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Sun的倒掉给开源带来的借鉴

近日,欧盟监管部门无条件批准了甲骨文收购Sun的交易。即刻,甲骨文开始了对Sun资产的整合,Sun将作为一个历史名词,存在于IT史记之中。

Sun走了,留下无依无靠的开源社区。开源曾经被Sun寄予了很高的期望,2009年初,Sun公司曾经不止一次表示,在当下经济形势之下,开源这一概念必将为之带来良好的收益。

然而一切在4月22日戛然而止。Sun公司以74亿美元的股票和现金将自己委身给了甲骨文,抛弃了自己一直扶持起来的开源环境。

开源是个很好的概念。

Sun联合创始人斯科特麦克尼利在介绍开源的优势时表示,开源软件有5大优势:成本低,零或者非常低的退出障碍优势;互操作性高;研发方面可以利用更大的资源;安全性更高以及进入门槛低。

开源最大的优势还在于代码开放而带来的社区成员软件共建的收益。在社区成员共建的环境下,开源不断汲取每个成员的优势所在,所以其代码也是相对完善。这意味着,在开源平台下,软件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大的利益和价值。

在众多的国内企业面前,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下寻求生存的企业来说,开源无疑是引人瞩目的,还是其低廉的成本,与商业软件相比,开源的成本仅相当于商业软件的15%左右,更有很多则是免费提供的,开源厂商的大部分收入来源则靠服务获取。

在开源的力量在IT业界掀起了一场波澜。

开源,这一大好趋势也唤起了许可证付费制度创始企业微软的注意。在今年,微软捐赠了大量源代码给开源社区,并支持像Apache Software基金会等类似的开源企业,同时与Novell这样的开源企业有着一些良好的协议,尽管仍有对簿公堂的时候,但是大趋势来看,微软正在一步步向开源靠拢。

当然,再美好的东西如果了没有养料供给也会成为海市蜃楼。开源也是如此。

对于企业来说,供养的本钱就是资金。于是,盈利问题成为了摆在开源开发者和开源软件提供商面前的一道问题。这也是导致Sun走向落寞的原因。低成本是很不错,但到头来难免躲不开赔本赚吆喝的尴尬。这一尴尬,将从开发,一直困扰企业到后续的升级维护。

鉴于这些现实的问题,开源企业也在随之而变。目前,大多数开源软件厂商已经修改了他们的商业模式,在订购的软件中增加了一些类型的额外价值。这种做法引起了各种各样的嘲笑,说这个代码的质量不那样好了。但是,希望用这些代码赚钱的投资者和开发人员对这种做法表示欢迎。

其实,在1995年,MySQL就提出了一种相对中庸的解决方案。自1995念起,MySQL就用开放源代码模式与商业授权模式来推出这种开源数据库MySQL,该公司表示这种"双轨授权"策略有助于站稳财务基础,有利于未来持续改善数据库产品。

不过MySQL也没有逃脱被收购的命运。有专家表示,在开源界里,唯一成功的一个就是Linux,然而紧接有人爆料,Linux的代码中,75%需要开发者付费获得。

开源?成功?盈利?开源厂商应该如何在Sun离去的日子里处理这三个目前看来矛盾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