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和灾备成为金融行业信息化重点

在最近的信息化领域常会提到一句话:“拯救灾难中的企业”。面对企业用户,尤其是金融行业用户,这有什么深层次的影响?对此我们采访了原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现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陈天晴先生。

陈天晴从事信息化工作有40多年,非常熟悉和了解金融行业信息化。他对我们说,随着金融行业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加深,金融信息系统安全和灾难备份也逐渐为广大金融信息人员所重视。

在近日召开的亚太金融数据和信息峰会上,陈天晴表示必须高度重视金融灾难备份系统建设。陈天晴向我们介绍,金融信息处理的整个流程可以分为两个系统:生产系统和备份系统。他解释说,生产系统是日常金融业务?交易?的处理系统,最为常见的就是我们去银行存取款的这个过程在银行数据后台的处理和记录;灾难备份系统是金融信息系统安全的保障,即灾难发生时能快速接替生产系统的运营数,保障业务可持续性。

陈天晴表示,目前很多企业对灾难备份的理解并不很到位。灾难备份不是简单地将数据进行备份,还要包括计算机系统备份、网络备份以及灾难发生后的业务恢复能力。灾难备份系统是整个业务持续性管理(BCM)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BCM的最后一道防线。

“金融灾备的目标就是‘建设有弹性的企业’。什么叫做有弹性呢,就是经得起打击”,陈天晴说。好的金融灾备体系就是在受到地震、火灾、停电等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灾难打击后,数据都能确保安全,信息系统能继续运行,保证业务持续性,这也成为了考量金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指标。

那么,金融机构如何才能构建合理有效的灾备体系呢?陈天晴表示,在构建前的策略规划非常重要。对于这一点,陈天晴建议说,大型金融机构在做灾备设计时应该考虑同城和异地双备份系统的设置,这样才能增强业务连续性水平;另外,在金融灾备的设计上要突出有效性的考虑,要考虑到业务恢复优先顺序的问题。

面对日益增长的金融业务量,众多银行都面临着机房升级的问题。对此,陈天晴建议说,在原有数据中心升级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充分考虑外源(外包服务商)的作用,这样既避免了整体重建或升级所带来的成本问题,又能相对集中精力考虑数据管理和业务创新。陈天晴所在的中金数据系统公司,依托自己建设和管理的国际一流的数据中心,与国际领先服务商的合作,充分吸取行业经验,已成功地为多家国内金融机构提供了生产中心、灾难备份中心运行和灾难备份系统咨询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