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的新基建野望

来源:《瞭望》

2018 百度世界大会,李彦宏与小度机器人互动

导语:

截至2019年底,我国人工智能企业超过2600家。有机构做过分析,这其中应用层企业占比超过7成

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排名中,百度以5712件位列第一。至2020年5月28日,百度全球AI专利申请量已超过1万件,其中中国专利7000多件,位列中国第一,并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和自动驾驶四个细分领域排名国内第一

不久前,百度宣布,未来十年将继续加大在人工智能、芯片、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领域的投入。预计到2030年,百度智能云服务器将超过500万台,未来5年预计培养500万AI人才

合作价值超过百亿元。

7月13日,百度与中国建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智慧物流、数字矿山、智慧工厂、工业无人驾驶、企业AI大脑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这是在刚刚过去的7月,百度收获的第三个大单——7月9日与浦发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7月11日与上海浦东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从金融到城市再到工业制造,短短一周内连下几城,百度的产业智能化构想正在通过人工智能(AI)的快速落地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正在兴起的新基建浪潮。

由于被视为对抗疫情影响、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涵盖了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的新基建近期成了热门词汇。中央密集部署,地方层层跟进,企业挺身入局。多个机构预测,未来五年新基建领域的投资规模将超过10万亿元。

“国家发力新基建就像一场及时雨。”在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看来,这不仅能有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更为中国未来引领智能经济时代奠定扎实基础。

对在人工智能领域默默布局多年的百度而言,这同样是一个大展宏图的好机会。

新基建浪潮中,百度AI是当之无愧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为各行各业输送产业智能化变革的新动能。

6月11日,百度公布了业内首张AI新基建版图,其内容涵盖了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慧金融、智慧能源、智慧医疗、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分析认为,这些场景本就是百度AI已经开始着手落地的重点领域,新基建的到来促使百度加速了其落地进程。

百度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已经有超过十年的探索和积累。有了这个基础,百度有望成为中国新基建AI服务最大的提供商。

 新基建,打造AI盛宴

人工智能正迎来高光时刻。

新基建风口下,多个互联网和科技巨头纷纷加速布局。从突出“数字新基建”,到拥抱“产业互联网”,再到构筑“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虽然各方的口号和具体思路不尽相同,但人工智能却是一个共同的交集。

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工智能被视为新基建的真正内核。正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所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就像人类的神经系统,大数据就像人体内的五脏六腑、皮肤以及器官,云计算相当于人体的脊梁。再加上相当于灵魂的人工智能——人的大脑和神经末梢系统,基础的“大智移云”平台就已经成型了。

这意味着,人们对于新基建的美好想象,某种意义上都建立在AI技术可以顺利抵达全社会产业四肢百骸的基础上。对企业而言,谁能在人工智能领域拔得头筹,谁就能在新一轮以智能经济为主轴的产业革命中占得先机。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经历数次起伏之后,人工智能落地应用步伐不断加快。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正是这样一个AI实战的演练场:新的AI算法可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二级结构预测从55分钟缩短至27秒;人工智能多人体温快速检测解决方案有效降低了火车站、地铁等公共场所工作人员被传染的风险;由无人驾驶系统支撑的无接触送餐车和无人消杀作业车,大幅减少和避免了交叉感染……

“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人工智能不再遥远,而是就在我们身边。”李彦宏说。

随着各领域+AI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厚积薄发的人工智能已经从AI产业化转向产业AI化。

在不久前举行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首次云端峰会上,时任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2019年底,我国人工智能的企业数量超过2600家。有机构做过分析,这其中应用层企业占比超过7成。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领头雁百度是中国最早全产业链布局AI的互联网企业,从大数据、语音交互、深度学习平台、智能云、自动驾驶到AI芯片等涵盖基础、技术和应用层。

在市场嗅觉灵敏的企业跃跃欲试的同时,政府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2017年,国家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标志着人工智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人工智能的战略地位;此外,“人工智能”连续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首次提出“智能+”……

如果说在抗疫中的应用只是牛刀小试,那新基建无疑为AI落地搭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舞台。在前述会议上,苗圩同时透露,截至2019年底,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510亿元。而赛迪研究院发布的《“新基建”发展白皮书》预计,在新基建的推动下,到2025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

这是一场谁都不愿错过的盛宴,其中在AI领域布局多年的百度优势明显。

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排名中,百度以5712件位列第一。至2020年5月28日,百度全球AI专利申请量已超过1万件,其中中国专利7000多件,位列中国第一,并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和自动驾驶四个细分领域排名国内第一,展示出AI领军者深厚的技术底蕴和蓬勃的创新能力。

百度既是AI基础设施建设者,也是AI技术及应用创新引领者和推动者。以百度大脑、飞桨、智能云等为代表的AI平台,已经成为智能时代重要的基础设施,正在帮助国家社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十年布局,成就行业头雁

7月30日,百度与电子专业制造服务供应商伟创力共同召开发布会,正式推出自动驾驶计算平台Apollo Computing Unit(ACU)量产版产品。作为全球首个量产自动驾驶计算平台,ACU是百度Apollo面向量产的自动驾驶车载计算单元。

Apollo是全球最大自动驾驶开放平台代表中国最强自动驾驶实力。作为唯一承担自动驾驶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企业,截至2019年底,百度自动驾驶全球专利申请超过1800项,在中国获得了唯一的最高级T4牌照,及120张载人测试牌照。

Apollo的成功,只是百度AI技术实力的一个缩影。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在百度内部,不少员工喜欢用这样一句歌词来形容百度AI的成长之路。

