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9日,中国北京 — “大数据就是21世纪的石油。” 谁成想,一句来自Gartner高级副总裁兼全球研究主管Peter Sondergaard的言论,却不经意道破了数据分析20年的沧海桑田。此话一出不仅引发世界500强的共鸣,也博得包括BAT在内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企业的认同,前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就曾认为:“就像上一个世纪的石油一样,起初没人关心石油能用来干嘛,但是之后会成为极具价值的东西。”
确实,人类刚刚迈入21世纪,互联网的横空出世将地球连成一个村,渗透并改变我们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社会、经济、产业迎来的飞速跃升。作为同属地球村的中国,也是当年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体,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双重驱动下,我国经济出现重要转机并按下“快进键”。
据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计算得出“1992年,信息技术产业对我国GDP的实际贡献率为2.4%,1997年上升至7.5%,而在2000年更高达12.6%”。由此看出,信息的开发利用,使技术、知识等新的生产要素得以在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但是“石油”这个时候在哪里呢?确实当时很少有人关心这个问题。
数据尚且“蛮荒”谁还管“开采”?人才也跟着慌了
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成为21世纪初期的两大关键词,两者所引发的新一轮产业变革诠释着人类进步的征程,各大院校的信息技术专业成“最吃香”的专业,国内企业也纷纷踏上网络化转型之路。但是为何数据却没有成为关键词呢?
“2000年之后的一段时间,中国互联网虽然发展势头强劲,但毕竟才刚刚起步,数据才开始产生并未得到大量沉淀,所以数据分析领域也就方兴未艾。” 来自全球数据分析领域的领导者SAS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常宁回想道。对于互联网文明开化初期的中国,那零星的“小数据”又算什么?又有多少人会料到它会成为新世纪的“油田”呢?
今天看来,信息技术是开采油田的工具,互联网则是渠道,二者相加则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数据。但当时而言,数据油田还未成型,甚至算不上是未开垦的“处女地”,致使学术界和行业界之间的断层愈发明显,通俗而言就是“难有用武之地”,这些“可怜”的人才,期待着在信息科研发展而不是研究论文中获得成就,最后往往会发现他们已置身于学术和行业群体的边缘。就在此时,走在信息技术前列的美英法等国家却纷纷抛来了“橄榄枝”,人才外流也愈演愈烈……
在当年一篇名为《我国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研究》的论文中有数据统计,2000-2002年,人才外流率为18.6%,回国率为14.4%,人才净流失率为4.5%。1993-2001年间,我国软件人才流失率为10%左右。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出国留学人员回国率保持在2:3是比较合理和有利的。若以此为标准,中国处于严重的“智力流失”状态。
该来的总会来的,引育并重才有望成“破荒之道”
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红利、高速发展的经济以及迅速崛起的网络信息产业,国内数据能否得以积累只是时间问题,人们也开始后知后觉,数据在不久也许真的会发生海量爆发。这倒逼很多传统行业率先进行数字化变革,也让它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因为现在发现“事多了,人却少了”。
我国政府、院校和支柱型企业也同样意识到这一点,除了率先发力数据分析技术,也提前布局人才培养,增强相关人才储备,以随时面对未来即将发生的“数据原爆点”。既然大批的人才涌入海外领先企业,为何不反其道而行之,向国内的海外领先企业寻求支持呢?这样不仅可以引入领先的创新技术的人才培养理念,更有助于培养契合本土市场需求的人才。
这让包括SAS在内的企业得到了国内的关注。以此为契机,SAS开启了在华深耕的元年,放眼中国并积极投身于国内数据分析产业的发展进程中,不仅被国内一些公共事业部门确认为主体工作软件,还为国内几所知名高校中进行数学研究的教授及毕业生提供并教授SAS软件,甚至与我国的一些经济支柱型制造企业展开了密切合作。
“人才是数据分析行业最重要的资产”。SAS一直以来便坚信这一点,不遗余力地在国内开展一系列人才培养计划。特别是在教育领域,SAS看到尽管在国内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升温下,中国涌现了大量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数学专业人才,但是其中大部分人才更趋于理论型,而应用型人才比较匮乏。SAS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刘政博士表示:“一开始,SAS首先响应中国政府对于大数据发展的政策,大力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助推国内第一波大数据技术创新和发展。而鉴于国内人才短缺的问题,SAS从国内高校出发,为其提供完整的教学平台,包括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实训环境、真实场景案例、以创新为核心进行深度业务分析等,通过企院合作着力人才培育。不仅如此,SAS在清华、北大、人大等多所知名高校的数据研究院并提供学术课程,帮助高校打造产学融合的平台,培养更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伴移动互联网数据爆发“井喷”,大数据交叉人才奇缺
