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大:从“一站式”服务到数字孪生,智慧校园服务10万师生

日前,在2021浪潮技术与应用峰会武汉站活动期间,华中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化办公室主任王士贤和浪潮信息首席架构师叶毓睿就智慧校园建设共同接受了媒体采访。

华中科大:从“一站式”服务到数字孪生,智慧校园服务10万师生
华中科技大学与浪潮存储联合访谈嘉宾:王士贤(左)、叶毓睿

十三五时期高校信息化建设处在“打地基”阶段,重点是加强数据基础设施整合和建设,实现“一站式”智慧校园服务;十四五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高校将进入智慧校园和数字孪生校园建设新阶段,对计算和存储的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本次访谈聚焦高校信息化建设新应用、新挑战展开讨论,以下为采访现场实录——

记者:科教大数据在中国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王士贤:科教大数据可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管理服务大数据、教学大数据、科研大数据和与高校有关的互联网大数据。

科教大数据推进目前有几个方面的困难,第一是数据采集、分析能力较弱。和政府、企业相比,高校内部仍然存在“信息孤岛”比较严重的情况,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管理服务的数字化和线上化,在信息的规范化、标准化以及采集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十三五”期间,也有一些高校在大数据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但成功的很少,主要是由于基础数据质量不高,大数据分析出来的结果没有太大价值;第二是对大数据的分析和运用能力还有差距。大家虽然认识到了大数据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利用大数据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提高教学科研效能方面还缺少较好的模型、方法以及推进的举措。因此,总体来说,科教大数据还不是十分成熟,需要继续提高基础数据的质量,扩展数据源,建立更加科学的模型,探索一些好的大数据应用。

记者:华中科大对数据存储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王士贤:存储是高校信息化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这一块我们的需求一直比较旺盛。以档案数字化为例,我们在2014年开始启动档案数字化,把建校以来所有的档案全部影像化,部分内容做了数字化。在此之前,毕业生因工作需要,办理在校成绩单时,需要手工查找纸质档案、核对、翻译等,办理一套成绩至少需要三天,档案数字化后,基本可以做到“立等可取”。此外,图书馆电子资源、教学资源、科研数据、校园地图、各类信息系统等都需要大量的存储资源。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三中心一灾备”格局的数字化基础平台,预计“十四五”期间随着高校数字化建设迎来高质量发展,对计算和存储的需求将会爆发式增长。

叶毓睿:浪潮存储跟华中科大在存储领域的合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握手应该是在2020年,华中科大有1500多个虚机、190个校级业务系统,当时我们提供了PB级统一存储,通过异构虚拟化功能把浪潮的存储和原来的存储构建成一个大的存储资源池,这样前端业务就可以灵活调配空间。第二次握手是在2021年,华中科大购买了我们的中高端存储,用在一些核心业务上,包括NAS文件、虚拟仿真应用等等,其中虚拟仿真应该是未来数字孪生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中科大:从“一站式”服务到数字孪生,智慧校园服务10万师生
浪潮存储

记者:作为国内高校数字化建设的领跑者,华中科大有没有一些比较好的经验跟大家分享?

王士贤:高校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的很多方面,做好信息化首先要领导重视。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带来的革命和推动作用,主动拥抱信息化。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和校长亲任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二是要有持续的投入。信息化不但需要大量资金的持续投入,还应有一支素质和技术过硬的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华中科技大学信息化资金实行预算制,确保信息化可持续性。三是要理顺信息化体制机制。信息化不单单是信息化部门的事情,信息化管理部门、技术支撑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要形成“信息化建设共同体”,建好生态,抓好协同。四是要做好顶层设计。信息化不能做一步看一步,而应该有完整的规划,分步实施。华中科技大学“十三五”信息化规划提出了“十个一”工程,“十三五”期间主要围绕“十个一”工程进行建设,成效明显。

记者:“十四五”期间的智慧校园会是一个什么场景呢?

王士贤:“十四五”期间,大数据会在高校中有比较成熟的应用,例如通过业务信息系统数据、校园各类系统日志信息、伴随式收集的数据以及互联网相关数据的汇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人才培养、学生就业、教学科研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校园物联网获得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应用,校园管理和服务将更加精细化、人性化和智能化,可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校园的全景式、沉浸式、交互式管理,将物理世界的人、财、物与数字世界的信息充分贯通融合,在数字地图中不但可以查看校园的房屋、资产、门禁、交通、路灯、水电等常态信息数据,还可以实时查看教学和科研活动过程以及参与活动中的人员、设备、状态以及预测等信息。

叶毓睿:对。这让我想起浪潮存储产品线总经理李辉提到的存储“五大价值”,包括加速数据共享、流动、处理、在线和安全。尤其是数据共享。原来可能是孤岛的、各自为政的数据,相当于华中科大就把这些数据“河流”打通形成统一的“数据池”,这就犹如获得了数字世界的“通行证”,数据打通之后更容易帮助高校去做决策。

王士贤:是的。我们认为“十四五”期间智慧校园应该是这样的:各类数据源将互联互通,数据充分共享,“信息孤岛”得到彻底解决,实现“万源互通”;校园物联网将进入快速发展期,迎来“万物互联”;管理、服务、教学、科研等全域大数据汇聚、交叉、融合,通过“万数共融”数据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在各类业务信息系统中得到普遍应用,催生“万业智能”。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