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7%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 京东实践表明:采购管理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最佳切入点之一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在消费端,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领域快速发展。与之相比,我国数字化在产业端的发展却颇为滞后——埃森哲发布的《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报告显示,目前仅7%的中国企业转型成效显著。为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日前,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难点、如何转型等话题,两会委员、行业专家在新京报“两会经济策之数字经济”论坛上进行了讨论。

专家表示,企业对数字化价值判断不一致、企业的数字化实施路径不确定,是影响企业数字化进程的两大难点。在企业对数字化价值判断方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咨询委员会主任邬贺铨在发言中指出,当前,业界对数字经济的定义没有取得共识,测算的方法也没有统一,这就使得数字经济难以准确量化。具体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更是如此。数字化巨大投入与难以量化的价值之间的矛盾,容易在主观层面动摇企业数字化的决心。

而对于企业数字化实施路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表示,中国作为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国家,隔行如隔山,每个技术的基础不一样,每个行业的痛点、难点不一样,只有把各个行业的痛点、难点找到以后, 逐步带动工业互联网的产业生态。

面对这两大难题,基于在企业服务领域的丰富实践,京东企业业务提出了一套“方法论”:采购管理作为企业链接产业链上下游的管理环节,多场景耦合、多成果量化,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切入点之一。

论坛上,京东工业品业务部总经理丁德明对这一逻辑进行了分享:首先,采购管理与企业内部的生产、财务、固资、仓储、配送等系列环节高度关联,采购管理数字化后可形成各部门有效协同,打破内部“信息孤岛”;其次,采购向外可对接供货商、品牌商、服务商、金融机构等,可与产业链上下游实现更紧密的耦合;第三,采购管理本身拥有大量量化指标,数字化后,采购成本降低、库存周转提高均有直观体现,可以提高企业数字化的决心。

而事实与数据也验证了京东的这一逻辑。2020年初,消毒剂生产商大连格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复工复产后却面临“无桶封装”的困境。此后,该公司借助京东慧采SaaS版实现2小时内快速上线数字化采购系统,72小时后物资急速送达,确保了800万吨消毒液的顺利生产输出。从2020年1月25日至2月10日,该公司累计采购约10万件非原料工业品,同时还实现了无纸化电子协议、快速免审、自动对账、自主开票,将传统的采购流程和周期压缩40%。

在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后,也有诸多企业选择采购管理数字化,对自身供应链进行优化升级。中建集团旗下综合互联网平台云筑网就通过与京东企业业务的数字化采购平台全面对接,借助打通商品数字化信息、共享行业服务经验等合作,进行商品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的全面升级,并实现了采购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为中建集团旗下覆盖全国的600多家公司、1万多个在建工地的项目物资采购提供了有力支持。

丁德明表示,当前,企业对数字化的理解正逐渐深刻,市场上的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完善,而京东也将在这一进程中不断尝试和探索。京东希望能够借助自身已经形成的系统化、模块化的、轻量级的可输出数字化平台,通过对数字化供应链的打造,用数字技术连接生产、服务等环节,帮助企业数字化转型,降低社会成本,提升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