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健建筑:施工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而是唯一出路

春风吹南粤,大潮起珠江。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40年来,从边陲小镇到国际化大都市、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从改革开放到综合改革试点,是深圳秉承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特区精神的奋进佳绩。

40年来,深圳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一个个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建筑对于深圳40年的贡献显而易见。历经40年发展,深圳建筑业从追求建造速度到提升建筑质量,从传统建造方式逐步向建筑工业化转型。面对数字化时代的考验,深圳积极探索BIM技术、装配式、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与建筑业的融合发展,推动深圳建筑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深圳建筑业数字化乘风破浪的路途,离不开众多有想法有干劲先进企业的贡献与坚守,深圳市天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其中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如图片无法显示,请刷新页面

深圳市天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健建筑”)在数字化浪潮中奋楫扬帆,以BIM技术、智慧工地等数字化应用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秉承工匠精神,用创新为深圳的建设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天健建筑是深圳市国资委控股上市公司天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板块的核心成员之一。198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302团在深圳集体转业,成立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1999年组建天健集团并在深交所上市。

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作为天健集团全资控股核心企业,是华南地区第一家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也是全国第一批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之一,拥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天健建筑是其下房屋建筑施工专业公司,致力于高品质、高标准、规范化建设保障性住房、城市标志性建筑、精品住宅等领域。先后承建天健公寓、投资大厦、天健名苑、天然居、彩田村、天健世纪花园、天健郡城、天健现代城、阳光天健城、长沙芙蓉盛世等高层建筑和侨香村、深云村安居房及宝安检验检疫局办公楼、宝安技术监督主管部门办公楼、龙岗区教育大厦等大型房建工程,在技术、人员、设备等方面已形成很强的房建施工能力。先后荣获鲁班奖、詹天佑奖、金杯奖国家奖项。截止 2019年底,已累计完成房屋建筑项目 300 余个,总建筑面积达 2200 余万平方米。

以数字化转型 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给建筑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契机。总体来看,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与国家繁荣昌盛的历程同步。我国建筑业从规模上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但发展质量还有待提升。建筑产业发展到今天仍然存在着管理粗放、效率较低、浪费较大、事故较多、利润不高等问题,主要体现在长期规划不充分、人员管理难度大、机械作业功效低、物料管理精度低、复杂工法理解难度高、流程信息不透明等等。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社会和经济发生动荡、气候紧急状态逐渐突显,这些状况打破了一切美好憧憬,颠覆了我们对未来的想象。疫情对建筑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特别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成本、内部管理、市场开拓、产品服务、信息化建设等都造成了巨大冲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加剧了行业劳动力用工缺口,疫情的出现从空间上限制了人员的流动,这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然而,疫情对于建筑业也是一个优胜劣汰、提高免疫力以及行业洗牌的过程。对疫情下的企业来说,眼下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特殊时期,如何自救,如何寻求自我突破是企业面临的考题。

疫情期间,不断涌现出了新的发展模式。从传统电商到直播带货,从机器人配送到远程办公,从在线问诊到AI诊断等,数字化技术成为了企业化危为机的重要途径。新时期下,数字化转型已经不是选择,而是唯一出路,企业只有数字化转型,尽快地跟上时代的潮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天健建筑作为天健集团数字化转型的试点单位,很早就开始探索数字化转型。天健建筑公司副总经理梁志峰介绍到,“天健建筑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及企业转型是从数字化平台选型开始的。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企业要想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必须搭建一个有利于自身业务发展,同时也满足企业自身应用需求的数字化平台。对此,我们进行了比较长时间的探索,这其中主要有两个路径,一是企业自主研发,二是对外采购服务。考虑到投入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等因素,最终我们选择与广联达合作,搭建了总公司-分公司-项目的三级管理架构的数字化平台。”

天健建筑通过数字化平台,将建筑实体、工地现场、管理活动进行数字化。平台依托BIM技术将建筑物以及建造过程数字化,采用IoT技术将施工现场人、机、料、法、环等生产要素数字化,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等管理活动的数字化。

目前,天健建筑所有在建项目均已接入数字化平台,其中安全管理模块已经实现100%覆盖。基于安全管理数字化的成功经验,天健建筑对进度、质量、成本、技术管理等模块的数字化转型也在稳步推进。“同时,我们也在探索PBS(项目任务分解)数字化管理模式。实际上所有的生产活动最后的表现形式都是工序,工序又与进度、成本、物料等要素相关联,因此我们希望以生产工序为基础,关联建筑信息模型,然后结合成本、进度、质量、安全、物料等业务需求,进一步实现一体化管理,从而更好的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梁志峰补充道。

以安全为抓手 筑牢数字化转型根基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需要平台支撑,更需要找准抓手。天健建筑基于“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红线、安全管理必须实现闭环管理”的原则,选择从安全管理数字化开始探索各模块的数字化实践。

梁志峰表示,“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抓好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每一个施工企业都很重视安全管理,安全管理能够真正做到全员落地。我们从安全管理入手,可以给企业后续的数字化实践提供更多的探索。”

如图片无法显示,请刷新页面

为了更好的营造安全管理的数字化应用环境,天健建筑建立基于《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的安全隐患类别字典。梁志峰说,“安全管理最多的动作就是巡查检查,巡查检查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判断施工行为是否合格?需要有一个通用的检查标准。有了安全隐患类别字典,无论项目在哪里都可以以此标准作为基础,规范安全管控流程,实现安全表单一键导出,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依托数字项目平台的安全管理系统和BIM+智慧工地数据决策系统,天健建筑实现了“三防一联动”,即人防、技防、智防和项企联动。

