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晚,腾讯发布Q1财报。从新的一季财报来看,作为腾讯“下半场”最为重要的TO B业务,仍在稳健增长。
凭借在安全、通信及CRM解决方案的优势,腾讯在本季扩大了PaaS及SaaS业务的规模,“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营收390亿元,同比增长47%,营收占比29%,较去年同期占比增长4个百分点。相对应的是,成本投入也仍在不断增加,一季度该类业务收入成本264.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8.4%。
与老对手阿里相比,腾讯鲜有单独公布腾讯云业务收入,再加上资本开支不断加大,或许说明To B业务仍在日复一日的投入期当中,而且这些投入并不是小数目。今年一季度,腾讯资本开支同比增加20%,单季度达到77.34亿元。
此前几个季度,腾讯一直在TO B新基建保持了高速资本投入,包括建立数据中心、引入科研人员、加强安全与技术能力等等。如此大规模的持续投入,或许将在下几个季度逐步呈现“底层能力”上的一些新变化。
近期腾讯战略升级动作异常频繁:
4月19日,腾讯宣布“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第四次战略升级;4月26日,腾讯SaaS平台“千帆计划”正式将企业应用连接器正式开放给行业和客户;5月15日,中观层面的To B业务战略也宣布再次升级,明确“将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大力引进人才,形成有腾讯特色的To B发展路线,为全社会的数字化进程提供助力”。
在最新的财报中,腾讯明确指出,科技进步将为消费互联网及产业互联网活动带来大量机会,要主动加大投入,把2021年的部分利润增量投资于新的机会,相信此举长远而言可带来丰厚回报,这其中就包括云所涉及的企业服务业务。
花钱、共建、再花钱、再共长,这正是腾讯为新发展底座所付出的耐心,这注定是一条更长的路,但眼下看来,也是一条能到达更远方的路。
财报里的云:继续花钱
腾讯财报里的“云”,是一步步从边缘位走到了中心位的。
一直到2017年上半年,云收入都没有被单独拿出来在财报中显示,深藏在“其他业务收入”中。2018年第四季度,腾讯交出“930架构调整”后的首份TO B答卷,腾讯云实际收入达到31亿元。
到了2019年,腾讯云全年营收超170亿元,增速持续高于市场,付费客户数突破100万。财报指出,腾讯云成功扩大市场份额,并在互联网服务、旅游、民生服务及工业等垂直领域持续拓展业务,并发挥连接消费者的优势,助力企业进行数字化升级。
到了2020年,“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第四季收入3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财报指出,SaaS产品方面,腾讯会议成为中国最大规模的独立云会议应用。
根据公开信息,腾讯云在泛互联网行业保持领先,持续为头部互联网公司提供优质云服务,目前覆盖了国内90%音视频客户,视频云解决方案市场份额位列行业第一;在电商行业,腾讯云也服务了国内数量最多的主流电商平台。
随着越来越多To B产品快速发展,以及行业合作、地方合作案例的不断增加,市场也注意到,除了营收规模的跨越式增长,腾讯云背后巨大的成本支出持续增加。
整个2020年全年,腾讯成本开支增加了24%至2605亿元,其中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的成本增加918亿,占比接近三成。从最新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到,2021年一季度腾讯成本开支727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的成本264.3亿元,占整个收入成本的36.7%。腾讯指出,这主要来自支付服务的银行手续费及云服务项目部署成本。
腾讯还明确指出,要在未来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投资在人才及基础设施等领域,支持企业服务业务的迅速发展加强效率办公SaaS产品及安全软件,以及与SaaS供应商及独立软件供应商的合作伙伴关系和对它们的投资,以支持客户的数字化需求。
如果将时间线拉得更长一些,这种投入早已开始。比如在刚刚提到营收实现大突破的2019年,腾讯云成功扩大市场份额的背后,是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云服务全年收入成本增加35%至738.31亿元,主要因业务规模扩大而导致的成本增加。
与之相对应的是2019年年内,腾讯云多项核心指标取得里程碑式突破。2019年5月,腾讯宣布实现全网服务器总量超过100万台、带宽峰值突破100T的“双百”里程碑。腾讯成为中国首家、全球第五家服务器总量超过百万的公司,同时也是中国首家带宽峰值达到100T的公司,腾讯云服务的业务规模、承载的网络流量迈入全球第一梯队。
投入、投入、再投入,这几乎成了过去几季度以来腾讯“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成本支出的主题,且用途均为硬件升级,包括交易成本、升级服务器、扩大服务器频宽等。
在快速投入下,目前腾讯的数据中心目前已覆盖国内外。公开数据显示,腾讯云已经在全球27个地理区域开放62个可用区,能够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云计算服务,助力业务飞速拓展。在2020年腾讯还宣布未来投入5000亿元人民币用于布局新基建和产业互联网。
可以预期的是,未来腾讯云的花钱速度不会止步于这一季度,其盈利还很难体现在财报中。
新战略里的云:共建
持续不断的花钱,但是没法立刻见到利润的回报,腾讯云在实际中到底怎么“生长”的呢?
