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说是英特尔将在未来两年投资70亿美元,在美国改装三个工厂,批量生产32纳米处理器,而披露此消息的媒体将其称为“豪赌”——当然,人家的说法也是有背景资料支持的,2009年1月,英特尔宣布将关闭5家工厂。英特尔位于上海的封装测试工厂将于12个月内转移至成本更低的成都,2000名员工因此受到影响,当然,还有更多有关当前经济大环境下的因素要考虑进去。
豪赌——这个词听起来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巨大,庞大,超乎寻常,而另一个,则让人感觉带有侥幸、贪婪和难以掌控的感觉,说实话,如果说前一部分意思我还可以理解成为对英特尔70亿美元投资的慨叹的话,“赌”这个字则让人感到不快了,昨天晚上和朋友吃饭时,曾经服务于英特尔朋友依然保持着英特尔人的高傲和自豪感,“这个字用的很不恰当,怎么能说是赌呢?”
对啊,怎么能说是赌呢?
按照英特尔在近几年广为流传的“Tick-Tock”战略,我们都知道,45纳米,Nehalem,32纳米——“一年制程,一年架构”的钟摆正在摆动着,这些东西都是水到渠成的成果,而不是英特尔一拍脑门子想出来的,与“赌”字完全沾不上边,这可不是某个赌徒走到朋友旁边说:“来,我们来玩俄罗斯轮盘赌。”——俄罗斯轮盘赌是一项残酷的赌博,与其他使用扑克、色子等赌具的赌博不同的是,俄罗斯轮盘赌的赌具是左轮手枪和人的性命。
其实,在每一个半导体厂商看来,制程永远是一个不得不迈过去的门槛,无论是做中央处理器,还是做内存模块,无论做的中央处理器是x86还是PowerPC或是SPARC、MIPS,每隔一段时间,制程的改变都是必然的,而这种必然却并不一定是由厂商或是经济效益来推动的,更多的推动力来自于社会的发展和实验室里面的那帮科学怪人——没错,就是长得很像爱因斯坦的那些人,他们每天都在研究晶体管,有的还在研究碳芯片或是光芯片,如果了解的更深入一些会发现,这些研究机构的资金虽然有来自于像英特尔、IBM这样大公司,或者干脆属于这些大公司旗下,但是大量的科学实验室,尤其是在美国和欧洲,资金的来源是政府和一些私人赞助机构,无论目的单纯与否,他们可绝对不是在豪赌——难道全世界的资金提供人都是赌徒?
32纳米的出现是必然,当然,其带来的改变肯定将是巨大的,就像90纳米技术被65纳米技术代替,而后者又被45纳米技术代替一样,用句很“历史”的话来说,是“历史的车轮”,技术发展的必然和人类能力的必然,也更是英特尔的必然——这是领先对手(很显然,我们说的是AMD)的一种必然,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美国人也很明白。
当然,这次花的钱确实不少,但是在向45纳米进发的时候,英特尔也花了超过50亿美元,想想美国的经济形势和通货膨胀,还有最近我们人民币对美元的强大走势,你会发现其实70亿美元并没有比几年前的50亿美元多到哪里去,更何况欧德宁说:“这一次技术升级的价格更高是因为生产32纳米芯片的设备更昂贵。”——这还是有可能的。
我们再次谈回“?”这个字,这个字不仅代表了一种对未来和结果的不确定性还代表了一种游戏的态度,说文解字称“博?也。从?者?。”其中的“?”,即为古代一种赌博性游戏,亦称“格五”——好吧,我不再卖关子了,“格五”其实跟我们今天的跳棋差不多。英特尔肯定对于32纳米的态度不是游戏般的,但是未来的结果确定么?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否则很显然我不会在这里自问自答,因为我们都被英特尔告知会在今年年底看到32纳米处理器的发布,不是明年,更不是后年,好了,这个问题其实到此可以结束的了,即使是奉行“偏执狂才能成功”的那个年代的英特尔也肯定不会做出“豪赌”这样的事情,但,32纳米之后呢?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在32纳米之后,22纳米技术即将走进我们的视野,而这个事件发生的时间如果如英特尔所愿,应在2011年出现,到那时22纳米处理器将实现量产,但是,在此之前英特尔至少面临着两大问题:第一,材料问题,现行的High-K金属栅极技术的材料能否继续演进,就像在32纳米时推出第二代High-K金属栅极技术一样再次向前推进——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材料;第二是生产技术问题,无论是沉浸式光刻、超紫外线(EUV)光刻、直写光刻还是英特尔已经有所涉猎的反向光刻技术目前看来在22纳米上都仍存问题——曾经有消息称,反向光刻、EUV和两次图形曝光技术是英特尔正在为22纳米制造节点进行评估的光刻技术,而对于EUV,英特尔原本指望在2011年22纳米制造节点芯片开发中使用EUV技术,但 EUV工具要到22纳米制造节点后期才能提供,而且成本昂贵,需要7000万到1亿美元——EUV还是反向光刻,或是像IBM一样用沉浸式光刻,这些都是问题。
更大的问题在于,由于硅芯片存在着物理极限,用它制造的集成电路尺寸不可能无止境地缩小,即使光刻技术得以在22纳米制程上加以解决,但基于硅晶光刻的技术仍很难超越22纳米这个极限,这也就意味着,在22纳米技术成熟之后,硅芯片技术将几乎确定的走进死胡同,到那时,我们会看到英特尔作何选择?是碳芯片还是光芯片,或是什么自旋电子(spintronic)技术?
说真的,我不知道,但我的直觉告诉我,那一定是一场极大的革命,或许到那个时候,英特尔的选择才能称得上豪。
最后提一句,在我写这个文章时,有朋友跟我说:“你觉得英特尔在FB-DIMM上的举措算是豪赌么?”——这个问题倒是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