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C万兆存储发布 存储产品线总裁李治发表演讲

过去十年,历经SCSI和FC时代,存储界始终在千兆层面蹒跚前行,四年一倍的发展速度已然跟不上网络前进的脚步,成为IT系统发展的瓶颈。2002年诞生的万兆标准成为IT发展的希望所在,人们无时不在讨论这样的话题:万兆时代何时到来。

2007年10月10日,H3C正式发布万兆产品,在其发布会上,H3C存储产品线总裁李治以"志存高远,万兆领航"为题,发表主题演讲。存储的困境与未来,万兆的优势与前景,李治一一道来。独具行业特色的解决方案,典型客户的应用案例,无不向用户展示其强悍的生命力。

谢长生教授曾经说过:每一次信息记录方式的变化,其实都直接导致了信息传递和使用方式的改变,从而也改变了我们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在IP技术发展历程中,70年代末期有一个美国科学家就曾经绘制过一张非常著名的图,图中显示,IP系统的第一阶段是以系统为核心,并且以大型机为核心,鼎盛时期出现在86年前后。到90年初期、中期开始以PC作为整合系统的核心,用户量进一步的提升。到了第三个阶段,便是以网络为核心,它的高峰出现在2005年和2006年前后,它的使用人数进一步达到了10亿的规模。而再下一个阶段是以内容为核心的阶段,这个阶段将大大的统占IP使用人数。因此,从实质上来说,推动整个信息变化的核心,实际上是信息和内容的不断增长。如何解决信息在高速膨胀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催生了很多的存储新的技术。

存储困境一二三

信息技术发展至今,网络、数据库、存储等都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其中,存储市场的发展与技术的发展都无疑是最快的,那它如今面临的有哪些问题呢?

我们先看下一些数据,一部DVD的影片差不多有3GB,一个小时的DV,整合AVM文件大概需要12GB等等,一个中级企业的IP差不多到了1GB的数量级,而如果是一个城市,一个区,仅仅是一个月的视频监控的数据可能达到1500TB。因此可以看到,无论从个人还是从企业,信息都在高速膨胀之中。而现在来看,如果我们用现有的网络技术来处理这样大量的数据,我们会得出结论,如果用手机的GPRS上传一张简单的图片差不多需要44分钟,如果用USB的外置式硬盘备份80Gb的空间,大概需要近2个小时。如果是用10兆的专线把300GB的ERP数据备份到远程,有计算表明需要4天。如果用磁带库去备份一个50TB图书馆的数据差不多需要7天,如果用现在4Gb的FC把一个区的信息数据传到市公安局,一共需要40天。实际上到这个阶段已经失去意义了。因为上个月的数据没有传完,这个月数据又过来了。因此可以看出,这就是谢长生教授所讲的时空二维的相互关联,网络越宽,我们有能力组合更多的信息和丰富信息应用。反过来,信息越大、越多,同样推动网络的持续发展,这就是时空二维的奇妙关系。

我们现在大部分的用户在采购存储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没有考虑数据在进去的时候是一点一滴进去的,很多时候要拿出来的时候,比如做文摘,要传递和共享其他用户时需要很快读取出来,如果我们的系统像这样的情况是一个小口和大口整合的话,那很抱歉,用户的数据就向肉包子打狗一样有进无出。

第二个存储的困境,我们举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这里有一首小诗。我把诗写在沙滩上,会丢失掉。我把诗写在软盘上,大家看这个软盘很面熟,实际上已经很陌生了。因为这是十几年前的技术,我们要看的话得到博物馆去。所以,不管是软盘还是图片,单是找这张图片都要花一个小时的时间。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数据存在一个什么样的容器之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存储容器的接口不是一个标准和可持续发展的话,那么你过去存到的信息将到一定的时间根本找不到和它连接的方法,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经常讲用户可能会数据配和设备配所混淆。我们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核心是设备标准化,一定表存储的技术建立在标准的体系架构上持续发展。

通天塔是我们熟悉的例子。大部分都知道这个故事,由于大家不通的语言,最后通天塔没有出去。据后面的考证,据说从三千年的文化发现,我们有一只马是从通天塔里出来的,其中有一个代表任务叫秦始皇,他深刻接受了教训,统一之后立刻要求标准,只有标准才能互联,只有互联才能共享,只有共享才能使人类在一起创造新的生活。