“人防”方面,安全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安全管理系统,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并以该体系为基础,建立风险库。根据风险所造成的危害大小,实行“红橙黄蓝”四色分级管控,同时落实隐患排查制度,发现一处,整改一处、闭合一处。“实际上目前城市的网格化管理就是这种操作,网格管理员在所辖范围内进行巡查并打卡。我们也是遵循这一思路进行设计,其中分为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规定动作例如配电房、塔吊等施工现场比较重要的位置,安全管理人员每天都要巡查一次并进行打卡;自选动作则可以由安全管理人员自由设计巡查线路。这样一来,企业领导不仅可以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同时也能精准量化工作量,通过构建双重预防体系,对人员行为进行更好的约束。”梁志峰对此具体解释到。

“技防”主要通过BIM+智慧工地数据决策系统集成的项目现场的智能硬件来对项目的安全风险点进行监测。这些智能硬件包括:劳务实名制、视频监控、塔吊监测、车牌识别、环境监测、升降机检测、用电检测等,并逐步将智能硬件辅助监测作为常态化工作来开展。通过数据平台打通,可以把相关数据直接上传到平台,避免人员大量采集数据,不仅减少了工作量也更加便利。梁志峰举例,“例如对于一些高危施工内容的监测,传统的方式是两到三天监测一次,应用自动监测可以实现高频次、定时监测,相较于传统的以天为统计周期的方法更加可控和便利,而且更为安全。通过这种手段,我们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监测主体的变化情况,做到防范于未然。以高支模监测为例,对于支撑架体稳定性可以进行动态监测,包括位移、倾斜、受力等,过程数据还可以形成变化曲线反映发展趋势,如果超出预警值会及时进行报警,并通过手机、网页端等多种方式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真正做到‘监’与‘管’。”

“智防”主要是通过“人防”和“技防”里面所用到的一些软件、智能硬件,加入AI算法,快速识别照片、视频监控中的安全隐患。梁志峰以一个施工现场常见的现象举例解释,“施工现场要求入场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依靠传统人工监管方式不能做到大范围高效监控。利用视频监控则可以实现施工现场的全方位监管,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可以及时纠正,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此外,我们还在探索智能分级管控,比如某一区域或班组其隐患超过一定指标后,预示着这一区域或班组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自动提升其风险等级,这实际上也是利用统计分析功能,通过智能分析给予安全监管及时反馈。”

  “一联动”指的是项目和企业的数据联动。企业层面所抓取的数据来自于各个项目,这些数据具有穿透性,是真实、实时、可靠的。纵向上,企业可以从安全管理的各个维度去了解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横向上,企业可以了解各个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差异,通过对比,分析项目、公司整体的安全形势。梁志峰说,“通过分析这些趋势,企业可以做到防范于未然,在安全问题发生之前进行一些预判,通过人防、技防、智防、项企联动,将安全管理牢牢把控住。”

构建发展大格局 共赢数字化未来

眼下,中国建筑业正走在以新型工业化变革生产方式、以数字化推动全面转型、以绿色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发展新时代。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意义重大而深远,但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耐得住寂寞,不断突破各种困难瓶颈。

谈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初衷,梁志峰说,“我们期望的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管理工具与传统业务管理相融合,而不是在数字化转型实践中出现‘两张皮’现象,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典型的表现就是岗位人员在线下做一遍,数字管理员还要在数字化管理平台上将数据再补录一遍,这样一来企业管理实际上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数字化管理平台最终也沦为对外展示的‘花瓶’。”

如图片无法显示,请刷新页面

为了不让数字化转型流于形式,天健建筑坚持以点、线、面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通过安全先行、以点带面、迭代推进,实现了岗位作业层、项目管理层和企业运营层的数字化转型落地,这也是天健建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来源。

对于未来企业数字化建设规划,梁志峰表示,“我们将在做好安全管理数字化的基础上,期望在今后的1-3年之内,基于安全管理数字化的成功经验,实现成本、进度、质量等模块的落地。力争用3-5年的时间完善全模块数字化管理,实现企业数字化的全面转型。”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天健建筑也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措施推动数字化转型真正落地。首先,加大岗位数字化的覆盖面。培养各领域数字化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以数字化为基础的工作习惯,新入职员工除了常规的入职培训之外,在上岗前全部进行数字化培训,将数字化应用理念从员工入职之日起就印入员工的脑海之中。同时基于目前企业运营经验,形成岗位级数字化操作手册,规范线上工作流程和数据填报方式,便于后续数据的抓取、分析。只有保证每一个岗位参与数字化建设,才能够保证数据链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其次,打通各业务数据接口。实际上,无论是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等各岗位工作内容都不可避免的会横向作用于人机料法环这些生产要素,纵向形成各业务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天健建筑也正在尝试逐步打通各业务数据的接口,以工序为载体,将数据搭载在BIM模型上,实现数据在各业务之间的无损流动,推动项目组织与决策的数字化,全面提升项目的集成化和精细化水平。

三是进行纵向价值链整合。基于各业务的数字化之后,企业层面可以对各项目业务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在企业数据积累的基础上,通过数据驱动,助力企业集约经营。

如图片无法显示,请刷新页面

在深圳大步迈入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的今天,深圳市国资委于2019年底组建了国有独资的深圳市特区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区建工集团”),拉开了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序幕。特区建工集团的成立为天健建筑发展带来新机遇,在企业大跨步发展的未来,天建建筑将借助数字化手段赋能岗位层高效作业,驱动项目层精益管理,最终推动企业集约经营,提升竞争力。

回眸今昔巨变,感悟时代发展。今天的天健建筑正步入发展快车道,见证了深圳发展的不断崛起,也为建设开放繁荣的特区深圳增添了亮丽色彩。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天健建筑将以昂扬奋进的姿态劈波斩浪,为大湾区建设注入更多活力,努力谱写“春天的故事”精彩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