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丹院长印象:学科技术领先、芬芳桃李天下

培养合格人才,特别是全面发展,满足国家、企业和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是高等学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多名学生入选“天才少年”一事,华中科技大学在全国着实“火”了一把——四位“天才少年”中有三位毕业于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这让作为他们老师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冯丹颇成就感。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冯丹在“浪潮云数智中国行武汉峰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事实上,作为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与“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华中科技大学早就蜚声海内外;在培养上述“天才少年”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凭借优秀的师资力量,以及信息存储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数据存储系统与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等若干国内领先的机构,对超大规模存储系统、新型存储器件与系统、存储服务与安全、网络存储系统、云存储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批创新性成果,国家授权专利125项,在国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堪称“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双丰收、校企合作与存储应用同发展”。

学院的文化贯穿其中。

据冯丹院长介绍,学院的文化可以用“TIME“一词来概括:其中”T“代表Teamwork(协作),”I”代表Innovation(创新), “M“代表Morality(修德)、 “E”代表Exploration(开拓),而TIME则代表追赶时代的一代人。

聚焦存储,跟踪先进技术,顺应发展潮流

在当今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呈现爆炸式发展的态势之下,华中科技大学正在密切跟踪新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针对性的前瞻研究。

冯丹院长表示,目前市场上针对大数据处理的存储解决方案主要有三,一是以数据为中心,围绕数据进行相应处理,二是近数据处理,也就是把处理器推送到数据中间,在离数据最近的地方进行运算处理,减少因数据移动导致的能耗增加以及性能降低,三是直接在存储器内进行计算,实现存算一体或者存算融合。

基于上述思路,在冯丹院长的指导之下,华中科技大学围绕对象存储、近数据处理、存储计算融合领域分别展开重点攻关。

在主动对象海量存储系统关键技术方面,华中科技大学聚合了带宽为100GB/s的分布式主动对象存储系统,具有128存储节点、40Gb/s InfiniBand光纤互联,研发了OSD软件、MDS(负载均衡、多元数据服务器)软件,客户端软件(支持标准POSIX接口);构建了新的、兼容国际标准的主动对象关联控制命令集,定义了新的功能对象,实现了数据的自组织、自管理;提出了动态自适应的故障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和基于迁移学习的故障预测方法,通过交叉验证、网格搜索以及多种机器学习算法等技术,自动并行地搜索调优参数空间,这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磁盘可靠性预测,相比传统故障预测机制误报率减少13.1%,准确率提升12.4%,最高可达97.9%,在重大活动前以较优的准确率和误报率提前数天对即将故障的磁盘进行预测,提高了系统可用性,为大数据中心提供7×24 小时服务。

权威报告中指出,主动对象系统CapFS的主要关键技术指标优于国际对象存储系统先进代表Lustre,荣获2014年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冯丹院长出席“2019全球闪存峰会”

在支持可重构近数据处理的固态盘方面,华中科技大学开发了固态盘控制器、可重构近数据处理模块与配置模块,通过可重构单元硬件直接进行加速处理显著节省了时间,性能也大大提高。值得一提的是,数据加速处理过程还包含AES加密流程,加密后的数据直接保存于固态盘中。

由于阻变器件既可以通过高阻低阻在不同的组织状态实现大容量存储,也可以对应矩阵乘加运算实现模拟计算、逻辑计算以及近似计算。在基于阻变器件的大容量存算一体化也即存算融合方面,华中科技大学采取模拟电路的做法,其准确性达到87.5-88.2%,相比冯诺依曼架构软件提速11.2~2289.6倍。

存算一体或存算融合方式是未来存储的发展方向。冯丹院长表示,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在支持神经网络、图像处理等专用体系结构的设计加速之外,正探索一些能够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的通用的架构,以顺应未来存储市场的需求。

睿智管理:建成一支强大而稳定的师资队伍

这些科技成功的取得,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研队伍。

但是,要吸引人才,还要留得住人才,在项目、资金、待遇等方面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这是对校院领导的考验。

