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CV2020 南京——10月16日女科学家论坛日程速览

第三届中国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大会(3rd Chinese Conference on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Computer Vision, PRCV 2020) 将于2020年10月16日-10月18日在六朝古都南京举行。大会将举办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领域前沿理论与方法专题论坛、讲习班、博士生论坛、青年女科学家论坛,以及行业专业应用竞赛等。

女科学家论坛时间:2020年10月16日13:30-17:45

地点: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分会场3–多功能北厅

女科学家论坛日程

报告摘要及讲者简介

特邀报告一:从像素到语义-计算机视觉中知识迁移的探索与实践

报告摘要:大数据驱动下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在众多视觉领域中已成为主流,但在数据稀缺、跨任务域等应用场景下, 仍然面临着性能瓶颈。本次报告将介绍我们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对知识迁移的探索与实践,主要通过先验知识迁移、跨数据域知识迁移、 跨媒体知识迁移、跨任务知识迁移及跨模型知识迁移等技术理念,挖掘知识与数据、任务的内在关联,将视觉计算模型由传统的“数据” 驱动转变为“数据+知识”驱动,进而使模型更为“智能”。我们在图像清晰化、图像分类、目标检测识别、视觉与语言交互、模型自主进化 等问题上进行了实践,结果充分验证了“数据+知识”驱动的合理性及必要性。

张艳宁 教授

嘉宾简介:张艳宁,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院院长,长江 学者特聘教授,国防973项目首席、中组部首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空天地海一体化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 任。长期致力于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与智能信息处理等的研究,并与航天、航空等方面的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获国家 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和总装863科技攻关先进个人。先后承担国防973项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国防863、总装预研等国家级项目40余项。在IEEE TPAMI、IEEE TIP、PR、IEEE TSMC-B、Info. Fusion、CVPR、ICCV等国内外本领域权威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百余篇。研究成果被多个国家级重大工程攻关项目采用, 成功应用于航天、航空、能源、水利等行业的20余家单位。获国家/国防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国防技 术发明一等奖一项,出版专著3部。

特邀报告二:推进机器视觉中的IQ与EQ

报告摘要:在计算机视觉及人机交互、智能感知领域中,目前深度算法已经能做很多事情,甚至在一些应用领域已 出超越人类极限的的性能,但这并不意味着机器的认知能力已经足够的深入和强劲。事实上,恰恰相反,需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都在为 推进智能认知和情感理解而努力。在我们的工作一些列工作中,在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准确性、视野目标的精准感知、目标语义的对应性、 目标语义理解和情感认知的本质描述方法及精度上,做了一些深入的推进,通过展现相关研究进展和成果,希望得到同行的评判和讨论。

姚鸿勋 教授

嘉宾简介:姚鸿勋,哈尔滨工业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政 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AI全球2000位最具影响力学者,哈工大人工智能专业负责人,省人工智能与物联系统创 新研发“头雁团队”核心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智能、多媒体数据分析与理解、视频监控、模式识别。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 会理常务理事,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宣传与出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媒体专委会委员,黑龙江省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 ACM SIGMM BEIJING Chapter 核心委员;任国际互联网多媒体计算与服务会议ACM ICIMCS2010大会主席,国际情感计算会议ACII 2005大会协同主席。发表ICCV, CVPR, ACM MM等顶级国际会议及IJCV, TPAMI, TIP, TMM等高影响因子国际期刊文章学术论文200 余篇,H指数>40。获国家发明专利15项, 出版教材6部。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2项,承担1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面上 项目7项,完成国家863、973项目以及国际横向合作项目多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防 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黑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二、三等奖4项。

特邀报告三:视觉认知与驾驶行为预测

报告摘要:驾驶员驾驶行为预测是人机共驾中的关键技术之一,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ADAS)中的一些与驾驶行为相关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驾驶的安全性。本报告从认知驱动的角度和数据驱动的角度出发,将视觉 认知和驾驶场景目标检测结合,提出了以Thinking in 3D为核心的MV3D目标检测深度学习算法;将视觉认知和驾驶员行为预测结合, 依据驾驶员的感知-反应时间以及驾驶环境和驾驶员之间的交互关系,提出了以视觉惯性为核心的CF-RNN模型和Predictive-Bi-LSTM-CRF 驾驶行为预测算法。认知科学与计算机视觉的结合,为提高机器智能的水平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马惠敏 教授

嘉宾简介:马惠敏,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博士毕业后在清华大学电子 工程系承担教学科研工作,担任三维图像认知与仿真实验室负责人,2019年担任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物联网与电子工程 系主任、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现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获得者。从事三维图像认知与多 模态学习交叉学科研究,将图像理解与认知心理学结合,取得了三维图像认知理论的原创性成果。首次在国际上建立了图像认知心理测 评智能系统,2016年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一等奖,教育部鉴定为“原始性创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提出的基于GPU的高效能 复杂环境仿真方法及应用,2017年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提出的复杂环境中三维目标检测方法,2015-2017年连续在国际最大 的自动驾驶数据集(KITTI)评测中获得第一名,2018-2019年在驾驶员状态预测国际数据集(Brain4Cars)上获得最好的成绩。作为 通讯作者在TPAMI、TIP、TITS、PR、CVPR、NIPS、ICCV、ICIP等发表论文100余篇.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重点基金、国际国内企业合作等30余项科研项目,获批及申请专利十余项,两项专利完成了科研成果转化。

