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记者获悉,2020年犀牛鸟中学科学人才培养计划评优答辩会在线上成功收官。
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副主任郑绍远教授、腾讯公司副总裁王巨宏出席答辩会并致辞。同时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到北京大学查红彬教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陈熙霖研究员、清华大学胡事民教授、浙江大学童若锋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黄华教授、腾讯高校合作总监刘婷婷等六位学界特邀专家和企业专家,一同与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深圳中学、长沙市雅礼中学等中学的九组答辩学生共同回顾了半年来的科研经历,并从课题选题、研究规划、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提出建议,为学生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给予了有效的启发。
多方联动,构建中学科学人才公益培养平台
犀牛鸟中学科学人才培养计划由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清华大学-腾讯互联网创新技术联合实验室、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腾讯基金会和腾讯犀牛鸟于今年5月正式发布,旨在为中学科技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激发中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和热情,提升中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科研创新的能力,助力中学科技人才的全面培养。
郑绍远教授代表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致辞,他指出,社会变革非常快,年轻人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快速学习和高效沟通的能力,更需要有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他非常高兴看到这个项目中,很多高校老师付出自己的精力与时间参与到中学生人才培养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整个科研过程。他希望通过这种与高校、企业、中学的多方联动,帮助到中学生开展科研实践,让中学生未来能够有勇气面对困难,迎接挑战。他也非常感谢社会各界对项目的支持。
“希望我们所搭建的科研实践平台,可以为同学们打开一扇通往科研道路的窗,让更多同学对科学产生兴趣,并且有机会参与其中。也期待未来在全球的基础科学或重大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中,能够看到我们中国人的身影,更希望未来能够看到你们的身影。”王巨宏表示。
学练结合,探索中学生创新科研实践新模式
针对中学生开展科研活动门槛较高的情况,犀牛鸟中学科学人才培养计划在项目启动之初就设立了“科研能力提升环节+专业领域辅导环节”的“学练结合”培养模式,项目通过联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等30余位犀牛鸟高校优秀教师、犀牛鸟精英大学生及来自腾讯的20余位技术专家,为学生提供了免费系列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指导。
在科研能力提升环节,学生通过学习系列学术导论课程,提升了自身学术素养,并通过聆听系列计算机学科前沿报告,对计算机学科发展、相关领域专业知识、以及新兴技术如何推动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和应用有了更全面了解,培养了自己的科研兴趣。在专业领域辅导环节,学生通过参加提升课程,与来自清华大学、中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犀牛鸟杰出青年教师及腾讯资深技术专家围绕智能机器人、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七大方向进行专业分享和深度交流。通过参加暑期创新科研营活动对话大师丘成桐教授、张正友博士,不断开拓科研视野。
最终,学生在高校学术导师的启发和一对一指导下完成科研课题,并有九组学生入选此次评优答辩。评审专家从研究价值、结果正确性和能力综合性等五个维度对答辩学生的成果进行了综合评定。其中,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武墨湲同学获得一等奖学金。深圳中学邓宇帆同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唐璘彬同学获得二等奖学金。天津市二十中学李冠津同学、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国际高中刘芮伶/吕佳团队、北京一零一中学刘衍东/马林冉团队、长沙市雅礼中学欧阳奕航同学获得三等奖学金。北京一零一中学李文轩/施彦哲团队、北京十一中学刘涛闻同学获得优秀奖。
此外,还评选出一等奖指导老师: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田丰研究员,二等奖指导老师:上海大学曾丹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钟德星副教授,三等奖指导老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高林副研究员、清华大学张松海副教授、清华大学贾珈副教授、北京邮电大学马占宇教授,优秀奖指导老师: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张华副研究员。
武墨湲、唐璘彬、欧阳奕航同学分别从知识储备、能力提升、科研视野等方面分享了自己参与项目的收获和体会。
武墨湲同学谈到,“经历了这个项目,作为一名高二学生的我,深深感受到,我要学好基础知识才能够有效地投入到为科技进步做贡献的行列中去。未来我希望通过不懈地努力,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人才,服务于我们的社会。”
“通过参与这个项目我对自己感兴趣的音频处理领域有了初步的理解,了解了数据不足时训练网络的思路,有了处理完整项目的经验”唐璘彬同学表示。
“参与这个项目我受益匪浅,不仅激发了我对信息学研究的兴趣,还拓宽了科学上的国际视野。在帮助我深度体验科学研究的同时,犀牛鸟项目还指导我掌握了常用的编程软件、学会了文献检索及科学阅读文献。”欧阳奕航同学表示。
专家助阵,加速中学拔尖科技人才全面提升
科学研究是解决人类各种生存挑战的重要途径,鼓励中学生自由探索开展科研,崇尚科学精神,对拔尖科技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项目组在项目发起之初就邀请到著名数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丘成桐先生和多位学界、业界专家担任指导委员会成员,希望基于他们丰富的科研经历和丰硕的科研成果为中学生做科研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有效的帮助。答辩评优会上,评委们纷纷寄语中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殷切希望。
陈熙霖老师分享了做科研的四点建议:首先,兴趣是第一位的,要学会享受科研的过程。其次,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对理论、数据的积累及对问题的认识都会成为自己未来做科研的优势。再者,要学会团队合作,今天大多数学科都需要团队协作开展研究。最后,做科研胸怀非常重要,对不同学术观点的博采众长,也会影响我们未来能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多远。
胡事民老师分享了对科研态度的理解,在中学阶段能不能取得很重要的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受到这种科研的熏陶,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在科研道路上严谨、求实、追求完美。
童若锋老师认为做科研一定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学会把握问题的本质并找到最合适的方法,理清思路并坚持下去。
黄华老师则鼓励同学们要保持健康的身体,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逻辑能力、努力找到自己的兴趣,并勇于尝试。
“未来,犀牛鸟中学科学人才培养计划将继续发挥腾讯的平台优势、连接更多高校的优质研究资源,与中学联合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希望通过更多人的一起努力,能够加速科技行业优秀人才的培养。”刘婷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