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苏州 2020年10月23日—— 随着备受证券行业关注的《证券公司场外期权业务管理办法》落地,正式放宽了场外期权交易商资质的申请准入门槛,为中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带来新契机。面对场外衍生品交易规模的持续攀升,以及监管政策的适度开放,深耕金融行业20年的核心系统专家北京根网科技有限公司,以引领行业共同发展为己任,于10月23日在苏州举办“科技助力衍生品创新——2020中国金融衍生品行业峰会”,齐聚众多业界大咖,探讨中国衍生品业务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中信证券首席信息官宋群力先生、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董事总经理余学勤先生、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杨阳先生、深圳市衍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章友先生等头部金融机构的领航人及北京根网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余婉贞女士,同与会的一百多位业界专家探讨了中国衍生品业务发展的路径和未来。
券业发展新增长极
随着近几年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相关人才的积累,我国场外衍生品业务正日趋成熟。根据中证机构报价系统最新的统计报告,截至7月底,场外衍生品月末存续期规模达到8929.77亿元。其中场外互换、场外期权新增规模在7月份增速显著,环比增长 53.97%。
在峰会上业界专家一致认为,中国的场外衍生品市场即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或将成为券商业务发展新的增长极。同时,随着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技术的变革将在场外衍生品业务的成熟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赋能作用。
首先,与国外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不同,国内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由监管机构自上而下进行主导。不同监管体系下的子市场相互独立发展且采用不同的主协议体系,每个子市场由不同的监管机构主导,因此在监管标准、产品种类、组织形式、主要参与机构以及投资者门槛等方面并不统一,市场碎片化的问题在近年来不断加剧。在业务规模增大后,智能化的综合管理平台必须快速跟上。
其次,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升级丰富,机构投资者对于投资品种的范围也在扩大,对于场外期权、收益互换等衍生品的工具运用也日渐成熟。机构投资者对于全球资产统一配置、统一账户的管理,直通式SWAP DMA等多种工具的运用,实际上打通了场外、场内的严格意义边界,最终在产品组合、风险管理、交易对冲上必须实现一体化的管理能力。
再次,相比其它业务,衍生品需要券商具备更精细化券源管理的能力,这成为该业务能否做大的关键所在。特别是面对未来大量客户的合约诉求,券源池的预约、排期、冻结等簿记工作量必定激增,而券源的智能分配将极大盘活券商的券源标的,降低成本并有效控制风险。
最后,为更好实现业务扩展,提升在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竞争力,券商需要练就更加完整的综合服务能力。这不仅对多销售渠道的管理和产品设计创新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要求具有高效的风险管理能力,能够通过快速、精准的风险对冲,以及更佳的运营效率,帮助实现客户流程智能化便捷管理,这些都将是提升获客率的重要决胜因素。
深耕廿载赋能行业
作为证券与资管行业的核心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北京根网科技有限公司一直以提供创新性和先导性的完整解决方案而著称。公司深刻理解中国金融市场的各类业务,拥有强大的创新研发能力,产品线齐全,产品迭代快,为金融机构提供市场领先的专业管理系统。
北京根网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余婉贞女士表示:“未来的金融市场竞争,一定是以差异化为制胜关键。随着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强,资产全球化配置的发展,投资者结构的转型,对于券商的服务能力也会提出更高要求,而场外业务将是未来发挥券商能力的主要战场。”
“在国家放宽准入政策后,通过优化完善标准和业务流程,越来越多的券商能够申请到交易商资质,这将为中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我们已经看到整个行业已经蓄势待发,而且更加重视科技投入,旨在通过研发和部署更加创新和领先的技术平台来赢得先机。”
作为行业先锋,根网科技敏锐地洞悉了市场需求,对场外衍生品IT解决方案投入大量科研力量。根网科技已成功打造“直通交易、智能对冲”的新一代场外衍生品综合服务平台,构建打通客户端与交易端,面向全球的资产配置和资产增值一站式服务平台,赋能券商实现场外衍生品业务增长,以科技助力中国金融市场的繁荣。
根网科技成立二十年来,业务覆盖证券期货解决方案、资管机构解决方案及私募机构解决方案,已经获得国内外证券公司、基金、QFII和私募机构的广泛信赖。目前服务全球超过300+金融机构,是国内唯一符合华尔街标准的证券资管核心系统供应商,是场外业务首选供应商,并且100%覆盖外资投行。
关于北京根网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根网科技有限公司2000年成立于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为证券行业核心软件及服务提供商。成立二十年来,公司在业内享有广泛美誉度,产品一直紧跟全球金融行业发展的趋势,以为证券行业提供创新性和先导性的完整解决方案而著称。
公司拥有专业金融系统设计与研发团队,深刻理解中国金融市场的各类业务,拥有强大的创新研发能力。公司的主要客户为国内外证券公司、基金、QFII和私募机构等超过300家中外金融机构,特别是在专业投资者市场中公司产品占有率大幅高于业内其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