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外贸中小微企业来说,采用国际保理业务来应对,处理买家市场环境中,因赊销(O/A)产生的大量应收账款,可以让企业提前获得融通资金,令人心动。此外,国际保理同时提供的资信调查服务、账款催收服务等,也免去了企业众多的烦恼。
国际保理的这些特点,对身陷融资难、融资贵困境的外贸中小微企业而言十分有吸引力。一些国际保理商也看中了企业的心理,试图在业务宣传中描绘出一幅银行难贷款之外的理想画面。让出口商们相信,只要手上有应收账款,只要愿意转让,那所有资金融通的烦恼就可以烟消云散。然而,现实却是“想得美”、梦难圆。
首先,虽然国际保理商们一直强调国际保理业务在全球范围内是多么流行,但实际上,所谓的保理融资在全球范围来看,仍然是主要解决国内贸易的应收账款融资,国际保理一直占比有限。根据FCI Annual Review 2020报告统计数据,2019年全球保理融资总量为2.92万亿欧元,其中国际保理仅占比18.6%。
具体到各大洲和各主要国家,国际保理占比也较低。
2019年非洲地区国际保理融资占保理融资总量245.62亿欧元的15.7%;亚太地区国际保理融资占保理融资总量6875.94亿欧元的20.53%;欧洲地区国际保理融资占保理融资总量19762.39亿欧元的19.40%;中东地区国际保理融资占保理融资总量99.37亿欧元的28.37%;北美地区国际保理融资占保理融资总量867.42亿欧元的7.41%;南美地区国际保理融资占保理融资总量1320.31亿欧元的3.01%。
各贸易国,2019年中国国际保理融资占保理融资总量4035.04亿欧元的10%;德国国际保理融资占保理融资总量2754.91亿欧元的32%;美国国际保理融资占保理融资总量837.57亿欧元的6.93%;日本国际保理融资占保理融资总量494.46亿欧元的2.64%;英国国际保理融资占保理融资总量3289.66亿欧元的7.61%。
其次,当下国际保理多采用双保理的业务模式,有出口商、进口商、出口保理商、进口保理商4个角色,这种模式虽然有一定的优点,如各自保理商负责本国问题,避免语言、法律、汇率等一系列的干扰;但其缺陷也显而易见,增多的环节不仅导致业务费用成本的上升,也使得资信调查、额度核定、资金转移的速度变得缓慢,加大了国际保理融资的复杂度。
以某知名国际保理商为例,办理国际保理业务需要经过提交出口保理申请、核定买方信用额度、签订保理合同、出口商发货、出口商转让应收账款、出口商获得保理融资、国际保理商跟踪催收账款、收汇结清余款等8个步骤。假如出口商想度过贸易高峰期,采用保理融资来办货生产,那么从提供企业调查表进行尽职调查开始,一直到收到保理融资同意批复文件,平均所需的时间长达29天!即便外贸企业获得信任,此后再次办理仍然需要每次审核,获得融资时长在3天左右。这与其所宣传的“融资快”优势并不相符。
再次,在一些保理商国际保理业务具体实践中,其对中小微企业的帮助,无论在额度上,还是在成本上,均令人失望。根据某国际保理商披露的运营数据,虽然获批出口保理融资额度最高可达1600万,但超过80%的外贸中小微企业融资额小于100万,且融资客户获得保理融资过程中所需付出的总成本大多在13-20%范围。这一数据甚至高于2018年中国社会融资成本指数中保理的平均融资成本12.1%,更大大高于银行贷款、承兑汇票、发债融资、信托融资、融资租赁等渠道。该国际保理商一味宣称对中小微企业支持率超过90%,却绝口不提这背后它们所要付出的代价。
此外,据相当一部分外贸中小微企业反映,国际保理融资的实际效用有限,让外贸企业综合性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青岛一家轮胎出口企业的老板李华表示,近年来,由于轮胎出口面临着利润薄、账期长、货值高等困难的挑战,公司日常的资金被大量占用,现金流十分紧张。在银行贷款耗光之后,企业需要更多的融资渠道度过出口高峰期。
而在他们接触的国际保理商中,要么根本不具备国际化的营销网点和运营团队,无法进行跨国企业资信调查;要么在办理具体融资业务时反馈缓慢,放款收款方式陈旧老化不够灵活,无法适应企业全球化发展的需要。“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接单能力,明明企业的生产能力完全没有问题,却由于资金不到位制约了业务的发展,让人感到十分痛心”李华不无感慨地表示。这是大多数外贸中小微企业运用国际保理却难圆融资梦的真实写照。
国际保理的兴起是19世纪世界贸易大发展的成果,它对扩大企业融资、减少管理费用、改善财务预期都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帮助作用。然而,21世纪国际数字贸易时代来临,更加繁荣的经贸合作使外贸企业运行在更加快速的发展轨道之上,现行国际保理业务已无法满足其需求。OOWAY集团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开辟了积极推进国际数字贸易进程的新路径,将帮助外贸中小微企业高效快捷地解决基于应收账款的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