我们在存储的困境之三,叫阻碍数据流通的计算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看上面画的几个东西,手机、U盘、DV、PC,我们很多时候是想PC里的数据拷贝到硬盘里面,或者把手机里面拍的东西转到DC里面,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产品。在这个产品之中,在这个里面接口已经解决了标准化的问题,都是USB,可是直接把两个东西混合在一起,能够把数据从一个地方移到另外一个地方吗?答案是不能,必须和计算机相连才能解决数据的移动。核心领域在于刚才谢教授讲的问题,因为我们的存储设备是闪存设备,没有智能的能力,必须通过读到计算机里面被软件识别之后再回去的复杂的过程,才能进行数据的翻译,而很多数据的翻译并不需要这样的参与,就像大家看到的一样,我们希望从此更加的智能,通过相互的链接在大部分情况下能够自主进行数据的传输。个人的环境如此,到企业的环境更加复杂,个人的环境,大部分是USB接口。如果是企业的环境,如果仍然是这样的非智能、非标准化的应用,单独建立文件技术、文件服务是一套系统,E-mail是一套系统,ERP是一套系统,,我们就会遇到大量的数据整合的困难。我曾经和一个用户交流的时候提到这个问题,他说我们是交警行业的用户,我现在开发了很多很多系统,但是我们前方巡逻的民警非常的不满意,为什么?他遇到一个人有他的身份证号,要查他的归属地要进入一套系统,要查他的案底要退出来进入第二号系统,要查他的亲属关系要退出来再进入第三号系统。实际上我们想一下,我们过去几年建立的系统,一直是纵向的思路,没有一个应用单独从服务器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单独拉一条线,拉到后面使相互之间越来越复杂,异构性越来越强,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相互交换数据就显得非常的困难,必须通过服务器,而服务器和服务器之间并不遵守当中的协议,必须通过复杂的方法才能解决交换。

如果说我们企业分散在全国各地,是一个广域的系统,就更加复杂了。加大了广域的成本问题、安全问题、带宽问题,这种数据的的交换和整合越来越难。前一段时间听国信办一个领导做报告时特别强调到,在这十年当中,我们国家的信息的发展策略,是两个非常重要的主题,一个是叫整合资源,一个是叫共享。其实面向的问题是解决我们在过去长期纵向建设的问题,在这里我们介绍一下也是在70年代一个美国的科学家提出的信息化的阶段论。在阶段论里面非常好的预言了IP发展的过程,第一是计算机过程,初步的起步、扩展,到中期阶段发展,到第三阶段,在发展阶段迅速发展系统矛盾出现。到了这个过程之后,下一个阶段要进行系统内的集成,也就是统一规划、统一数据格式、统一交换接口;到了第五个阶段要达到全社会集成,举个例子,比如现在很多省市做的社会征信系统,所谓社会征信系统就是每个人分散在运营商、各个银行、社保信用的数据要在横向上跨越各个部门的界限能够整合在一起,提供统一的决算的依据,最后发展到成熟阶段,就是真正信息时代的到来。

因此,从应用的角度来看,应该说是需要整合。实际上是三个方向是大的趋势,一个是标准化,提供整合和共享的能力;一个是智能化,是解决数据管理的能力;三是持续的提高数据。因为我们看到了网络计算和存储之间,不管哪一个往前走一步,都迫使其他的节点都往前走。

性能突破,存储新起点

下一个阶段是相关的技术,我们刚才讲到实际上任何一个数据在任何时刻,它总是处于计算、传输和存储的某一个状态,任何一个数据一定处在一个阶段之一。我们看一下存储之外是什么情况。从计算的角度,是刀片式服务器,包括刀片式服务器里面的很多技术,有的已经达到了128Gb,也就是10万兆的水平,包括CPU,包括大量采用10Gb、20Gb作为交换。从网络来讲,三年前就实现了万兆的交换。而存储在过去几年一直停留在千兆这样的水平,1Gb、2Gb、4Gb也好都停留在千兆的水平,比服务器、比网络差很多。我们再看一下发展的过程,从97年制定开始,从1Gb、2Gb,基本三四年翻一番。确实在97年刚刚起步的时候,以太网还在100Mb,远远弱于当时的FC的1Gb的标准,可是到了2001年,它已经成长至1Gb,到2006年的时候,以太网已经稳稳站在10Gb以上,再过十年或者五年的时间,将通过100Gb的标准。也就是说,存储的发展将摆脱一个漫步增长的步伐,走向IP的高速的增长的之上。

