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今天和明天:IBM虚拟化的过去 现在和将来

虚拟化技术源于大型机,大型机上的虚拟分区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早在上世纪60年代,IBM公司就发明了一种操作系统虚拟机技术,允许在一台主机上运行多个操作系统,让用户尽可能地充分利用昂贵的大型机资源。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大型机上的技术开始向小型机或UNIX服务器上移植。后来IBM、HP和Sun都将虚拟化技术引入各自的高端RISC服务器系统中。11月14日,IBM大中华区网格计算总监朱明向记者介绍了IBM虚拟化技术的历史,让我们有机会深入了解虚拟化的发展脉络。

据朱明介绍,IBM将虚拟定义为不受物理限制的资源逻辑表达。更简单地说,IBM将虚拟诠释为可以将一个物理设备作为很多虚拟资源(分区)来使用,或者令多个异构资源的行为看起来就如同是一个大的资产(集合)。

过去

1964年,L.W. Comeau和R.J. Creasy创造性地设计了一种名为CP-40的新型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实现了虚拟内存和虚拟机。 1965年,     8月,IBM推出System/360 Model 67和TSS分时共享系统(Time Sharing System),允许很多远程用户共享同一高性能计算设备的使用时间。1972年,      IBM发布用于创建灵活大型主机的虚拟机(VM)技术,该技术可根据动态的需求快速而有效地使用各种资源。1978年,   IBM获得了RAID(冗余独立磁盘阵列)概念的专利。1991年    ,IBM为z/OS平台推出分级文件系统(HFS)和网络文件系统(NFS)。1997年,IBM推出虚拟磁带服务器(VTS)。该磁带库使用磁盘作为转储磁带数据的高速缓存。1999年,2月,IBM在AS/400(现在被称为System i)上第一次推出新的"逻辑分区(LPAR)"技术和新的高可用性集群解决方案。2001年,10月,IBM推出基于POWER4处理器的eServer p690(代号"Regatta"),将微处理器技术领域的突破和虚拟化这样的大型主机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型UNIX系统。2002年,IBM推出Linux虚拟服务(Linux Virtual Services),该服务允许运行Linux应用的客户使用大型主机上的"虚拟服务器"。2003年,5月,IBM推出可提供数据块级存储虚拟的SAN卷控制器(SAN Volume Controller),在业界第一次允许客户拥有一个对其存储基础架构进行管理的控制界面。2004年,5月,IBM推出了虚拟引擎(Virtualization Engine)。客户可以通过虚拟引擎大大提高系统和分区的利用率,令其达到以前除大型主机之外从未达到过的水平。

 

2005年,7月,IBM推出了新一代虚拟引擎v2.0(Virtualization Engine v2.0)。客户可以通过这一基于标准的虚拟平台,跨不同的服务器、网络和存储设备将自己的IT资源组织为资源池的形式并对其进行管理和优化,以改进利用率低下的IT资产的经济性和运行情况。

现在

IDC估计今年将有近50万台安装了虚拟软件的服务器交付给客户,而这一数字在仅仅短短的三年前还可以忽略不计。IBM看到世界各地的客户正在进一步采用自己的技术–交付给客户的System z服务器中100%拥有虚拟功能,82%的System i5 595拥有逻辑分区功能,而去年交付给客户的1万多台System p服务器都包括了高级POWER虚拟功能(Advanced Power Virtualization)。2005年,IBM获得的x86虚拟客户合同的数量增加了一倍以上。今天,我们的客户平均每天在IBM的System x服务器上部署1000个虚拟机。 另外,IBM还拥有超过2500个将对各种IBM和非IBM环境进行虚拟的虚拟存储客户,而这类IBM客户的数量以平均每天5个的速度增加。

分析人员认为,从管理的角度看,客户花在系统管理方面的时间将比花在硬件实际购买上的时间多三倍。今天,在125万个IBM系统上运行的IBM Director正在帮助客户简化各种虚拟和物理环境的管理。IBM最新的产品系列–IBM Systems Director将进一步简化管理并加速这一技术的应用。目前,这一技术已经扩展到了IBM的Tivoli企业系统管理产品之中。

将来

虚拟技术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新兴的技术,而是一个年销售额数十亿美元的市场。从整个行业的范围看,根据IDC的计算结果,今年售出的所有服务器中有45%拥有虚拟功能,而且IDC预测到2009年虚拟将成为一个年销售额150亿美元的行业。

随着开源运动的推进,开源虚拟化技术发展十分迅猛。微软、思杰、Sun和甲骨文都推出了基于开源Xen技术的虚拟化产品。面对开源的攻势,朱明表示,未来的虚拟化市场,开源技术会与专有技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不存在竞争,也不会对IBM造成冲击。作为IBM,未来会考虑如何与开源技术进行更广泛的合作,让双方都健康地发展,共同为用户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