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叫施瓦布的教授,几十年前出版了一本叫《机械工程领域的现代企业管理》的书,书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叫“多方利益相关者”。他认为现代企业管理不仅要为股东服务,也应兼顾所有相关方的利益,才可实现基业长青。
施瓦布教授不是一般学者,极富盛名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就是他在1971年一手倡导建立的平台,距今正好30年,正是他倡导多方利益共赢的践行产物,世界经济论坛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了预测产业趋势的风向标。而从2017年开始,新工业革命,就成了这个风向标上的主要话题之一。
智能升级的两个关键词
对于眼下的这场连续几年被世界经济论坛讨论的产业变革,施瓦布自己在他的著作《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将其凝练为智能化与信息化,而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为此书写的序言里,则进一步提出以数据为驱动的新工业革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对于企业来说,这风向标虽然指的清楚,但万事都是知易行难。尽管向智能的升级是长期共识,但转型之路如何走则是眼下的难题,于中国多数传统政企而言则更是如此。他们面对一个共同的两难选择,在技术演进愈加复杂的当下,有技术实力的合作伙伴是转型升级的必须;但是这场智能升级革命,又和企业核心生产要素——数据息息相关。如何保证数据被合理利用就成了必须予以考量的因素。于是,安全就成了政企智能升级的第一个关键词。
同时,从经济周期来看,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演进是旷日持久的,而技术的演进则是永不停歇的。因此,能坚持长期技术投入,又不计较短期回报则是合作伙伴的必备品质。在这里,可靠是政企们选择伙伴的第二个关键词。
在施瓦布刚出版《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第二年,中国一个新的云计算平台华为云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华为内部,云BU正式成立。而纵观华为云业务这几年的理念征程,则似乎正契合了中国政企智能升级之路的两个关键词。
这自然可以从那句著名的“上不做应用,下不碰数据”口号说起。
恪守数据边界为安全
从眼下的风口来看,数据的敏感性是大家认识到的事实,确保数据边界,几乎成了大家都可以喊的口号。不过凡事看初心,值得注意的是,华为拿出与应用和数据保持距离的这句口号时,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左右。在那时候,提不碰数据,是违反当年一度火爆的互联网商业直觉的。换言之,恪守数据边界这件事,华为云不是跟风,而是从骨子里相信的道理。
因为业务边界就摆在那里。和目前已有的几朵云相比,华为云有独特的出身,那就是非互联网阵营属性。所以华为云没有面向行业客户的C端出口,也就天生与政企客户不存在抢客户的利益冲突。换句话说,客户的数据,华为云拿了也是无法自“用”的。
理念是一方面,技术制度的执行准则同样关键。都说中国娃考证能力是首屈一指的,从奥数到STEM;而华为云的安全考证能力也是让人赞叹的。几乎每一年都能听到华为云拿下权威安全认证的消息。从英国标准协会(BSI)的,再到云安全联盟(CSA),华为云可能是安全资格证书最齐全的云玩家。
对于安全的重要性,BSI大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林劲曾提出这样的看法,安全对于客户业务选型而言,是一票否决的因素,“没有安全保障的云平台,服务是失效的”。
对政企客户业务的安全保障,还体现技术伙伴对于极端应急环境的应对。去年上半年在疫情最为吃紧的时候,火神山速度“创造中国奇迹,刷新世界认知”,医院的信息化网络的部署与开通速度也创造了奇迹,华为在3天时间完成了相关的网络设备调试,背后是一套CloudCampus智简园区解决方案。在需要的时候,技术伙伴能顶得上,也是安全可信赖的保障。
确保技术投入为可靠
对数据的边界恪守,和相应的制度保障,保证了客户的业务安全,但是安全尚不代表客户数字化转型的成功,这只是可以迈出转型步伐的基础,智能升级才是关键。而这一切的一切,还是要回到技术本身。
因为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们总会说世界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但是有一件事情,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技术演进的确定性。拿云来说,10年前的云,和现在的云,可能已经是天差地别。
业界早期说云,更多和虚拟化挂钩,后来再谈云,是集中式计算,而如今,从范围来看,由于5G等因素的出现,云如今是从中心到边缘的全局平台;从应用场景来看,AI成为决定云价值的关键砝码。
因此,无论对于政企客户而言,还是对于云平台的合作伙伴而言,技术的长期投入,是决定此云是否靠谱的关键。华为云就正在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重新定义云。
从宏观角度,华为云将云、AI和5G三个关键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了组合。据预测,到2025年,所有企业都会上云,97%的大企业都会使用AI,77%的云上应用都会用到AI。云和AI已是一体两面,方可驱动企业智能升级。
从微观角度,随着云原生技术的成熟和市场需求的升级,云计算的发展已步入新的阶段,华为云将其定义为云原生2.0,即以容器、微服务以及动态编排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将在金融、制造等政企客户得到验证,业务场景也愈加丰富。企业云化将从“ON Cloud”走向“IN Cloud”,应用、数据和AI的全生命周期都可以在云上完成。
确保技术可以持续演进,成为客户和云合作伙伴的可靠平台,值得长期托付,只能靠真金白银的技术投资——无它,但投入尔。
在这方面,华为云得益于母体的技术偏执基因。从成立之初,华为就以不计代价的研发投入著称。去年12月17日,欧盟委员会发布2020年记分牌,统计2019年度全球研发投入(R&D)最多的2500家公司公布的经营数据。华为以167.1亿欧元的研发投入在2500家公司中名列第三,仅次于231.6亿欧元的谷歌母公司Alphabe和171.5亿欧元的微软公司,又比2018年提升两个名次。
这些研发投入,自然会体现到华为云的实际能力中,并连绵不断。华为云CTO张宇昕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华为的技术战略是——应用一代、开发一代和研究一代。目前市面上华为销售的产品和服务都是应用一代,开发一代未必对外公开,而研究一代相对而言更为神秘。虽然目前用到的技术能力已然要侧目而视,但是大家看到的华为技术可能还只是冰山一角。如此一来,可靠感自然爆棚。
很多电影的英雄人物在遇到挑战时,总有回顾往昔和初心的场景。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体,初心都是第一推动力。施瓦布教授建立达沃斯,靠的就是一份打造 “多方利益相关者”交流平台的初心,而中国政企的智能升级,也是客户、技术平台和ISV等合作伙伴的利益共同体。
三年前,华为云成立云BU后喊出了第一句口号——“有技术,有未来,值得信赖”。三年后,一位能源行业的CIO接受财经杂志采访,解释为何选择华为云时说:“我们选服务商最看重安全性……且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工程,我们需要能够长期陪伴我们一起转型的伙伴”。华为云这份初心,读懂了客户,恪守边界,也就被客户所信赖。
文/高飞
来源: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