作为中国市场上当之无愧的搜索引擎巨头,百度是PC时代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大的赢家之一。然而,这也导致其陷入了一个尴尬境地:除了搜索之外,这家有着浓厚技术基因的科技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竟未抓住更多的机会。

幸运的是,时代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人工智能时代来了。

当然,这并不代表百度钟情于人工智能仅仅是被形势所逼。事实上,早在移动互联网到来之前的2010年左右,百度就已经陆续把语音、图像、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AI技术用于改进搜索体验,并最终形成了百度大脑最早的雏形。

“移动互联网暴发之后,需求也增加了很多,技术也随之发生了非常本质的改变,整个产业的颠覆性变革会很快到来。”彼时,李彦宏就已经洞察到人工智能将是照亮又一个时代的火种,并在当时几乎无人看好的情况下,大规模投入这一领域。

这一切,当然离不开技术男李彦宏的远见,但同时,这也是搜索引擎企业的内在诉求——在海量信息中遴选最符合用户需要的信息,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人工智能项目。整个过程,就是一个深度学习的初级模型。

所以,与其说是百度选择了人工智能,不如说是人工智能选择了百度。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国内外的搜索引擎巨头,往往也都是AI领域的先行者。

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过去十年间,百度一直以一个创业者的姿态深耕人工智能。尽管挑战不断,但始终意志坚定,步伐稳健。

2013年,百度创立全球第一个以深度学习命名的研究院,奠定了其在AI领域的江湖地位。

2015年,百度成立自动驾驶事业部,推动无人车量产商业化落地。同年全国两会,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李彦宏提议设立“中国大脑”计划,意图通过这一超级工程,让AI赋能全社会。

2017年,是百度AI的关键之年。随着人工智能被写入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百度的AI业务也突飞猛进:正式明确百度AI时代平台定位,除了早已开放的百度大脑、DuerOS、Apollo也正式对外开放,让百度AI的朋友圈不仅有个人用户,更延伸到了产业、城市、社会……

近年来,百度又进一步明确“产业智能化”前进方向,百度智能云进入产业视野,推动AI工业化大生产时代来临。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此过程中,百度还有效提升了中国AI的自主化竞争力: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时代操作系统飞桨打破国外长期垄断中国底层深度学习平台的格局;自主研发中国首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仑云服务器;自研首个底层区块链技术开源,告别拿来主义。

曾有人质疑,在短期内没有现实收益、投入更多依靠其他业务“补贴”的情况下,百度坚守AI十年,有点过于漫长。对此,李彦宏的回答很简单:“大飞机需要更长的跑道。”

坚定投入,引领智能经济

百度经历了十年对AI技术与产业体系准确、长期、大量的投入,这是百度今天站在舞台中央的原因,也是理解AI未来的一把钥匙。尽管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证明,人工智能将是一场堪比工业革命的大浪潮,但距离理想中的目标依然甚远。

李彦宏将人工智能发展总结为三个大的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技术智能化,此时人工智能主要集中在概念导入、技术探索与诸如人机对弈这样的局部应用探索上,并没有演变为一种产业甚至经济现象。第二阶段是经济智能化,人工智能开始在广泛的经济领域施展魔力。第三阶段是社会智能化,人工智能从经济领域渗透到更加广泛的社会领域,全社会和全球范围内的智能协作与制度创新将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并最终推动人类真正进入智能社会。

“目前我们处于经济智能化前半段向后半段过渡时期。”李彦宏认为,这是一个容易产生迷茫甚至悲观的阶段,但也是大多数颠覆性技术在加速普及之前的必经阶段。“就像互联网在2000年后的几年里经历的那样,一些公司消失了,一些人永远离开了这个行业。”

但对于李彦宏及百度而言,无论是当年对互联网的信仰,还是今天对AI的信仰,“都没有一丝丝改变”。

这不仅是出于技术男的执拗,更在于人工智能已经初步证明了其颠覆性的潜力。

例如,凭借领先的智能交通解决方案,百度Apollo已先后中标重庆、合肥、阳泉等智能交通新基建项目。Apollo 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也已在长沙全面开放。

再如,百度通过“知识平台”实现了金融数字化转型,为近200家金融客户提供服务,涉及包括风险控制在内的十几种金融场景。

而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

“全球正迎来新一轮的创新红利期,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的智能经济,将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之一。”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现场,李彦宏在演讲中首次提到智能经济新趋势。他认为,数字经济在经历了PC的发明与普及、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这三个阶段后,正在进化到以AI为核心驱动力的智能经济新阶段。并将在三个层面带来重大的变革和影响,首先是人机交互方式的变革,其次是智能经济也会给IT的基础设施层面带来巨大的改变,最后智能经济会催生很多新的业态。这些都将重塑人类的经济结构和生产关系,迎来更具创造力、生命力的时代。

中国无疑是最有能力抓住这轮机会的国家之一。原因显而易见:

——技术优势,截至去年10月,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累计已达44万余件,全球排名第一。

——政策优势,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技术发展,积极创造良好的创新激励空间,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也被写进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进一步引导市场主体向更先进的生产力聚集。

——市场优势,中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制造业和应用市场、最多的研发人员,这些都将为人工智能发展创造更多更好的应用场景。

……

对于百度这样的行业头雁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将信仰转变为行动,让愿景更快成为现实。

不久前,百度宣布,未来十年将继续加大在人工智能、芯片、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领域的投入。预计到2030年,百度智能云服务器将超过500万台,未来5年预计培养500万AI人才。

在李彦宏眼中,今天,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的新基建计划,是人类在进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前最大的基础设施扩张工程。

“它有很大的希望会在中国率先掀起全面人工智能化的潮流,而百度希望为这股潮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李彦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