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数据删除的战国时代来临

当电脑和网络还远没有普及的时候,我们所接触到的数据完全可以被认知为一行行、一排排泛着油墨香气的铅字。在那时,剪报是一种非常时髦而且具有极大实用价值的事情。一方面,通过剪报我们可以保留各种报刊杂志上有用的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拼贴,我们可以将一些知识技巧类的文章进行整合,将不同文章的重复部分只保留一份,来重新编辑成只属于自己的小册子。

很显然,IT技术的不断演进使得数据量与日俱增,我们在近十年中会常听到一个词,"信息爆炸"。数据量犹如充气气球般的膨胀,已经远远超越了媒介载体的容量发展速度。在企业信息化中,一块块的硬盘,一个个的扩展柜俨然都无法填满数据增长这块无底洞,而随着数据增长所带来的管理、占地等问题也越来越为人所重视。这时候,重复数据删除应运而生。

重复数据删除在近一两年中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其原因就在于,这一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存储设备的空间利用率,降低采购及维护成本。而且,随着对重复数据删除的知识普及,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对其给予了关注。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就会有利益,也就会存在竞争。重复数据删除技术的逐渐成熟,需求逐渐增长,使得这一市场上的境况颇有些群雄混战的态势。

合纵连横

在存储领域,我们最为熟知的有领袖厂商,包括EMC、IBM、NetApp、DELL、HDS、HP以及Sun。之所以把他们排在领头羊的位置,自然无外乎销量,市场占有率等等因素。不过,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因素,收购整合。实际上,在这些成功厂商走过的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遗留下了太多公司的"残骸"。这么说起来可能会有些吓人,不过,这却是公司发展的一个捷径。以收购掌握某一领域技术的公司(通常规模都不大)代替自主的开发,对于一些厂商来说要合算很多。当然,收购整合有成功也有失败,不过这已经是后话了。

在重复数据删除领域,我们所知道著名的被收购案例应该有三个,分别是EMC收购Avamar、IBM收购Diligent以及EMC收购Data Domain。而随着收购时间排序,从最早2006年的EMC收购Avamar,到近期EMC和Data Domain的事件,交易金额也在逐年上涨。这三笔交易的金额分别为1.65亿美元,2亿美元以及可怕的21亿美元。三年间,单单就重复数据删除市场就产生了三起并购案,最近的一次收购金额竟然达到了21亿美元。由此可想而知这个市场的规模和前景,也不难揣度其中所反映出来的惨烈。

如果排除掉收购案,我们可以发现,厂商在重复数据删除领域上彼此间的合作更是纷杂。EMC在收购Avamar后一直保持着同昆腾的合作,还向其注资了1亿美元;与昆腾同样有着合作的还有DELL。Diligent在被IBM收购前一直保持着同HDS、Sun、Overland等厂商的合作;在Diligent被收购后,HDS转向CommVault,而Sun则换成了飞康的技术。当然,如同我们所知道的,飞康同EMC和IBM曾经有着很长时间的一段合作。而惠普则在OEM Sepaton的产品。……是不是有些眼晕了?这样分分合合的合作事件简直不胜枚举,颇有些战国时期连横的味道。

收购和合作都是非常微妙的企业运营手段。如果说,收购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获取相应的技术,那么,收购背后的隐含目的往往更为丰富。打击竞争对手,平衡合作伙伴关系,保护企业投资等等。无论是大鱼吃小鱼,还是小鱼傍大鱼,

剑拔弩张

如果说这个市场充满着利润的话,那么根本就不用赘言,这个市场上必然存在着众多的利益追随者。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有利益追逐的地方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竞争。我们在这里并不会谈到各个厂商的渠道是如何争到客户的。当然,这种在产品销售方面的争夺并不鲜见,而在这个持续不断的战役中,厂商的决策层面往往身先士卒,从战略角度和对手进行着角力。

在Data Domain竞购案中,NetApp其实是最早提出收购的厂商。在双方已经就收购达成协议之时,EMC手舞着大把的钞票挑了出来。无论Data Domain的董事会多么不乐意,无论NetApp表现出了多么大的诚意,EMC的报价还是让Data Domain的股东们动了心。Data Domain真的值这么多钱?分析师们始终在关注着这场竞购案,他们非常一致地认为,EMC的目的是为了挤压NetApp,而非Data Domain的技术,毕竟EMC已经有了Avamar和昆腾。

Storage Switzerland的创始人George Crump就曾经表示说:"EMC其实并不需要Data Domain,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重复数据删除产品。 虽然EMC也可能是想将市场上所有的重复数据删除产品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我认为它这么做主要是为了干扰NetApp。"如果把Data Domain送入NetApp,那无异于让竞争对手可以如虎添翼般地壮大。在竞购案发生中,甚至有分析师认为EMC就是进来搅局的,目的就是让NetApp花更多的钱和精力来将Data Domain"娶"进门。

类似的例子我们也可以从IBM的身上看到。在其收购Diligent之前,重复数据删除就已经显现出了其自身的魅力,包括Diligent、Data Domain、昆腾这类厂商当时在这一领域的发展速度迅猛。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Diligent在当时同HDS、Sun、Overland等厂商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不过,IBM的收购显然足够让这些合作厂商担忧,尽管Diligent在收购后表示不会影响同其它厂商的伙伴关系,但是谁又能相信呢?IBM对Diligent的收购,使得自己一直所觊觎的重复数据删除技术踏踏实实地落入了自己的口袋,也打乱了其它厂商在这一领域的战略部署。

以收购来打击对手,无疑只是这个竞争激烈市场的手段之一。当然,这种手段由于其影响广泛,也最为受到大家的关注,也最能体现重复数据删除市场的竞争惨烈。

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重复数据删除市场上产品的功能、处理方式都有所不同,而这样风格迥异的模式也势必会造成各种各样明争暗斗。比如说,有些厂商的产品只有软件,比如像飞康、CommVault、赛门铁克,不过其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以用到多种基础硬件;有些是硬件类的产品(当然这类厂商还是在市场上占据少数,Hifn是其中的代表厂商);有些则是采用许可和OEM协议将整体的软硬件打包。

此外,重复数据删除也存在着In-Line和Post-Processing两种处理模式,分别以Data Domain和NetApp为代表。而在重复数据删除的方法上,我们也可以见到块级和文件级两种识别算法,不过,随着重复数据删除技术的不断发展,着重于文件级产品的厂商已经越来越少了。另外,不同的重复数据删除产品也拥有着不同的架构,在接口上还存在着NAS和VTL之分。

又是一番让人眼花缭乱的梳理。无论是从市场角度,还是从产品层面,这样复杂的情况都让我们想起了战国时代。当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尚还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之时,重复数据删除 2.0也逐渐被人们所提起和关注。可想而知,未来这一领域将会涌现出更多的产品,也会有更多的厂商登上这一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