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何塞信使报:Sun技术偶像步入黄昏

“网络就是计算机。”

这是Sun于上个世纪80年代时提出的第一条口号,当时使很多人士对此迷惑不解,原因是在那个时候,互联网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Sun联合创始人比尔·乔伊(Bill Joy)周三对此回忆道:“对于我们提出的这个口号,当时很多人加以取笑,说‘网络就是网络,计算机就是计算机,你们的口号根本就讲不通。’”

时至今日,我们再回顾Sun这句“网络就是计算机”口号时,却让人不得不钦佩Sun过人的预见能力。Sun出产的首批工作站产品,不但时间上早于IBM PC机,而且还内置了互联网和以太网功能。

正因为如此,当IBM计划收购Sun的传闻周三在硅谷流传开来时,硅谷人士对此的反应可谓非常复杂:在批评当中夹杂着婉惜,甚至一丝又喜又悲的情绪。

于2003年从Sun离职的乔伊回忆道:“在Sun创建初期,我们一直担心IBM会在市场上打压我们。”然而在美国计算机技术演进和商业化过程中,Sun一直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也正是全球技术人员对Sun怀有敬意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Sun过人的预见能力外,该公司还以其开发了Java编程语言、近年来大力倡导开源商业模式等事迹而广受业界尊敬。

Sun最初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安迪·贝克托斯海姆(Andy Bechtolsheim)有关工作站产品的创意,该项目当时名为“斯坦福大学网络”(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正是该项目名称的首个英文字母缩写,成为了“Sun”公司的名称。

Sun早期工程师之一约翰·吉尔摩尔(John Gilmore)表示,与业界多数人士把硬件、软件业务截然分开的态度不同,Sun提出了“计算机市场开放系统途径”的观念,目的就是让同一软件能够在不同操作系统中运行。他表示,正是Sun的这种观念,逐渐演变成目前广为人知的开源软件运动。

虽然Sun在创业之初取得了不俗市场业绩,但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经济破灭后,华尔街分析师就不再看好Sun的市场前景。位于加州山景城的美国计算机博物馆馆长亚历克斯·伯钱奈克(Alex Bochannek)表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计算机日常处理能力将通过连接在一起的网络计算机提供,这再次体现了Sun的远见卓识。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RedMonk分析师迈克尔·科泰(Michael Cote)表示,上个世纪80年代,苹果以面向普通公众推出更易操作的个人电脑而著称。在此期间,Sun早期工作站产品却获得了绝大多数技术工程师的钦佩。随后Sun又开发出Java编程语言,后来又大力倡导开源软件商业模式。

此外,在硅谷多年同微软进行的反垄断争斗中,Sun前CEO斯科特·麦克尼利(Scott McNealy)深受硅谷人士尊敬,并将其视为敢于同微软“叫板”的斗士。Sun还可视为“硅谷CEO军校”。从Sun走出的硅谷CEO“校友”包括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雅虎CEO卡罗尔·巴茨(Carol Bartz)、以及Cassatt软件公司CEO比尔·科莱曼(Bill Coleman)。科莱曼本人也是BEA系统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Sun联合创始人乔伊对此表示:“如果说麦克尼利当时担任的是‘CEO学校’校长,应该说他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1985年到1995年在Sun工作的科莱曼回忆道,自己在Sun工作期间,感觉Sun市场增长速度“像火箭发射一样快”。该公司曾在六年之内,使年度营收额达到了10亿美元。

RedMonk的科泰认为,Sun的某些商业模式之所以无法取得成功,部分原因应归结于Sun提出的市场观念过于超前,导致用户无法理解和接受。乔伊认同科泰的这种看法:“如果你提出的解决方案公众根本不熟悉,Sun销售人员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与其他科技公司相比,Sun总能提出富有市场前景的创意和开发出相关技术,但却无法从这些创意和产品中获取更多利润。在第一轮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期间,Sun股价一路飞涨,原因是多数互联网公司必须使用Sun提供的服务器。

为此Sun甚至提出了一个新口号,暗示在“.com”经济中,Sun就是“com”前面的那个小黑点。乔伊回忆道,这也体现了Sun当时有点目空一切的态度。

科泰对此表示:“同小黑点口号相比,我想Sun还是更喜欢谈论他们早些年所提出‘网络就是计算机’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