这或许需要回到腾讯整个To B业务的底层逻辑——开放共建,需要回到这个词是如何一步步从理念走到原则,最终成为基石的。
以腾讯云为例,回看这几年的发展,首先是通过搭建IaaS等基础设施,推广云计算大数据服务,截至目前,腾讯云依托本土优势,通过长期的客户培育,逐步健全了市场对云服务的认识。
在PaaS方面,腾讯主要提供应用平台能力。以腾讯云最早发力的音视频泛互联网行业为例,腾讯刚刚升级推出“三合一”的通信基础网络,构建了业界最完整的音视频通信PaaS产品家族。在终端产品形态上,将移动直播、短视频、TRTC、快直播、IM、小程序插件等SDK终端产品以All in one的方式提供给客户。
腾讯发展云是聚焦于全产业链,从IaaS到PaaS是从基础设置到平台的搭建,而要真正成就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需要打通整个市场,最终成就一个个产品应用,完成到客户再到市场的正向循环。换句话说,在应用层面,大厂需要和众多SaaS中小企业企业彼此互补,最终健全整个生态就成为了关键,但这并不容易。
对大厂而言,需要持续不断的基础设施投入之外,还需要找到一个强有力的客户连接器,将碎片的、垂直的SaaS服务连接成一个生态。
对于所有势单力薄的 SaaS 厂商来说,与大厂合作的忧虑永远是:“万一大厂也做了我的业务怎么办?”
对于这个疑惑,腾讯给出的答案是夯实IaaS+PaaS基础设施,SaaS平台定位于做好“企业连接器”。最最关键的是,“99%的 SaaS 细分场景将交给合作伙伴来做,腾讯将专注于擅长的领域”。
在腾讯最新提出的社会价值创新新战略里,To B业务也是重要组成部分,新战略将牵动所有腾讯核心业务,成为新增长底座。
而5月14日最新的产业互联网升级战略中,腾讯提出“扎根行业,打造最懂行业的作战部队”,同时“深耕区域,推动数字化下沉”,在内部,腾讯将“加强整体平台的健康运营,加强业务协同,提升运营效率。”
这个生态共建已经不仅仅停留于纸上战略层面,而是落地到了产品技术层面。比如“千帆计划”新出的“企业应用连接器”,就是聚合腾讯IDaaS、iPaaS和aPaaS产品,帮助SaaS厂商提升交付和开发效率,让企业用户工作更高效。预计未来三年,腾讯千帆将助力10万家客户和1万个SaaS应用实现高效连接,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规模的企业应用连接器。
目前,在行业共建方面,腾讯云已经在互联网、教育、金融、政务、医疗、工业、零售、交通、文旅、能源、传媒、地产等行业深耕,助力各行业数字化“百花齐放”。
在区域经济共建方面,腾讯也在联合生态伙伴,共建区域下沉渠道,助力更多下沉市场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目前,基于腾讯WeMake工业互联网平台,腾讯联合合作伙伴已在烟台、重庆、佛山、德州、张家港、西安等超过10个地区和城市落地工业云基地,并搭建了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覆盖长三角(张家港)、粤港澳(佛山)、西北(西安)、西南(重庆)四大区域产业集群。
财报中的云持续加大投入,战略里的云坚定生态共建,有专家说,这是“大树与群鸟共栖”的典型生态。腾讯产业互联网板块的终极“组团”模式能否获得长远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