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物莫不相异”,是十七世纪哲学家莱布尼茨提出的著名论断。这句至理名言,却为难了今天的物联网从业者们。
在物联网领域内,设备的差异表现为协议不同和数据模型不同。不同的设备,因其行业作用、实时性、可靠性等要求不同,会采用不同的通讯协议,设备生产厂家还会按需求定义出不同的私有协议。同时,即使是同一类设备,厂家在做设备联接时,会按照不同的格式来定义设备数据,造成同一类设备被系统读取的模式也不一样。
这些差异点,往往会导致物联网项目交付周期长达半年乃至一年之久。这时候,一个既能覆盖多种设备协议,又能给出标准化模型定义的物联网平台就变得至关重要。
协议广覆盖 –夯实万物互联的基础
对繁杂协议的匹配,则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基础。举个“栗子”,智慧城市作为物联网的典型代表,覆盖水务、消防等不同场景,涉及设备成千上万。将这些性格迥异的设备纳入一个平台,打破他们之间的通讯壁垒,是项目商们头疼不已的问题。
华为云IoT支持丰富的物联网协议,能覆盖30+行业及子场景中的不同设备,并与业内主流芯片模组商合作,在设备侧进行SDK预集成,实现设备上电即上云,让设备侧的开发周期缩短到分钟级,为万物的极简互联打造了夯实的基础。
物模型标准化–统一万物互联的语言
万物的互联,本质是数据的交流,而数据交流的基础就是物模型。比如智慧城市中,有安防摄像头、交通违章摄像头等不同功能的摄像头。当每个摄像头被定义的数据模型不一样时,则需要给每个摄像头配备其对应的子系统用于监控,造成设备和系统的“孤岛”,还增加了项目成本。这时候,就需要一款通用的“语言”、也就是物模型,来解决设备之间、设备与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流问题。
从去年起,华为云IoT加入信通院主导的物模型特设组,携手制定标准,发布标准物模型400多个,覆盖园区、工业等主流行业。基于标准物模型,统一万物交流的语言,将物联网项目集成周期从月级缩短到日级。
一站式流量管理 – 联接的最后一公里
设备联接后开始传递数据,而在智慧零售、智能穿戴、共享经济等领域中,自动售货机、智能手表、共享单车等设备会随着使用地点的变化改变位置。这类设备往往会采用物联网卡2/3/4G的通讯模式,对本地运营商信号强弱依赖很高。设备厂商需从多家运营商购买物联网卡来满足其通讯诉求,多个账号、多种流量套餐造成管理成本增加。
华为云IoT提供的全球SIM联接服务,与国内外主流运营商联动,面向设备厂商提供一站式的流量管理能力,其eSIM的空中写卡能力,无需人工现场换卡,远程即可实现设备的按需自主选网,给万物互联提供强有力的联接保障。
先哲说,万物莫不相异,而在今天,万物也可相通。华为云IoT将持续构筑海纳百川的联接能力,携手伙伴一起,加速行业智能升级。
别走开,IoT开年大促来啦! 登录华为云官网物联网特惠专区,物联网卡包年低至2.94元/年,免费配套三网合一卡管理平台,还有企业级物联网管理平台免费试用,助力企业设备快速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