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华为全联接2021智能基座峰会在线上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针对《深化新工科人才建设,推进数字化产业升级》的会议主题,发表了主题致辞,以下是致辞全文: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是前所未有的新变局。大变局、新变局下,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教育与产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也必然伴随新机遇。站在新变局的关口,如何决策,怎样行动,关系计算机教育的当下,也影响计算机产业的未来。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科技创新在未来五年发展过程中的第一地位,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并规划构建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HPC、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这给我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机遇。
另一方面,我们过去计算产业的创新主要集中在应用层。核心的基础软硬件相对薄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缺芯少魂”。在当前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们必须要加大处理器、操作系统、数据库、AI框架等基础软硬件的投入,持续创新。数字中国需要构建扎实的、可靠的底座。
产业聚集人才,人才激发创新,创新引领产业。
众所周知,人才短缺仍是我国计算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满足计算产业应用和产业发展需求,需要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计算机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开展跨学科、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大力培养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加强研究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培训。
新工科建设是高等工程教育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行动。2017年以来,教育部加快新工科建设,全面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算力成为人类生产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计算机应用能力成为各领域高层次人才应具有的基本能力。计算机类学科创新人才也成为国家的战略性科技人才。计算机类人才培养质量是生命线,特别是本科生的培养。坚实、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创新熟练的算法编程能力,是今后继续深造、攀登高峰的强劲“双翅”。强基是本科人才培养的根本。
近年来,华为公司积极响应教育部“新工科”号召,聚焦基础软硬件课程,和有关高校深度合作,共建了72个“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在信息技术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探索了新路径、凝练了新模式、取得了新成效。华为关注创新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赋能,体现了领军企业的教育情怀和责任担当,成为产教融合的示范者、领跑者。
如今,人类即将进入一个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我们期待全球科技界、教育界、企业界人士携起手来,加强计算机课程的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推动创新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做好拥抱智能时代的准备。也期待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在先行试点的带动下,在先锋教师的探索中,有更多高校和企业能够深度合作,持续深化新工科建设,共同打造工程师红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