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Gridview v2.0 让管理一目了然

对于不少服务器系统管理员来说,会遇到如下问题:用户同意管理、系统统一控制、数据统一存储、管理统一配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曙光公司推出了Gridview 2.0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客服广域网的地域特性和数据资源的局部特性,整合信息孤岛,提供给用户应用资源的机遇层次结构的统一的多角度视图。

曙光Gridview2.0管理系统继承曙光DCMM2、DCAS、曙光Gridview管理系统v1.1等监控管理产品的主要功能和技术特色,并增加多项优秀功能开发而成的机群监控管理系统产品。该系统提供了统一的集中式监控平台Portal,具备可扩展性、集成性、可靠性和易用性,提供了对各种商用、自己研发的管理工具的集成接口,从而满足同时对各不同厂家大型机的环境、硬件、软件等各方面进行监控管理的需求。

曙光Gridview 2.0新一代服务器管理系统采用的是分布式、层次化、模块儿化、可扩展、可定制的设计和架构,提供综合一体化的集群管理系统,应用范围较广泛,适用于单机、集群、网格基础之上,从而实现局域网内部及跨广域网环境对大型机进行几种部署、配置、监控、管理、等功能。

曙光Gridview v2.0服务器综合管理系统硬件架构

曙光Gridview v2.0服务器综合管理系统综合管理门户可实现对集群统一监控、集群集中管理、多集群综合管理、IPMI带外硬件管理等功能。曙光Gridview提供全方位的状态监控功能,状态监控功能提供了机群总体运行状态视图、机群总体IO状态视图、机群实际物理拓扑视图以及多项性能视图,用户可直观地监控当前机群系统运行情况。此外,状态监控功能还提供了具体某台服务器节点的运行状态监控,用户在监控机群整体运行状态的同时,也可具体监控各节点的运行状态。从机群总体IO视图中用户可以一目了然的查看机群整体IO运行情况,包括总体网络发送速度、网络接收速度、磁盘写入速度、磁盘读出速度等等。

曙光Gridview v2.0服务器综合管理系统机群总体IO视图

曙光Gridview提供简单灵活的、易用的机群管理功能,机群管理功能采用了人性化的界面和功能设计,方便用户对机群系统的管理、使用。机群管理功能提供了从IP管理、Hosts管理、进程管理、服务管理到并行命令、关机管理、节点管理、用户/组管理等九项机群管理功能,有效解决了大型机群管理的复杂性,保证了机群管理的扩展性、可靠性、自主性。

另外,系统还提供了完善的告警监控、处理功能与告警通知、告警分析、告警报表等多种其他功能。依据告警信息与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提供了物理视图、拓扑视图等多种展现方式,并提供了多种告警信息的处理操作。告警通知以邮件、短信、声光的方式,快速将产生的告警通知管理人员。告警分析提供了对大量告警信息的分析操作,为故障定位提供有力的支持。告警报表提供了告警信息的统计,便于管理人员了解一段时间内的系统运行情况。
目前Gridview管理系统主要是面向曙光产品应用用户, Gridview V2.0管理系统分为四类:Gridview V2.0单机版、Gridview V2.0标准版、Gridview V2.0数据中心版、Gridview V2.0企业版四大类。

Gridview V2.0管理系统的单机版、标准版通常会结合在相关服务器产品中,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用户轻松实现管理,另一方面通过曙光自主研发的Gridview V2.0系统用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关于曙光:

公司是一家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中科院大力推动下,以国家"863"计划重大科研成果为基础组建的高新技术企业。它以中科院计算所、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和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中心为技术依托,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曙光系列产品的问世,为推动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08年6月,每秒运算233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曙光5000A研制成功,于同年进入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排行榜前十名,成为美国之外速度最快的计算机,从而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研制百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

2006年7月,占地面积60余亩的曙光天津产业基地落成投产,实现民族高性能计算机产业的历史跨越。曙光高性能计算机连续13年稳居国产高性能计算机市场第一,拥有国产高性能70%以上的份额,并在高性能集群领域实现了国产机对进口产品的超越。曙光公司生产的系列服务器以技术先进、性能卓越、服务优良见长,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中科院科技创新特等奖"、"2001、2003、2004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等多项国家级殊荣。
长期以来,曙光始终专注于服务器领域的研发、生产与应用,依托超级计算机的扎实功底,立足自主研发,通过不断技术创新,构建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系列精品服务器,能全面满足用户从超级计算机到普通PC服务器的各项应用需求,在互联网、金融、电信、生物、气象、石油、科研、电力等多个行业有着大量成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