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合同重塑金融生态 上上签电子签约SaaS服务领跑行业

近日,银保监会最高领导人在公开讲话中提到,要推动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在短期冲击和长期影响下,银行特别是中小银,在客户和资产质量方面面临挑战。电子签约作为金融科技(Fintech)的重要分支,为非接触式的金融服务按下了快捷键,近几年在银行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影响未来金融业务模式的重要因素。

金融强监管下,为更深入了解电子签约对银行的影响,上上签电子签约邀请到现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顾炜宇教授(顾炜宇教授曾在大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金融管理咨询等机构工作并担任高管),从业务实践和学术研究层面对电子签约做了详细解读。主要围绕以下几大核心问题:

1. 银行在扩大服务范围时,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签约问题,通常会有哪些签约要求?

2. 目前电子签约在各类银行有哪些典型的应用场景?

3. 银行本身是经营风险的专业机构,电子签约在优化和提升其签约效率的同时,在风控方面有何突出特点?

4. 电子签章(Ukey)和以SaaS云端部署模式为主的电子签约,哪个代表了行业的未来?

上上签电子签约:银行在扩大服务范围时不可避免会遇到签约需求,通常会有哪些要求?

顾炜宇:任何一个业务活动,在市场经济当中都离不开法治,法治方面的内容不仅是在银行原有业务还是新业务的拓展当中都存在,典型的表现有:

1.客户真实身份的确认,反欺诈是开展任何业务的前提;

2.银行在开展业务时要与客户缔结合约,需要确定是否是双方意愿的真实表达;

3.缔结合约之后,能否如实地按照合约执行,以及这份合约会不会被篡改。

市场经济下,以上三点对于合约的签署是非常必要的。如果缺乏这三点,任何的金融活动就失去了信用运用的场景。如果从经济学上讲,现在的经济是信用经济,而信用经济当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契约。电子签约在其中将是必不可少的。

上上签电子签约:我们在跟现有的银行客户接触时发现,目前大家都有数字化转型的诉求,但数字化转型一定要有技术积累。
当下,电子签章在银行领域已经很常见了,就是将线下的合同转为电子的形式,但电子签约一定是像顾教授所说,伴随着双方身份信息的确认,意愿的真实体现,以及后续双方都可以认可这份合同,并且无法进行篡改。

其实在电子签约领域,我们做的并不是革新的技术,而是将这些信息技术进行了整合升级,具体表现在:1.利用身份校验的通道,像活体识别技术,在移动端进行整合。通过这种更便捷的方式快速地认可个人身份信息,客户无需再到柜台完成面对面的录制。

2. 对于银行比较关心的意愿性问题,我们依旧可以通过活体检测或者客户手机号验证码的回填来保证其签署行为是自己认可的。

3. 上上签电子签约提供在线实时公证(所有签署环节,都会按照法律要求和公证处进行打通,公证处的电子数据指纹公证系统会实时抓取上上签电子签约的数据同步至公证处进行存储并产生证据报告)、多渠道存证(对接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互联网法院、互联网仲裁委等多通道)、在线仲裁(对接互联网法院、互联网仲裁委,提供一键诉讼的高效快捷服务)、区块链全程溯源(用户注册、实名、合同发送、合同签署等结构化业务数据都将在哈希处理后分散化储存在区块链中,由多方节点实时记录、跟踪和审计,全程可溯源)等一站式服务。

图片来源:上海东方公证处

在对上述技术和服务进行整合之后,再通过电子签约的形式服务银行客户,促进银行完成服务的升级和流程的优化。更重要的是因为有第三方的介入,公信力也得到了保障。

顾炜宇:上上签电子签约在银行中有哪些应用场景?

上上签电子签约:目前电子签约在银行的应用场景有很多,例如:

1. 信用卡申请

之前银行在为其存量客户开通网上信用卡时,需要用户到柜台办理激活,用户体验很不友好。于是银行就做了线上业务,用户在申请信用卡时在线签署《征信授权书》,后续不需要到网点进行办理,同时也可以在线上完成激活。

2.小微企业借贷

一些城商行对小微企业有普惠政策,这些企业规模比较小,同时对业务流程也不是很熟悉,在线下网点办理业务时可能会跑多次,非常影响办理效果,这与政策上要支持普惠小微企业是相悖的。为此,银行开始支持线上提交材料,签署相应的申请文件。

顾炜宇:根据我之前的工作经验,银行在开展某项业务或者提供某项产品时,一般有大量文本需要签署。比如在开展理财业务时,我们要跟客户解释,详尽地披露理财方案。继而给客户做风险偏好测试,看客户是否合格再进行销售。整个过程有一系列文本需要签署,最后才涉及合同。

在贷签、贷中、贷后都涉及文本签署的情况下,电子签约确实改变了银行的服务流程和产品的提供方式。

而对银行而言,除了降本增效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风险管理。银行是一个特殊的企业,其特殊性在于其经营对象是货币,而货币是国家信用货币,在这种情况下,风险便成了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避不开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银行本身就是经营风险的专业机构。

原来在银行工作时发现,有时一些私人客户因为存管不当造成合同丢失,还有只签名不写时间的情况,将来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引起法律争议。另外还有一些操作风险,比如内外勾结欺诈、伪造签名等。

电子签约在提升银行风控水平方面有哪些突出特点?对于刚才提到的这些比较典型的风险,上上签电子签约在风控上是否有一些更好的解决方案?