十多年前,乔布斯携iPhone出现在世人面前后,网络信息技术变革开始迈向第二个十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门就此开启。网络带宽越来越宽,终端设备越来越多,数据呈爆发态势海量涌入并迅速沉淀。英特尔曾预测,“全球数据总量在2020年将达到44ZB,单单中国产生的数据量将达到8ZB,大约占据全球总数据量的五分之一。”
一切都应验了,“小数据”变成大数据,不仅为各个行业领域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助跑”,更被中国政府看作国家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又一关键资源。但同样是开采油田,由于诸多行业竞相踏足数字化变革,使得应用场景更加细分且多元化,这就要求人才不仅“会开采”,还需要明白“怎样开采”。
《商业价值》杂志董事总经理、钛媒体联合创始人万宁曾认为:“中国大数据概念下面都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人才,到哪里去找既懂业务,又了解数据分析的人才。” 英雄所见略同,SAS中国首席数据科学家马宁博士也认为:“数据只是存在,它并不能产生价值,因此中国市场亟需能够把数据价值变现的人才,要求他们兼具数据分析、业务管理,甚至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
数据分析交叉型人才也被我国政府和教育行业抬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15年8月份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鼓励高校设立数据科学和数据工程相关专业,重点培养专业化数据工程师等大数据专业人才。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认定612个项目为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借此实现从学科导向转向产业需求导向。因此,交叉型人才不仅少,培养起来也是个大工程。
尽管如此,在SAS看来这个大工程是值得付出所有的,40多年以来SAS支持并积极参与全球性教育计划,旨在帮助所有人提高学习和读写能力、培养STEM技能并打造交叉型人才,让这些人才“术业兼备”。在中国,最具行业标杆意义的便是从2013年起就开始举办的SAS中国高校数据分析大赛,作为一年一度专门针对中国高校数据分析相关专业策划并持续举办的非盈利公益赛事,不仅为广大学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并行发展的舞台,更为数据分析行业市场提供了具备行业洞见的复合人才。
当然引育并重的策略并未改变。SAS早在2012年便开始探索企院合作的途径,恰好来自北京大学的需求成为SAS开启国内企院合作的契机。自此,由SAS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刘政博士率领的团队,每年都会为北大学生进行专业授课。不仅是企院合作,SAS也将公共事业作为在华发展的核心,先后与贵州、无锡、南京、广州等市政府展开深入合作,取得了包括SAS中美金融科技实验室、金融科技孵化器、SAS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人才实训基地等成就。
AI为数据分析指明下个十年,人才反哺需“开放对待”
立足当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智能技术成为全球热议的焦点,“智能化”不仅成为我国下一个十年的战略发展目标,更是人才培养的又一次转向。根据腾云大学(TDU)的数据显示,聚焦中国大数据人才缺口至2025年将达到200万,而目前的中国大数据人才仅有30万左右。数据分析产业将再面临新一代人才可欲难求的境地。
但是可喜的是,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海龟”回国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留学回国人数稳步提升,高层次人才回流趋势明显。改革开放40年来,各类出国留学人员中,有313.20万名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留学生人数83.73%。如果考虑到中国庞大的用户基数、独角兽企业新生速度和人工智能的领先地位,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了。“当下是国内数据分析行业最好的时代。有赖于前些年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领域的爆炸式发展,世界互联更加紧密,再加上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强大技术的推动,让十年前很多的‘不可能’化为可能。这也让国内企业放下对大数据的夸夸其谈,更多人才也愿意跟随这些企业去探索数据背后的价值。”马宁这样表示。
“中国出国留学人数仍在增加,但留学回国人数也在不断提升,高层次人才回流趋势明显。海归所引入的很多智能技术和创新理念甚至会反哺中国市场加速发展,培养更多的智能型人才,让中国市场越来越有吸引力。”常宁这样表示。
作为很早便涉足人工智能研究的数据分析企业, SAS不仅为数据科学家、企业高管以及学生和教授们提供当下亟需的智能分析培训,更鼓励以开放态度拥抱每一个人才,赋能每一个行业。SAS每年都会吸纳越来越多的海外深造人才。不仅以开放态度吸纳精英力量,更毫无保留地为他们提供海外学习机会,比如每年SAS会甄选内部优秀员工前往美国SAS数据科学学院,进行为期4个月的带薪实训。
2019年初SAS承诺未来三年向人工智能投入10亿美金,而教育是该项投资的一个关键领域, SAS将从教育投资中拿出很大一部分用于召开免费的教育工作者研讨会并提供免费的教学材料。SAS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何伟信表示:“在华发展的20年以来,SAS始终主张以开放态度实现分析创新,特别是在人才培养上更提倡‘知行合一’,不仅强化人才的理论知识基础,更要结合实际应用场景着重培养交叉型人才。所以,SAS所付出的一切不仅要赋能国内各行各业,更要秉承‘数据为善’的使命,赋予每一代人才更多的可能性与改变世界的动力。激发他们驾驭数据的潜能,促使数据分析及相关行业能够从未来数智双驱的市场环境中挖掘更大的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