在万兆的存储系统,如H3C的IX 3620和IX 3240这样的产品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从组网方式和结构来说,传统的存储和网络存储是没有区别的,大家都是在网络存储大的方向之下往前走,区别在于无论在前端接口还是在后端交换背景的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都得到1 Gb的性能提升。

这是H3C存储的架构理念,基层技术,从网络的存储,包括了万兆IP网络和12Gb的SAS交换技术等等,到统一的安全,到把整个所有硬件底层屏蔽形成一个虚拟化的层次,到上面的统一管理再到统一的应用,OAA和SOA架构,这是H3C对IP存储发展的看法。也就是说随着标准化时代的到来,我们会越来越少关注设备和实现信息,我们希望有一天,如果3G、4G、WiFi时代的到来,我拿手机可以查到服务商、运营商提供的存储,我们在家里可以下载下来或者在线浏览观看,本地不需要购买和保留任何一款存储,这将是发展的一个方向。

前一段时间,公司内部有一个同事给我写了一封邮件,内容如下:我已经加了PC的数据,我多年的DC、DV保留在上面,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你们能不能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合作,能够提供这样的服务,使我们的数据传到后端统一管理。我不想太多关注设备的这些东西,希望所谓的标准化所要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路。

在H3C产品的加速图中,最高端虚拟化的数据管理产品是IX3600,下面是IX1500到IX3000,IX3200是今年创新推出来的产品,IX3000系列产品的家族,从IX3040到IX3080,前端是提供千兆的主体接口,后端是12Gb的SAS交换结构。IX3240同时支持FC、IP。大家可能会问,你们不是倡导IP,为什么会有FC,原因很简单,因为大量的用户使用IP存储,为了用户可以不因为技术的变更而导致投资的浪费,提供相关的兼容接口,但是整个架构是基于SAS和IP的。新的产品系列,前端提供万兆和万兆加iSCSI的接口。万兆IP的传输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尤其在存储应用方面,这几年PCI、I/OAT等技术的出现,使得真正在使用万兆的时候,无论从服务器的负载还是从效益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这里介绍一下非常重要的万兆SAS系统。大家都知道SAS是取代传统SCSI和FC一个重要的武器。为什么做出万兆的呢?因为现在有一个重要的技术是宽通道的技术,形成一个后端负载均衡和统一管理体系,可以承载高达12Gb的带宽的数据流量。整个IX3000系列的产品都是使用交换的技术来实现的。另外一个考虑就是SCSI层面,SAS的磁盘和SCSI的磁盘是等差,这样对用户最大的好处就是对于不同的存储应用,在同一个系统之中可以采取不同的存储设备,不太重要的数据可以放在普通硬盘上,而重要的数据放在SAS硬盘上,同时继承了SCSI产品传输的特点。

另外,整个IX3000系列的平台,从处理平台来讲,是与英特尔合作的多核服务器的高端处理器。从总体的结构来看,是一个双冗余的负载均衡的双控制器的结构,其中对协管进行了双向的倾向,最重要的一点,控制器向下链接到每一个磁盘宽的时候,像IX3080后端出来72Gb的磁盘访问带宽。我们知道终端的IP存储只是到32Gb,通过SAS技术扩展到72GB,同时它是一个分级级联的方式,而不是过去的环路方式来形成的。

介绍这个目的是什么呢?实际上是为了充分的体现出万兆SAS加万兆IP技术会大大释放硬件的处理能力。

在此次发布会的演示大厅中找寻的演示平台,下面是服务器,中间是通过H3C的万兆交换机,下面连接到了IX3620和一个IX3200系列的产品。

通过测试数据可以看到,测试速率基本稳定在10Gb左右。在万兆当中,今天我们没有看到任何一个终端存储可以达到这样的性能,请大家相信这是百分之百实时累计系统,如果没有这样高速的性能在后面支撑,利用任何一个现有的技术是没有办法达到这个速度数据的。

