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优劣决定医疗信息化掘金力度强弱

无论是华尔街金融风暴,还是欧洲经济动荡,抑或是亚洲经济放缓,都表明全球的经济失衡必将加剧。此种形势下,一个企业如何选择未来的发展出路?我们相信,一个企业的商业发展模式决定了其未来的走向和所获利益。
记者:现在国际上包括国内的很多IT公司都已经进军医疗行业,包括IBM、惠普、联想等大公司,请问RCG在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医疗行业?对医疗行业的投入怎样?

朱伟民:大概在两年之前,我们已经开始做关于医疗行业的研究。我们与其它一些公司的不同之处在于,有的公司是先看自身有什么样的科技再去找客户洽谈,而我们是先了解客户需要什么样的科技,哪个行业对科技有需求。对于医疗行业,我们做了很多调查。在调研中发现,医疗信息化领域前景广阔,在详细了解了医院的业务流程以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应用所有的科技来帮助患者和医院。之后我们用了一、两年的时间做充分的前期准备,联系合作伙伴,我们的共同目标就通过科技手段把医疗行业涉及的信息贯穿到整个医疗的业务流程里面。比如,刚出生的小婴儿被调包了,利用RFID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追踪到目标,可以很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国内现阶段的医疗行业对RFID的需求很大,我们常见到的类似于HOLLTER的仪器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应用。

记者:国内的医疗市场掘金潜力巨大,RCG致力于医疗行业,有没有调研过国内信息化程度高的医院占了多大的比例?你们是如何与医院合作的?

朱伟民:我们对市场有过调查,一开始就从商业合作的角度出发,确立一种安全、可靠的商业合作模式。比如初期拿我们的方案与10多家医院院长谈判,但很多医院已经各自有了信息系统,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把RFID特别的部分(指纹、面相确定等)与医院现有的系统接轨。最初,医院方面做不到大规模的一次性投资,患者的承担能力也有限,我们希望在初期的投入中,有一部分产品可以让患者自己去选择,他们花费10到20元就能得到良好的保障。慢慢的患者用得多了,就会有更多的人选择我们的产品。另外,对于天线、阅读器等产品,我们希望先在初期的10多家医院推广,有了良好的效果以后,再逐渐推广到其他二、三级医院中。

我们未来的短期目标是做几百家甚至上千家医院,当然能否达到预期目标还要看医院方面的接受能力,看他们能不能接受这样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黎修树: 目前, 在中国所有大医院中,七八百张床位以上的医院已基本数字化了,这是不是完善了?还没有。在200到400张床位的中等医院中,只有60%的医院慢慢开始数字化,也仅限于患者门诊诊疗、病历管理、缴费之类。而像心脏科室这类较为复杂的部门,很多医院还没有开始信息化建设。国内2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有1万7千家,中国的医院总数超过6万家,这里面的发展空间很大。经过统计发现,2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

记者:在现有客户里面,有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以和我们共同分享?

黎修树:我们最成功的案例是马来西亚的私营妇产科医疗中心Sri Kota医院在使用的RFID,其它的医院我们也在做,国内目前有天津的十几家医院正在合作过程中。未来的6个月之后,我们将会有更多的成功案例。

记者:贵公司的IT产品是如何向医疗信息化标准靠拢的?

朱伟民:我们现在从10家、20家、30家慢慢普及我们的产品,做出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其它的医院就会看到,然后会找我们合作。从国家卫生部的大平台角度看,要让所有医院都使用同一个平台,需要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就像我们做生意一样,可以从商业模式摸索出答案。至于标准化的出台,相关企业需要与卫生部、相关专家沟通。我们的开端是与天健合作比较密切,以后将会陆续与其他的大公司合作,为卫生系统的标准化出台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