要企业用闪存存储所有数据。在小编看来,Infinidat的理念似乎更出彩。
Blocks&Files指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主流存储阵列厂商响应Infinidat,StorONE或VAST Data来采取扩展或调整其技术的措施。因为每家初创公司都是从头开始开发其软件堆栈。而主流厂商用他们不同的软件堆栈来增加类似缓存、纠删码、数据压缩技术会很困难。
这也意味着,如果三者中其一二三说法得到验证,一场存储收购案就近在咫尺了。
——————————————
由百易传媒(DOIT)主办、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存储专委会、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JEDEC固态技术协会、全球网络存储工业协会(SNIA)支持的“2020全球闪存峰会”将于2020年7月29-31日在线上举办,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