上上签电子签约:首先在身份认证和意愿校验方面:上上签电子签约会提供不同种类的认证方式。

比如数据源比对:比对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手机号是否是其本人办理。之后提供刷脸的模式:首先证明对方是活体,进而与公安部信息比对确定其真实性。

对企业来说,上上签电子签约会对其工商信息、法人信息,或者对公账户信息进行组合匹配,这些全都通过之后,才会认定该企业是存在的,且其签署意愿也是真实的。同时会根据客户的业务需求,建议客户采用多种方式规避签署风险。

像上面提到的时间漏签问题,电子签名天然就带有时间戳的信息,将时间戳信息加载进去后可以直观地看到签署时间。同时也可以在后台进行控制,例如签署时需要立刻将时间打上去,否则不能完成签署。

同时,上上签电子签约还有笔记校验、强制阅读合同内容,以及检查所有签字或者日期的位置必须全部存在签名才能结束签署等功能。我们希望通过技术手段帮助客户优化签约流程,降低签约风险。

其次是在线实时公证,防篡改。刚才提到上上签电子签约提供在线实时公证服务,上海东方公证处的电子数据指纹公证系统会在电子签约过程中的各个节点,比如身份认证节点、签署节点、下载节点等,计算某几个关键字段的哈希,哈希是单向不可逆的,不用担心合同内容或者信息外流。

公证处的系统会将每一个节点的数据抓取出来,同步到自己的数据库中进行备案,一旦产生纠纷或者需要出证,我们拿着合同原文通过算法计算出哈希值,然后和预存的进行比对,就能证明这份文档签署是否合规以及是否有改动。

顾炜宇:这样做确实能覆盖到签约流程当中的所有关键节点,由此可以看出,第三方其他服务机构的数字化水平如果能跟银行的数字化相匹配,才能真正地推动行业向更更好方向发展。

顾炜宇:上上签电子签约与银行合作提供的服务模式是什么?

上上签电子签约:上上签电子签约是以SaaS模式提供服务给银行,相当于把签署功能开放给客户,客户需要哪些功能,直接通过接口或者登录我们现有的页面使用即可,是一个更轻量级的部署。

其优点是可以结合最新技术,不断地迭代完善签约功能。同时在签署过程中上上签电子签约会全程参与,并引入第三方的证据链(刚才提到的特色服务—实时公正)。相较于本地化部署,SaaS云端部署模式也会随着银行不同的业务场景提供不同的功能,迭代更方便,内部运维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在这当中,由于银行受监管机构的要求,提出合同文本不能到公网,我们也有相应的解决方案,提供文档不出门的部署方式。

顾炜宇:其实在这个服务当中,我认为上上签电子签约提供的不是简单的解决方案,更多的是一种能应对数字化快速转型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需要快速迭代的。另外我们也在行业内调研思考,银行原有的电子签章模式,比如CA认证模式,与第三方提供电子签约的方式,在数字化转型情况下,到底哪一种代表未来的趋势?

上上签电子签约:我们认为基于SaaS云端部署模式的电子签约服务才是未来电子签约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电子签章其实是一个签署的动作,无法体现签署人身份,且因为身份是在本地,所以证据链条是割裂的,就变成各自证明各自的。另外盖章的工作都是在本地完成,无法对证据进行完善的留存,且系统本地化无法和司法机构进行集成。所以SaaS模式的扩展性是电子签章比拟不了的。

其次是交互体验。之前我们很多客户使用了电子签章,两年过后突然觉得刷脸的技术更加完善,手机移动端的应用更加丰富了,但原来的签章系统迭代周期较长。如果采用SaaS模式,企业不需要重新部署,且不会影响原来的业务便可直接使用。

此外,中立性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如果部署在本地,企业是有动机和能力去篡改的。所以第三方在中立性上优于本地签章系统。

顾炜宇:我们在以往的跟踪调研中发现,第三方电子签约平台为银行带来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改变:从业务或者管理角度来看,它改善了前面讨论的银行和客户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与司法体系当中的司法机构实现了打通,使得银行在采信证据提供和被采信方面有了更高的效率。

比如之前银行在向外提供证据时,需要司法方验证、认可采信,现在上上签电子签约打通了这个链条,实际上实现了验证和采信的一体化。这一点相比传统的签章方式而言是很重要的突破。

未来,包括电子签约在内的金融科技不仅会改变银行的产品业务流程,包括服务方式,也会改变银行本身的运营方式,甚至会改变以后银行的组织架构。上上签电子签约将持续提升产品服务能力,推动数字金融生态朝着商业可持续、风险可控、效率更优的方向持续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