青年学者报告一:从智能影像计算看计算之美

报告摘要:本次报告以图像风格化与生成技术在智能影像编辑与生成建模方面为主线,分享我们研究小组围绕文字风格化 艺术生成方面的一些探索,系统性地介绍基于统计特征的文字风格化(CVPR 2017),基于非监督的文字风格化与图文自动生成(ACM MM 2018),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文字风格化与去风格化技术(AAAI 2019)以及形状可变的风格化文字生成技术(ICCV 2019)等一系列相关研究工作。

刘家瑛 副教授

嘉宾简介:刘家瑛,博士,北京大学 副教授。201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 应用技术专业,获理学博士并留校任教。研究领域包括图像/视频压缩、增强与理解。累计发表IEEE/ACM汇刊与CCF A类会议论文50余篇 ,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3项。担任APSIPA杰出讲者,IEEE/CCF/CSIG高级会员,IEEE MSA/VSPC技术委员会委员,CSIG多媒体专委会 秘书长等。担任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Elsevier JVCI期刊编委,ACM ICMR-2021/IEEE ICME-2021会议程序主席, CVPR/ICCV/ECCV会议领域主席等,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CSIG石青云青年女科学家奖、北京大学教学卓越奖(最年轻获奖者), IEEE ICME-2020最佳论文奖等。主讲的全球MOOC课程获教育部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青年学者报告二:面向物体识别的无监督领域自适应

报告摘要:在实际应用中,场景的变化会引起图像分布的差异,由此使得已有的物体识别模型出现显著性能下降,无监督 领域自适应方法旨在利用有标注的源域数据以及无标注的目标域数据构建针对目标域的物体识别模型,实现对目标场景的无监督自适应。该报 告将从领域分布对齐、领域分布-个体分布同步对齐、个体自适应三个方面介绍报告人在无监督领域自适应方面的研究工作及其在物体识别中 的应用。

阚美娜 副研究员

嘉宾简介:阚美娜,中科院计算所 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与模式 识别,主要关注人脸识别、多视学习、迁移学习、弱少监督学习等问题,相关成果已发表在TPAMI、IJCV、CVPR、ICCV等相关领域主流 国际期刊与会议上面,谷歌学术引用2300余次。担任TPAMI、IJCV、TIP、TMM、CVPR、ICCV、ECCV等期刊会议的审稿人。2014年获得 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6年入选CCF青年人才托举计划、2018年获得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石青云女科学家奖青年奖、2019年入选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此外,获得2015年IEEE FG视频人脸识别竞赛冠军、2015年IEEE ICCV年龄估计竞赛亚军、2017年IEEE CVPR人 脸面部关键点定位亚军等。 

青年学者报告三:“众里寻他千百度”:基于视觉的人体检测与搜寻

报告摘要:基于视觉的人体检测与搜寻,目的在于获取视频中人体的位置和身份信息,其在自动驾驶、视频监控、智能机器 人等诸多领域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人体检测与搜寻的精度得到很大提升,然而,在复杂多变的现实场景下我们依 然面临诸多挑战。该报告将介绍最新的人体检测方法,特别是在应对遮挡、恶劣天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通过多任务联合学习实现快速精准人体搜寻的方法。

张姗姗 教授

嘉宾简介:张姗姗,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社会安 全图像与视频理解”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特别关注视频中人体检测和分析。曾于2015年在德国波恩大学获得计算机博 士学位,博士论文获大德语区(德瑞奥三国)计算机学会最佳博士论文提名;博士毕业后在德国马普计算机研究所从事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研究 。2018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江苏省“双创博士”、微软“铸星学者”计划等。目前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CVPR、ECCV、 T-PAMI、T-IP等顶级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谷歌学术引用1800余次;在微软学术统计的全球学者近五年排位中,位列行 人检测领域第一位。目前担任模式识别权威期刊Pattern Recognition编委、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模式识别专委会副秘书长、VALSE资深领域主席。

青年学者报告四:真实感材质建模和渲染方法 

报告摘要:真实感渲染在影视动漫等数字创意产业作品的制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电影、动漫界关注的核心技术。材质模型的真实感是影响画面真实感的重要因素,但是一些复杂的材质(比如说划痕、牛奶等)的高精度建模和渲染,存在依赖于高分辨率法向纹理 ,或者渲染效率低等问题。在本报告中将从微结构材质模型、特殊路径的光线传递、参与介质的高效渲染等方面介绍真实感材质建模和高效渲染方 法。

王贝贝 副教授

嘉宾简介:王贝贝,女,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CAD&CG 专委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图形学绘制方向,包括了全局光照算法、参与性介质光线传递和复杂材质模型等。王贝贝分别于2009年、2014 年在山东大学获得学士、博士学位,期间在巴黎高科进行两年联合培养。2015年在英国游戏公司Studio Gobo参与Disney游戏Infinity 3的研发。2015年底到2017年初,在Inria(法国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之后加入到南京理工大学。共发表高水平论文30于篇,其中以第一 作者在ACM TOG, IEEE TVCG, CGF上发表论文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