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软件模式已走向末路

美国知名杂志《商业周刊》日前刊登了一篇开源开发实验室(Open Source Development Labs)前CEO斯图尔特-科汉(Stuart Cohen)撰写的文章。

该文章指出,单纯依靠技术支持和服务获取收入的开源商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投资者的预期。这种商业模式已经濒临崩溃。

转变思路

虽然开源软件本身是免费向用户提供的,但是开源厂商通常都会通过向用户提供支持以及附加功能 来获取收入。的确有部分厂商获得了成功,但是大部分的企业并未取得进展,有的甚至兵败而归。而且不断恶化的经济环境还会对开源软件造成更加沉重的打击。这就使得更多的厂商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商业模式——将开源看作一种手段而非最终目的。

事实上,部分厂商已经开始转变思路。两年前,微软与专注于开发开源操作系统Linux的 Novell公司建立了伙伴关系。这一事件震惊了业界,因为这两家公司一直以来都在操作系统领域处于竞争关系。在此之前,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 (Steve Ballmer)还曾试图向用户传达一种理念——Linux和开源软件有违美国人的风格,鲍尔默甚至认为它们是软件领域最为严重的毒瘤。与此同 时,Novell与微软的合作也让整个开源世界一片哗然。由于微软承诺将不会就专利问题对使用Novell版Linux系统的用户提起诉讼,因此,他们认 为Novell与微软的合作只不过是一种老套的妥协而已。

红帽的附加价值

我是少数几个支持Novell和微软合作的开源领域的CEO之一,我甚至参加了双方合作协议 的签署仪式。微软与Novell间的合作不仅当初看来有一定的意义,现在仍然如此。有了这一交易,Novell就可以对Linux的内核进行补充,从而增 强Windows与Linux之间的互用性。

红帽(Red Hat)被看作是最为成功的开源厂商,除了支持Linux内核之外,它还为用户提供其他的附加价值。为了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红帽在Linux 内核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的软件层以及一款几乎不需要维护的稳定的软件。如果红帽单纯依靠对Linux内核的技术支持来盈利,那么它的商业模式就很难成型, 因为Linux的代码实在是太稳定了。

红帽遵循的是一种看似有些矛盾的原则:开源代码通常都非常优秀,因此基本上不需要进行维护。所以,那些单纯依靠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获取收入的开源厂商就无法生存下去。传统的开源商业模式也就无法满足投资者的预期。

Sun的忧虑

想想Sun吧,他们斥资10亿美元收购了开源数据库MySQL.尽管MySQL的代码非常优秀,但是它给Sun带来的收入却非常微薄。MySQL的确为Sun在开源领域赢得了一定的声誉,但是除非能够在MySQL上增加重要的附加价值,否则Sun就很难从中获益。

开源已经成为了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它降低了软件的经济成本,通过这种方式,催生了更多新颖 的商业模式。甲骨文、微软和SAP等昔日的软件巨头还会继续存在下去,但是却很难再诞生新的软件巨头。软件是一种商品,除了服务之外,人们还可以从它身上 获取更多的商业价值,这也正是软件的魅力所在。

现在好了,协作使得人人都可以使用优秀的软件。协作不仅降低了软件开发的成本,也降低了平台之间的独立性,增强了软件的可持续性。

一起做批萨

尽管开源商业模式有可能会崩溃,但是开源背后所蕴含的理念却会继续为用户带来新的价值,而软件厂商的股东们也将从中获取不菲的回报。但是这种价值来源于协作,而非开源本身。

这就好比与他人一起做批萨。通常情况下,大家所使用的“配料”都大同小异,这就很难获取竞争 优势。既然大家都想做一样的批萨,那为什么不共担成本呢?事实上,我们不仅应当共担成本,还应当把所有的配料都聚集起来,一起做批萨。这样一来,我们就能 够更好的掌控流程、少犯错误。

双赢策略

这正是协作的益处所在。如今,很多企业都会聚集到一起来建立起集合了多种专业人士的“社区”,以便以更低的成本开发软件。让所有人都从中获益,这种说法看似陈词滥调,但在这里却是事实。最好的开源项目通常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展开的。

但是现在,开源只是一种手段。这些集合了众多专业人士的“社区”之所以会使用开源软件,原因在于其成本低廉且具有开放性。而至于这种软件最终是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还是在GPL协议下免费分发,这些都无关紧要。

除非开源厂商能够找到为用户提供附加价值的新方法,否则这些公司将会面临严重的危机。尤其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这一点尤为重要。

并购应该还会发生。但是可能不会再有Sun并购MySQL那样的大手笔出现。单凭“开源”二字就可以鼓吹商业价值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不过,幸运的是,客户和厂商都在通力合作,希望能够提取“开源”的优秀基因,建立一批专注于协作的软件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