另外就是刚才强调了除了高性能和标准之外,还需要存储有非常智能的数据管理的能力。我们在数据集中、数据保护,包括提供全自动的连续自动拍照,也就是我们常说CDP功能。应用感知的快照,我们知道应用什么数据到存储上,什么没有写到,如果操作的时候,没有做这个东西,包括主机系统的保护。下面是远程的灾备,通过网络怎样持续的通过组合和存储之间不涉及任何服务器级别新的软件开发维护或者调试,直接通过存储和存储之间的块级协议来提供块传输。这个取得出来不是依靠某个特定服务器的特定软件来取,而是存储自身携带的,能和其他存储相互之间的能力,这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尤其是能够和不同厂家和在同一个厂家内,我们是从低端、终端到高端,任何两款产品都可以相互进行复制,如果我们需要数据,一边在生产,一边在另外一个地方合理进行读取、报表、决策支持,这就是一项重要的功能。


CDP解决方案

另外,对于越来越灾难性的备份和实时性的需求这是必不可少的功能。数据可以备份,也可以压缩。通过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就可以有效的解决数据分散、复杂的备份系统、病毒入侵,包括人为故障。人为故障的解决是靠连续不断对数据的灾备记录,如果什么时候发现了逻辑错误,迅速的可以回转,尤其是这套机制是建立在存储的块级设备之上,不需要应用任何的干预,这是非常优秀的解决方案。

IV5000是一个很强大的数据化管理平台,帮助大家去整合现有的各种各样的FC、SCSI等数据的2G、4G,甚至千兆、万兆所有的接口都在统一平台之上进行数据管理。这是IX1000是我们现在入门级的产品,主要是分级节点提供一个比较高的性能和比较强大的智能存储和复制的能力。这是虚拟灾备产品,为我们的用户提供在现有的环境当中去加速和提高备份的功能,去减少和缩小由于备份带来业务终端的时间。

量身打造,万兆领航

下面介绍一下几个万兆存储推出之后的几个新的解决方案。中间是一个常见的万兆核心交换机,从55到75到95系列,各个不同层次的产品提供千兆级、万兆规划的交换机,通过这样的交换机平台,我们前端可以把大部分甚至所有希望把数据集中管理的服务器都转过来,我们会花钱接重要的服务器,对比较重要的,我们用光纤卡就要8000,每一个FC端口加4000,加起来比服务器还贵,这时候需要高性能的应用可以通过万兆和后端服务器相连,需要对性能的要求不是特别敏感,可以通过千兆直接接进来。

下面是VOD点播的方案,通过存储和存储之间的智能复制的能力,可以构建一个由中心接点和多个边缘节点这样一个面向内容分发的网络提供一个大型的VOD的网络解决方案。为什么是大型呢?在大的访问量的情况下,无论是全部集中在中心还是全部分散在边缘,都会面临网络服务器成为最大的压力,通过两级的级联的结构可以非常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这称之为WSAN。但是城域网站在很长时间一直以来停留在局域,我们什么时候看到过FC拉出来或者拉到跨省,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有了IP技术,最大的好处是在于可以使分布在只要IP可达,数据就可达,你的管理手段也可达,这是远程备份的解决方案。方案最大的特点是虚拟化各种各样不同的现有的存储厂家的产品,进行统一管理,这是虚拟化的解决方案,也就是磁盘对磁盘的备份的解决方案。


万兆汇聚WSAN解决方案

我们看两个在IP存储之上推出的最佳实践,就是这个方案已经获得了很好市场的反映。这是我们的IVS智能监控系统,如果大家熟悉监控,可能看得出来,这个系统非常之简单,非常的清晰,把所有原来在前端数据源和存储之间所有的服务器全部去掉了,因为没有必要。视频服务器承担的就是数据读取的功能,通过前端编码计算的IP存储的转入软件,通过两台管理服务器就可以管理所有前端资源的分配,这个系统就是刚刚介绍的,我们已经在全国30多个城市运用了这个系统,大幅度的降低了用户管理水平和服务器上的投资。

