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得以迅速崛起,而传统芯片曾长期为其提供底层计算能力。虽然从功能上可以满足人工智能应用的需求,但传统芯片在芯片架构、性能、能效等方面并不能适应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的快速发展。于是,智能芯片便应运而生,同时像寒武纪这样专门针对AI芯片的“创业新秀”也不断涌现。
人工智能运算常常具有大运算量、高并发度、访存频繁的特点,且不同子领域(如视觉、语音与自然语言处理)所涉及的运算模式具有高度多样性。这对于芯片载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I芯片便可以很好的满足这些。
目前,人工智能芯片市场主要分为终端、云端和边缘端。就终端而言,智能手机等的消费类电子和智能驾驶是人工智能的主要落地场景。在云端,随着全球数据中心负载任务量的不算增长,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同时,由于云端受限于延时性和安全性,不能满足部分对数据安全性和系统及时性要求较高的用户需求,推动大量数据存储向边缘端转移。可见,在以上这三端,有着较为广阔的未来市场空间。
在寒武纪已推出的产品体系中,则覆盖了云端、边缘端的智能芯片及其加速卡、终端智能处理器IP,可满足云、边、端不同规模的人工智能计算需求。
8月27日晚,寒武纪发布了上市以来的第一份半年报。这份半年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了营业收入8,720.34万元,归母净利润-20,185.96万元。
从财报中,也可以看到,寒武纪在收入方面也展现了收入结构的明显变化。2017-2018年,寒武纪99%的收入来自与华为合作的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2019年新增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收入,业务走向多元化。到了2020年上半年,前期的布局更是逐渐“开花结果”,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边缘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收入为997.51万元,主要系2020年公司边缘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产品实现规模化销售;基础系统软件收入为1,000.80万元,同时,智能计算集群系统收入为12.79万元,其他业务收入10.76万元。
其中,2019年11月刚刚推出的边缘端产品思元220在2020年上半年得以规模化应用,营收实现0的突破,贡献了997.51万元的收入,而基础系统软件部分也完成了0到1000万的营收增长。
边缘端、云端、软件加上智能计算集群系统,寒武纪在本次半年报中展现了更多元化的收入结构,也让寒武纪进一步摆脱了单一客户依赖及大客户流失的风险。
四年历练,如今的寒武纪已经成为了全面系统掌握智能芯片及其基础系统软件研发和产品化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高额研发投入则是寒武纪技术优势的有力保障。
招股书显示,2017~2020年上半年,寒武纪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80.73%、205.18%、122.32%和318.10%,换言之,寒武纪的营收都用在了研发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上半年,公司还研发了面向人工智能训练市场的思元290芯片,目前处于回片后的内部测试阶段。思元290采用公司自研的MLUv02指令集,可高效支持分布式、定点化的人工智能训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