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没有人问“5G离我们还有多远”了,因为我们已经置身其中。根据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发布的《2021中国移动经济发展报告》,截至2021年1月,全球57个国家已有144个5G商用网络,5G连接数达到2.35亿左右,
而在5G网络建设和部署中处于领跑地位的中国,5G连接数超过2亿,占全球5G连接总数的87%。更重要的一个信号是,2020年中国4G渗透率首次出现下滑,这预示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有更大的兴趣转向5G服务。
5G应用前景广阔
今天的5G就像是一列火车,正在既定的轨道上以不容置疑的姿态向前行驶。
2020年,中国新增约58万个5G基站,建成共享5G基站33万个,累计建成5G基站71.8万个。按照工信部给出的时间表,2020年至2024年是5G网络规模建设期;2025 年至2028年将是5G网络建设完善期;2029年开始就要考虑开始引入6G了。所以未来的7-8年应该是5G的黄金岁月。
在5G终端方面,5G手机的渗透速度也非常快,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21年3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中显示,今年3月中国国内市场5G手机出货量为2749.8万部,已占到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6.2%;1-3月,国内市场5G手机出累计货量6984.6万部、上市新机型64款,5G手机的占比分别为71.3%和52.5%。而且,千元以下的5G手机已经出现,这无疑会对5G手机的占比的增长提供更大的加速度。
而以手机为载体的传统的移动通信,仅是5G涉足的诸多应用场景之一,当5G全面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万物互联,其价值才能真正显现出来。对此,分析师纷纷给予了乐观的预测。Acumen Research and Consulting最新发布的《5G服务市场——全球行业分析、市场规模、机会和预测,2020-2027》报告中预测,2020年至2027年,全球5G服务市场预计将以约29.7%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503亿美元;中国信通院在《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中也预测了5G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直接贡献:到2030 年5G将带动的总产出6.3万亿元,拉动经济增加值2.9 万亿元,提供800万个就业机会;而在间接贡献方面,就更大了。
谁是5G时代的应用?
不过,当我们从上面这些令人激情澎湃的数据中回过神来,也会发现我们与这些宏大的愿景之间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5G明显是一个“技术推动”型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往往是技术先行一步构建好基础架构,而真正的需求成长起来是有滞后性的。而究竟有哪些真正属于5G时代的应用能够最终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才是5G“夸下的海口”能否兑现的关键。
回想一下3G和4G,正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才快速消费掉了它们的网络带宽和能力。那么5G时代的杀手级应用在哪里呢?说实话,在今天这是一个无法准确回答的问题,但是围绕这个问题的各种探索已经开始。
比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让各个运营商津津乐道的“5G消息”,它是一种基于GSMA RCS UP标准构建的信息服务系统,它通过引入MaaP技术,可以实现消息的多媒体化、轻量化、交互化,也就是说利用原生短信这个入口,基于5G的高带宽,5G消息可以发送包括文本、图片、音视频、地理位置、小程序、服务交互和消费交易等更丰富的多媒体内容。这对于商业公司来讲,显然是提供了一条更直接、更吸睛、更可控的商业推广渠道,其想象空间无疑是巨大的。从用户的角度来讲,无需打开特定的App,就可以在短信中刷短视频,或是开启更多的多媒体信息体验,自然是更方便,已经有人喊着“把抖音搬进了短信”的口号,开始商业化的操作。
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等社交App动了移动运营商短信的“奶酪”,在5G时代运营商是否能凭借“5G消息”扳回一局,人们都在拭目以待。不过,无论5G消息最终是否会大行其道,它的出现对人们的启示才是更为重要的——如何深刻认知5G的技术架构,并以此重构适应于5G时代的商业逻辑和商业模式,在这方面谁跑得快、做得好,才有机会在5G的价值链中找到自己稳固的位置。
其实,除了消费级市场的创新应用,5G技术在企业级市场的应用前景将更为广阔。
随着制造业不断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国内涌现了越来越多的“黑灯工厂”,这也是5G赋能工业物联网的重大应用之一。比如,生产小米手机的智能无人工厂,所有工作均由机器人完成,从生产管理、机械加工到包装储运实现了全程自动化、无人黑灯生产。在无人化工厂的车间里,由工业移动机器人—— 自动导引车(AGV)完成搬运和上下料等工作。它可以按照设置好的导引路径来行驶,按照路线往返于材料存放地和目的地之间,自动进行物料运输。机器人手臂可以完成上下料以及各种精细操作,同时质量检测也由机器视觉系统来完成,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参与。
工业物联网采用时间敏感性网络,要求控制的精准同步,所以对于制造业而言,5G除了带来无线连接的便利性,同时也提供了适合工业物联网要求的低延时和超可靠性服务。安富利提供的AGV解决方案,就融合了机器视觉、ToF避障等多种传感器及路径规划算法,通过5G网络连接,利用云端高性能计算机AI 算法,可以轻松实现实时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以及多台设备无缝合作。另外,还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实时调整作业流程,实现柔性生产。
5G功耗:成长中的烦恼
随着5G网络部署规模的扩大,从2020年起一个话题被提及的频率也渐高,这就是“5G的能耗”,甚至有人认为这将是未来5G商用中的一个拦路虎。
与4G技术相比,5G确实会更“费电”,这是因为:
- 从射频系统来看,4G基站采用的是8天线的RRU天线矩阵,实现2D MIMO,5G基站是用64天线AAU天线矩阵,实现3D MIMO,综合评估下来,在效率相同的情况下,5G射频系统的功耗是4G的2倍。
- 从基站部署来看,由于5G使用了较高的频段——以适应高带宽和Massive MIMO的要求——单基站的覆盖面积与4G相比会更小,也就意味着覆盖同样的范围,理论上需要5G基站的数量是4G的1.2~1.4倍。
根据估算,上述两个因素叠加,5G网络的耗能将是4G网络的2.4~2.8倍。折合成电费,以中国三大运营商为例,采用5G网络后总电费年支出将从505亿元上升到1200亿至1400亿元。这笔支出在5G还没有形成规模化商用之前,是运营商必须承受的“甜蜜的负担”,这也使得5G生态中的玩家必须加快节能减排和规模商用的步伐。
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成长中的烦恼”,终将是一个随着时间可以解决的问题。
开发决策:4G还是5G?
在通往5G的道路上,除了运营商,同样有“烦恼”的还有用户,他们必须在是否从4G切换到5G,以及何时切换上做出正确的决策。这对一般的终端消费用户来讲,不过是一个话费单上数字的变化,而对于一个正在开发蜂窝连接应用的商业用户来讲,这将关系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问题,确实需要仔细斟酌。
不过好消息是,在从4G LTE向5G的升级中,标准的制定者和技术的开发者已经考虑到了这个问题。通过采用动态频谱共享(DSS)技术,运营商可以不必对频谱进行分割而让4G LTE和5G共同使用同一频谱,而且还可以根据使用的情况灵活地分配频谱资源。这种灵活性也意味着4G LTE和5G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可以和谐地共存,这也使得开发者在这个重要的技术交替中不必过于焦虑——对于那些愿意尝鲜且可以支付高额溢价的应用,可以采用5G连接,而对成本和技术稳健性较为敏感的应用,则仍然可以使用4G LTE。
总而言之,在通往5G的道路上,人们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消除各种各样的犹疑,让无线通信史上这次最重要的技术世代交替过程更加“顺滑”,也让更多的从业者在这个新技术中能够找到自己的新价值。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和5G在一条路上同行了。
作者:安富利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