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车轮滚滚向前,带来众多行业蓬勃发展,也带来数据的爆炸长式增长。IDC曾预测,到2025年,“数字宇宙”的规模将达到180泽字节(180后面跟21个0)。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重要的战略资产。
像煤矿一样,大数据的价值含量和挖掘成本比数量更为重要,非结构化的数据就像有杂质的煤矿无法使用。大数据需要经过清洗、转换、关联和脱敏等安全处理后,才能变成直接运用于商业层面有价值的数据资产。
对于水务管理而言,同样如此。如何让海量数据发挥价值“开口说话”,用数据驱动水务向系统化、信息化、智慧化模式转变,释放数据价值,实现智能化河湖一体化管理,成为相关单位众望所归。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为有效协调水利、住建、城管等部门,做好河湖流域的水资源、生态和经济产业综合管理,合理利用与保护流域资源,实现自然与民生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国家在全国推广落实“河长制”管理机制。
“河长制”制度创新打通了管理机制,对业务系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纵览全局,通过物联网监测感知设备实现全覆盖,全方位的监测数据采集和信息整合;要建设统一的应用平台支撑,实现数据资源统一管理与应用,数据标准规范一致,系统应用协同运作;要提升数据分析与挖掘能力,为河湖管理决策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使管理单位可以按不同的管理场景实时、整体感知管理现状,并依据数据综合分析的结果对管理决策进行支持。
紧扣河长制“网格化管理、闭环式治理”的要求和各涉河人员工作需求,文思海辉在既有政府管理机制已一定程度打通的基础上,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深度整合各方资源,构建互通互联、横向兼容、要素齐全、高效联动的“源-供-排-污-灾”全流程业务场景的智慧水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跨部门、跨行业的业务系统数据共享、应用,实现水利、防汛、环保、城管、农业等部门在水源地管理、供水管理、排水管理、河道管理、水安全管理“实时监测、协同治理”的水资源监管局面,为水务监管、决策、水资源调度提供信息化决策指导,深度贯彻落实2020年政府报告提出的工作要求。
文思海辉智慧水务解决方案依托GIS(地理信息系统)、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针对河流流域或建模,将河海湖泊等地理要素、设施资产、企业信息、业务监管信息等数据,用不同的方式标注在一张图上,实现“一张图”管理。同时,根据环保、汛涝、水质保持等不同业务部门不同需求主题,帮助管理单位做信息的组合,方便水利、防汛、环保、城管、农业等管理人员直观看到结果,发现并及时处理问题。
文思海辉智慧水务解决方案是一个主要基于物联网的数据服务平台,依赖于物联网,进行数据采集、清洗、转化、对接、应用,在数据处理方面,文思海辉依据业务经验积累摸索出一套自有的“方法论”。
• 科学数据采集
不管是数据搜集还是物联设备的布设,覆盖所有的地理空间是不现实的,需要选择关键点布设物联网设备,通过这些关键点数据采集,结合智能仿真模型对监测断面之间的水文、水质、生态多方面的模拟计算,可以透过局部数据反映全局,最终呈现还原水域全貌。文思海辉与国内领先的科研机构合作,通过算法和应用,实现物联网设备的布设,水资源的智能调度、河流管网与水利设施信息数字化。
• 灵活数据处理
像水位采集数据,自动采集的数据量很大,但是数据变化不大,利用智能物联网关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结合数据中心的时序数据库等新型技术工具,可以避免海量冗余数据消耗系统资源。一旦数据出现异动,能及时密切监测,记录、预警,灵活的兼顾了数据量和有效反映状态变化的问题。
• 统一标准输出
数据类型的不同,需要用到不同的技术工具,进行统一标准的输出,文思海辉依据行业经验,将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统一标准,去粗取精,选取保留有代表性的数据,科学的将海量数据有效关联,结合核心数据标准和丰富的数据对接转换经验,可迅速将分散的物联数据和管理数据综合形成可创造管理价值的数据资产。
目前,文思海辉智慧水务已覆盖移动端、网页端、与驾驶舱(业务显示大屏幕)流程打通,除了提供专业化的监测手段外,还与旅游业功能打通,公众可以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了解水域地相关历史。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水务行业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科学化、精细化、动态化的管理,极大的提升了各业务部门的运营效率,同时,这种智慧管理方式有望成为缓解水资源短缺、解决水环境问题、保障水安全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