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开源领袖Sun的命运有些颇具戏剧性。在1月份,施瓦茨和麦克尼利还都信心满满地表示,危机是开源的机会,他们相信开源的低成本将为他们的开源业务赢来更多的利润,这也为很多开源企业和开源支持者带来了一点欣喜和安慰。然而,Sun也没有期待来自己所期望的机会,委身投靠了甲骨文。
尽管甲骨文收购Sun的最终结果尚未尘埃落定,但是Sun所倡导的开源已经深入人心,危机还没有过去,仍有很多希望等待着开源。比如MySQL,在中小企业尤其是网站开发人员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另外还有Linux等操作系统,更是在服务器市场领域超越着微软Windows家族产品,而开源ERP产品、开源BI产品,也正在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视线之中。
曾经的开源英雄,Sun公司全球董事会主席斯科特麦克尼利在介绍开源的优势时表示,开源软件有5大优势:成本低,零或者非常低的退出障碍优势;互操作性高;研发方面可以利用更大的资源;安全性更高以及进入门槛低。
当然,开源最大的优势还在于代码开放而带来的社区成员软件共建的收益。在社区成员共建的环境下,开源不断汲取每个成员的优势所在,所以其代码也是相对完善。这意味着,在开源平台下,软件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大的利益和价值。
在众多的国内企业面前,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下寻求生存的企业来说,开源无疑是引人瞩目的,还是其低廉的成本,与商业软件相比,开源的成本仅相当于商业软件的15%左右,更有很多则是免费提供的,开源厂商的大部分收入来源则靠服务获取。
这么好的市场看上去还真是勾勒出了一副没好的前景。可能有很多人还记得,在上一个经济萧条季,2001-2003年,IT业界发展最快的就是开源厂商,RedHat、Jboss(已经被RedHat收购)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获得了相当高的发展速度,而在今天,开源软件,以其有力的价格优势,博得了很多企业的青睐。
开源,这一大好趋势也唤起了许可证付费制度创始企业微软的注意。在今年,微软捐赠了大量源代码给开源社区,并支持像Apache Software基金会等类似的开源企业,同时与Novell这样的开源企业有着一些良好的协议,尽管仍有对簿公堂的时候,但是大趋势来看,微软正在一步步向开源靠拢。
但是,问题也不可忽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盈利的问题。这也是导致Sun走向落寞的原因。低成本是很不错,但到头来难免躲不开赔本赚吆喝的尴尬。这一尴尬,将从开发,一直困扰企业到后续的升级维护。
首先,开发一款软件,需要大量的投入和资金,尽管可以通过开源社区拢聚很多开源爱好者来修正和测试代码,但是前期的投入仍需要相关的企业进行支持。
其次,在投入使用之后,有多少人愿意付费,这些费用又能多大程度上支持开源软件开发商的日常运维?开源,越发成为技术理想主义者的一个乌托邦式乐园。
这些都开源软件场上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更让开源厂商头疼的是,由于代码的开源,代码都相对稳定,并趋于完美,这种完美正在迫使开源厂商寻找更加牢固的盈利方式。软件是一种商品,但是一个企业能够提供的超过软件本身以及服务之外的价值,才是它真正吸引人之处。
鉴于这些现实的问题,开源企业也在随之而变。目前,大多数开源软件厂商已经修改了他们的商业模式,在订购的软件中增加了一些类型的额外价值。这种做法引起了各种各样的嘲笑,说这个代码的质量不那样好了。但是,希望用这些代码赚钱的投资者和开发人员对这种做法表示欢迎。
不得不提到的是,开源软件等于免费软件已经成为软件领域中最大的错误概念之一。在很多人的眼中,开源仅仅代表低成本,而事实上,不论是从字面,还是开源的内涵上来看,没有任何证据明确地将其指认为是低成本。所谓开源,仅仅是一种开放源代码的形式,这种形式之下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互动机制,社区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获取这段代码,加入自己的想法进行修改,这也像是一个突破了空间和时间范围的头脑风暴。
因此,开源带来的最先进的理念和价值不是免费或者是低成本这个概念,而应该是开源形成的良好的社区和沟通机制。商业企业可以加入到社区形式的合作平台中来,与各类专业人士,包括商界领袖、高级管理人员、学者、研究者一起,以更低的成本开发更高的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