早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定期举办了教授沙龙,让不同方向的教授之间展开交流,但后来发现关起门来的沟通交流远远不够,于是这种交流范围就逐渐扩展到学术界和各类型企业。一方面,学院邀请企业界代表参与交流,利益方面,另一方面也经常走进企业,与一线研发人员面对面沟通,解决他们遇到的一些技术难点,并就此展开科研合作。

“解决这些难点痛点,对我们做大系统的高效研究人员而言,简直就是用牛刀杀鸡。“冯丹院长开玩笑地说。

这但种既解决企业实际需求,也拓展了教师视野的合作,受到了参与各方的高度好评,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迄今,学院陆续与很多头部企业分别建立了联合实验室、联合中心或创新中心,并且制订了相应的合作机制,以期在长期稳定的合作中开发更多的科研成果。此外,学院还与存储界主流的英特尔、IBM、浪潮、华为等公司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和合作,将成果尽早投向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学院根据不同实验室的特点,依据教师的擅长对其参与纵向教学和横向合作两个领域的工作量进行适当倾斜,但始终保持两手抓的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创新意识。

就这样,学院在确保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提升了市场意识,不仅改进和革新了传统的人才培养的方式,而且也锻炼了团队,吸引和挽留住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人才,自身的价值也得到了提升。

目前,学院现有教师150人,其中教授39人,副教授6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创新创业青年人才各1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者2名,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2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7名;两个学术团队被评为教育部创新团队,一个学术团队被评为科技部创新团队。

不得不佩服冯丹院长的长远发展目光和卓越的管理能力。

产学研结合,也正是“TIME“文化中”Teamwork“的体现。

以培养合格人才、振兴民族存储产业为己任

在存储及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遭遇“卡脖子”的今天,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成果突破了某些关键技术瓶颈,在国民经济建设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价值。

相对大多数自然科学领域,存储技术及理论知识更显深奥,产品研发门槛更高、难度也更大。1974年起,从器件、存储芯片、设备、系统,从事硬盘的研发到盘阵、到分布式网络存储,冯丹院长40多年如一日,终于守得今天云开日出时。

作为一名女性管理者,同时也是学术带头人,很难想象冯丹院长曾经遭遇过的坎坷与挑战。

不过,谈及这个话题时,她一笑而过。

令人欣喜的是,冯丹院长不仅自身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女性管理者,还吸引、带动和培养了更多的女性参与到存储领域中,例如,“天才少年“中有一位就是女大学生,而DOIT网友熟知的吴非博士,也一直师从她的门下。

冯丹院长格外重视和强调思想品德教育在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她告诉笔者,在学院,有一堂面向一年级学生的名叫“IT中国”的课程,邀请来自互联网、存储等领域的业界知名专家教授和技术领军人物介绍信息技术的价值、发展趋势,组织学生走进企业,选拔并资助优秀学生赴国外访问、感受国际企业的技术氛围等,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

为了创造优秀的科研环境,学院还经常投资建设或升级实验室相关设备。除了经常给学生讲授基本的技术理念和人生信念,还告诫学生在掌握先进技术、学好本领之后,未来能够在国家建设中去加以应用、报效社会、创造人生价值。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学院学生就业形势良好,研究生就业率达到100%,平均年薪超过10万元,主要去向为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IT、互联网、国家机关以及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部分研究生还进入了不少世界顶尖企业。

“Morality(修德)”,作为学院文化的另一项重要的内容之一,其价值再一次凸显。

“存储作为高科技产业,与国际领先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冯丹院长坦言,虽然在软件方面国内外差距并不大,但在大规模系统的稳定可靠性、先进存储器件等还需要加大投入,要打好基础。

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在华中科技大学以及华为、浪潮等著名高校和本地优秀企业的共同努力之下,存储产业将迅速崛起。

【注:本文系根据2020年9月15日举办的浪潮云数智中国行武汉峰会期间冯丹院长的大会演讲、采访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