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邮箱期待创新 新网互联“随心邮”欲破局

随着企业通过互联网开展业务渗透率的提升,企业邮箱将作为企业对外联络的重要通讯手段,同时也代表着企业对外的品牌形象。此外邮箱应用还可以提高企业内、外部办公效率,节省企业文件传递的开支。而且未来,企业邮箱将不仅仅承担邮件业务,而是延伸为企业的虚拟商务中心,单纯地靠防垃圾邮件、邮箱容量等老套的噱头,难以刺激企业客户的神经。相反,以邮箱为中心的外延式增值业务将获得认可,同时,“随需定制”,由企业说了算的邮箱将受到青睐,另一方面也将极大的提高服务商及其合作伙伴的竞争力。新网互联于08年初正式推出随需定制的“第一代虚拟邮件服务器—随心邮”,经过半年的运营,已经突破1万家企业,超过10万用户使用,取得了骄人战绩,也给目前邮局市场带来了新鲜的空气。

企业青睐“随心邮”

过去,中小企业邮箱服务更多的是被动式的推动需求,但事实上,企业邮箱经过十来年的发展,目前的现状已经脱离了企业的需求,同质化的竞争格局正欲演欲烈,一边是中小企业对企业邮箱的强劲需求,一边是企业邮箱市场整体的疲软。显然,供求与需求的错位导致了“冰火两重天”现象的浮现。新网互联推出的“随心邮”恰好解决了这一需求上的错位,开辟出了一片企业邮箱市场的新蓝海。

对于缘何取得佳绩?新网互联负责人将成功归功于两方面因素。首先,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企业客户需求在不断增强,“第一代虚拟邮件服务器–随心邮”的产生改变了以往邮局市场领域里面“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率先创新出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新模式。

过去的邮局市场一般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自己架设邮局服务器的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要求,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面,已经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满足不了企业的各种不同的需求。第二种模式:很多专业的代理公司,由于代理厂家的产品固定化,同质化,在业务的开展过程中间,增加了自己服务成本的同时,也体现不出核心的竞争能力。“第一代虚拟邮件服务器"引进了国际先进的防病毒垃圾技术,并将中国移动、联通、铁通、教育网、电信、网通六大网络对等互联和高效配置下,不仅解决困绕目前企业邮局稳定性、速度、垃圾邮件等问题,而且在业务模式上面推出了不仅是大小,各个邮箱的容量和高级功能可以随意定制,就连时间也可以按月按年购买、续费的新模式,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成功地满足并实现了企业的各种需求。这种新的模式推出,是该产品取的佳绩重要原因,获得了市场的广泛好评。

另外,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利润日益摊薄的今天,“变则通”考验的不仅仅是企业的经营思路,同时也考验着企业的实力。在国家经济大环境下,电子商务取得迅猛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已经开始尝试并运用电子商务,“第一代虚拟邮件服务器–随心邮”所具有的功能自由组合,配置随意设定,系统专业可靠、成本经济可控的特点,给互联网业内的网络公司在帮助终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供品质服务保障同时,也能帮助企业及自身利益最大化。此产品在推出的这半年的时间内,全国已经有超过千家网络公司应用该产品,并创造了新的业绩增长空间。

市场喷薄欲出

一位购买了“随心邮”的中小企业领导表示,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对邮箱帐号的权限可以按照业务需要自由设定和控制。在过去,一些企业在邮箱权限管理上过于疏松,导致业务人员和公司员工使用个人免费邮箱与外界联系和沟通的现象比比皆是,弊端是显然的,除了公司业务机密和资源存在泄露隐患外,员工的跳槽很可能导致业务和订单的流失。如果在邮箱权限上加以设定,就能避免这种情况,充分保证公司业务的持续经营和健康。而附件随心发也满足企业对大容量附件的需求。

可见,经过十年磨砺,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迈过了初级阶段,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告一段落,应用正成为推动信息化继续深化的新的推动力。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先行者已经通过各种手段开始触网,无论是B2B的电子商务试水,还是通过网络尝试营销推广,企业信息化的渗透率仍然在高速增长,对互联网的依赖度也逐步水涨船高。然而,企业邮箱仍然保持着“老太龙钟”的面貌,“变脸”既是用户的呼声,对于企业邮箱提供商来说也已成必然。

一项来自某国际调研公司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仅有10%左右的中小企业用户使用企业邮箱。庞大的中小企业数量与过低的企业邮箱使用率形成鲜明的反差,而反差背后则是企业邮箱市场的发展现状,尚不能很好地适应客户需求。而在欧美发达国家,企业邮箱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70%以上。这一数据表明,中国企业邮箱市场的潜力巨大,之所以市场难以爆发,一方面是企业应用互联网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另一方面,企业邮箱与用户需求的脱钩延缓了市场的增长速度。

有调查显示,全球企业邮箱市场2009年将接近30亿美元。在国内,2007年中国企业邮箱市场规模达到6.8亿元人民币。可以预见,随着企业邮箱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中小企业参与信息化热情的提升,企业邮箱市场将出现第二轮高潮,而中国4000万的中小企业也能通过互联网真正提升企业竞争力,为即将到来的电子商务普及化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