这是另外一个共享灾备平台,今天很多人考虑灾备的时候,可能更多是站在自身的角度。但是,还有另外一个需求,需要为下属的各个公司提供统一的灾备服务,需要提供灾备这样的服务。在这样的模式里面,最严峻的挑战就是前面的系统五花八门,如果按照过去一对一的原则,前端用于服务系统,后端用于服务系统做灾备的话,那么,中枢端必须通过虚拟化技术和IP技术把前面所有的不同的结构系统最后整合成统一的标准,到了后端就完全按照这种需求想选什么设备就选什么设备,想怎么管理就怎么管理,完全可以根据规则的定义搭建系统,而不受资源的制约。

我们看一下市场的情况,全球的IP存储在过去几年发生了爆炸式的增长。通信IP存储系统做过预测, 2007年国际市场预计达到17亿美金,未来五年IP SAN增长率是每年80%,其中国内市场高达88%,今年是远超过这个数字,前三个季度的数字是350%。2007年,今年国内市场达到1亿美金,大家可能会想,是不是整个IP SAN市场在增长,整个存储市场的增长速率在国内只有20%,而在国际上只有5%。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存储里面拉动整个存储市场快速发展其实主要是IP存储。

应该说,我们刚进IP市场的时候,我们在走一条和当时不太一致的道路,大家可能会认为1Gb的IP怎么和4Gb的FC抗衡等等,通过这两年来H3C不断的产品创新和贴近用户的服务,我们逐步得到用户的认可。今天万兆存储的推出正是证明了选择IP这条路作为存储发展之路是正确。

其次,在IX3000产品上推出作为唯一的国内自主研发产品,入围了中国移动选型

先行者

刚才介绍的方案落实下来有这么几个很典型的案例,一个是通过IP存储,国家信息部把它整个下属各个委办的服务器上所有的数据都通过IP网络进行统一的存储和集中的规范,大幅度的降低了整合系统的维护成本。

这是搜狐网站,它的播客的下载视频。为了迎接奥运会的到来,他们准备采购1500个Tb的存储,提供播客服务。最终由于管理性是分散在全国各地,有西安、北京等其他城市,为了能够在一个点上统一管理,配合整个广域最终的系统,所以选择了存储系统。

这里介绍下WSAN,就是指设备虽然分散在各个地方,但是所有数据全都是可以集中管理,是怎样实现的呢?实际上是延展到每一个地市的设备,因为需求不高,可以采用廉价低端的设备,但在最廉价的低端设备仍然提供了刚才介绍的智能网络复制的功能。这样的复制,使得用户在新业务的时候,数据是实时的,不断回传到数据中心,也就是说足不出户,这样就可以看到每天24小时每个下面的地市数据的情况。如果任何时候出现了问题,立刻通过自己的数据进行恢复。这样一来大幅度的降低了每个节点上维护人员、备份系统上面的投资。

第二,能够实时在中心获得全局的数据,可以提供报告、分析业务的情况和分析市场的变化非常有好处,大概在上个月我们刚刚在黑龙江开了一个现场会,如果我们在座的用户对这样的运营模式感兴趣,可以联系我们的公司去参观和考察。这是刚刚在吉林省第一个在政府级建立了存储系统,我们充分应用了虚拟化技术。在异地实现了持续的灾难备份,大幅度降低了用户对灾难系统的投资预期。

另外一个案例是通信机械的领头羊,应用的是ERP和CDP解决方案。ERP大家很清楚,是企业运作的信息系统的命脉,整合它的供应、销售等所有系统在里面。它选择了CDP的技术,对生产中一旦发生任何的问题,不管是人为的问题还是物理设备损坏的问题,都可以在几分钟、十几分钟的时间内迅速的回转。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持。因为这个问题在北京、天津刚刚在中国地区发起,这方面有精品课程战略资源,同样提供了CDP的保护方案。

今天我的介绍就到这里,我要再一次感谢在座所有的用户对H3C存储持续的关注和支持。我们相信随着万兆存储的推出,我们将迎来IP又一个发展的高峰和机遇,希望在座的用户和合作伙伴一起携手共迎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