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网站不应该走形式主义的老路

      最近出了两件与政府网站相关的事。市民在哈尔滨市政府网站反映南岗区政府门前大理石步道板雨雪天气湿滑难行一事,却被告知"可以绕行"。 网友投诉某国税局有人内外勾结偷税,但河南新乡市政府的市长信箱的回复却是"建议你直接根据有效票据与×××生活广场(一超市名)交涉"。经网友仔细查看后,发现答复内容与另一网友投诉该超市的食品安全问题的答复是一样的,也就是说答复被照搬了过来。(1月12日《羊城晚报》)事件曝光后,压倒性的意见是指责政府网站形同虚设,职能部门态度傲慢,罔顾民意。但也有意见认为民众对政府网站的期望值过高,超过了回复者的职能范围。事实当真如此吗?

  原本早就成为问题的事情,拿到政府网站上立刻迎刃而解。这样的奢望民众不会有,也不敢有。网上反映问题这种新渠道,新方式对民众最大的意义在于终于有一个可以说话的地儿了。不管问题最后能不能够上达官听,并最终得到解决,和原来有话不处说,有苦无处诉的境遇比起来,已经是很大的进步,足以令民众在一段时间里聊以自慰。因此民众容忍了政府网站职能低下,容忍约有1/3的政府网站难以打开,容忍了1/3的网站应用价值较低,相当数量的网站内容更新不及时,服务功能不健全,发布信息无时效等等问题,只为能在一息尚存的政府网站里可以一抒胸襟。

  从内容和功能上来说,政府网站的绩效是传统意义上行政绩效的延伸或反射。处理问题和意见时需要遵循的行政环节和程序依然是照章办事,按部就班。作为行政组织中的一环,政府网站的职责之一是将民众在网上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要求经过整理,分类,然后报知相关部门,成为民众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哪怕报告的结果最后如石沉大海,沦为形式主义的走过场,也是政府网站当仁不让的责任。另一方面,对民众来说,"已将该问题上报某某部门,待研究解决。"的回复已经足以令多数人满意。至少终于知道咱这事该归谁管了,并存了虽然渺茫,但是可能的那么一丁点儿的希望。但是当对形式主义这么一点最微末的期望都落空的时候,一忍再忍的民众就不能不忍无可忍地怒了。

  负责哈尔滨政府网站的督办科没有权力下令"拆了大理石板,马上铺设防滑材质的地砖",难道连把民众的意见告知城建部门或者其他相关部门的权力都没有吗?新乡政府信箱的管理者甚至连网友的发言都没有细看,就照搬另一则留言的回复,还能指望他们将民众反映的问题"形式"上报告给相关部门吗?

  形式主义是最为人所诟病的政府职能部门行政弊病之一。但是一味照章办事的形式主义至少从程序上满足了民众的期望。当职能部门连形式主义都懒于动用的时候,对民意的敷衍已经达到了极点,民众对职能部门的相关期望值也低到了极点。到了这个时候,如果说民众还能有什么期望的话,只能卑微地恳求一句:“咱们能不能先形式主义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