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国灾备、应急面临变革与创新

台风暴雨、地震海啸、金融危机,2008年,中国政府和企业所面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并不"平静"。巨灾面前,中国政府和企业必须由以IT为主导的传统灾难备份、恢复理念转向以业务连续为主导的全程灾备管理理念。

灾备水平有待提高

从近年我国应对大规模灾难的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来看,我国在应急法律保障、指挥协调机制、信息发布和收集技术平台、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救援和重建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形成了有效的保障和执行体系。

这些应急体系及措施在今年发生的南方冻雨、汶川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以及金融海啸等社会灾难中,对落实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责任制,加大工作力度,提高配合与团结协作的效率,保障资源、人员和措施到位,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秩序,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然而,我国政府、企业的灾备水平大多还处在对IT系统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阶段;只有少数政府和企业发展到业务连续性规划阶段,即已对业务系统备份,并从业务系统发展到业务流程和服务本身,业务的连续运营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从灾难恢复和业务连续管理的方法论而言,形成了业务影响分析、风险分析,灾难恢复和业务恢复预案的开发、演练、培训等多种最佳实践等;发展到业务连续性管理阶段的政府和企业则更少。

实际上,国外的情况与我国类似,只是步伐更快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灾备在欧美发达国家起步,大部分政府机构和企业都只考虑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备份与恢复;上世纪九十年代尤其是2000年前后,因为千年虫和突发性灾难等事件,国际上的一些企业开始重视业务连续性规划,这推动了灾备理论和体系不断向前发展。进入新世纪,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国际环境的复杂化,国外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进入到业务连续性管理阶段。

应急、灾备方式期待整合

冻雨、汶川地震、南方洪水等大范围自然灾害促使我们应该研究各种自然灾害之间,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之间,自然灾害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综合评估灾险;应对已有的防灾减灾科技成果和应用系统进行综合集成,实现信息共享;应在气象、水文、地质、地震、海洋、环境等灾险检测站网的基础上构建立体监测体系和灾后监测研究预警预报网络体系,实现不同灾情的一体化灾备管理;应整合各类资源,将灾备体系纳入到国家和各地区、各部门发展规划;将灾害预防等科技知识纳入到国民教育,提高全民防灾意识,防灾水平和避险自救能力。

信息共享以及应急、灾备平台建设也应以公共安全科技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应具备日常管理、风险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动态决策、综合协调、应急联动与总结评估等功能。该平台的建设对于建立和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应急联动体系和架构的整合必将带动职能机构以及责权利的重新规划和部署,即很有可能建立全国统一、高度集中的应急指挥体系和指挥中心,这个指挥中心将有效融合各级政府部门、军队系统、武警系统、消防系统,公安系统、非政府组织等力量。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全新的应急指挥中心,其管理权利、执行效率和执行力度将更强。

变革趋势与创新方向

就应急和灾备技术发展趋势而言,我国灾备体系建设将面临以下发展机遇:

首先,将实现全风险管理: 之前,对于发生概率较低的没有明确的直接责任人的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响应一直缺少统一的规范和要求,缺少必要资金、人员支持和专业知识、经验的指导,很难在灾害发生的初期做出有效的响应,未来,此方面将得到逐步改善。

其次,将实现全过程管理:将改变被动应战的抢险救灾工作模式,实现灾前预防,灾中抢救恢复,灾后总结重建等一体化全过程管理。

再次,将实现全参与管理:对政府而言,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应发挥协调和指挥的作用,同时还应协调并获得当地商业机构、军事机关、受灾地群众的配合,获得其他非受灾影响地区组织、群众甚至国外相关技术和救援机构的支持。对企业而言,不应仅仅是IT部门或IT部门和少部分业务部门的事,应该是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工作。

另外,将实现全程监控管理:即在监管方面,将会进一步完善和提高。需要强调的是,我国此前在安防、灾备、应急等方面并不缺少相关法律、法规,而是缺少监督、检查机制,缺乏执行力度。

此外,就企业而言,将进一步科学、合理制定应急预案,结合具体的灾害场景和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组织情况等进行编制,并且必须符合相关灾害防范、抢救、抢修和灾后安排的技术和科学要求。

就政府而言,将面临一场彻底的应急机制和应急体制变革,将由垂直行业的应急指挥体系变成横向协作、跨部门、跨行业的统一联动应急指挥体系。实际上,在北京、南宁等省、市已经在此方面展开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比如南宁,其利用集成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通过整合110报警服务台,119火警台,120急救中心,122交通事故报警台,将应急救助纳入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了跨部门、跨警区,以及不同警种之间的资源共享,统一指挥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