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健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姜跃滨认为,帮ISV走出价格战的关键是练好内功,首先是提升HIS的技术门槛,寻找与其他应用之间的衔接,做好差异化;其次是将产品与服务作为整体来对待,挖掘增值利润。
从应用角度看,未来的3-5年内,HIS还会是医疗信息化应用的主流,但HIS的应用会更多地集中为原有系统的升级以及和其他医疗应用信息系统的联接。张圣仁说:"现在的HIS多数还集中在财务管理方面,而对业务流程的提升在未来会成为主流。这也是国内HIS公司可提升的空间。"
HIS将往何处走?姜跃滨说:"未来,企业间的并购整合是一个必然趋势。然而,ISV先要练好内功,否则,连被收购的价值都没有。事实上,HIS市场价格战的残酷将很快被国外巨头更强硬的打压所取代,不练内功显然会被淘汰。"
国外HIS产品的进入始于1999年,是由东华合创引进了澳大利亚TrakHealth的产品,这是国内出现的第一款国际产品。虽然目前占领国内市场的主要还是国内的HIS产品,但许多国外的HIS大厂商已经开始计划进入中国医疗市场。这些国外HIS公司进入中国虽然还要面临本地化的问题,但其应用的成熟度却是国内多数HIS公司无法匹敌的。一位业内人士说:"幸运的是,国内HIS公司还有一个本地化的时间差可打,这可能是很多公司最后的机会了。"
子文章二: 医疗信息化呈八大趋势
趋势一:快速膨胀的格局。
会有更多厂商介入这个市场。国际厂商中,除了前面提到的英特尔把数字医疗单拿出来作为与数字企业、移动市场等并列的一个重要行业市场外,其他如IBM、Oracle、思科等都成立了专业的医疗行业部门。
而国内厂商中,目前也已经有一些厂商看到了这个巨大的市场,在介入,比如前不久方正收购了在医疗行业方案提供方面排位于五大之列的医疗行业ISV众邦。
趋势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HIS一统天下的格局终将被打破,而且也正在打破。目前已经看到PACS(医疗影像信息系统)、USIS(超声信息系统)、PIS(病理信息系统)CMS(成本核算系统)、PEIS(体检信息系统)等,而且未来在电子病历、社区医疗以及更大范围的健康管理方面还会催生更多的应用。
在应用上,将经历三步曲的变化。第一步,计费系统和临床系统;第二步,电子病历,结构化系统更利于查询;第三步,工作流引擎,主件开发,SOA架构,更灵活,可以再造流程。
趋势三:产品与服务一体化。
在很多医疗行业ISV看来,将产品与服务整合是解决服务做不出利润的最好方式,也比较符合中国人的习惯。尽管服务还不是利润的主要来源,但越来越多的ISV开始靠服务做精做深。
趋势四:竞争更为激烈。
纵观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从1993年起步到如今,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大批做HIS的国内医疗ISV出现,蜂拥而入;第二阶段是在价格战和不成熟的市场中其中大批的ISV倒掉;第三阶段则是国外公司介入。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国外公司的进入,比如美国最大的HIS公司等等。这些公司的介入无疑会使已经竞争比较激烈的医疗信息化市场的竞争态势变得更为如火如荼。
趋势五:HIS企业间整合。
国内早期的HIS企业,凡生存下来的都通过引入战略投资等方式,在规模上得以壮大。这些已经长大的ISV下一步必将通过收购的方式,整合一些区域的小ISV,以此获得更多客户资源,完善产品线,扩大战场。
趋势六:应用成为主流。
对于国内从事医疗信息化的ISV来说,技术并不是一个很高的门槛。通过与国际性厂商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合作,在其平台上进行开发,他们多数已经站在了全球技术的前沿。而对于整合医疗信息资源来说,下一步则是通过应用体现自己差异化的最好时机。
趋势七:用户选择趋于理性。
医疗行业用户的IT采购可以分为冲动型、印象型、理性化三种类型,其中,由于对业务流程的考虑越来越多,理性化的选择也开始占更大的比例。
趋势八:服务外包解决人才瓶颈。
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发展中曾遇到过三大瓶颈–意识、资金、人才匮乏。其中,人才匮乏一度是制约医疗信息化进程的最大瓶颈。但现在,服务外包正逐渐为用户所接受,通过服务外包的模式,人才匮乏问题正逐渐得到解决。未来,服务外包也将成为ISV的重要利润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