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付实行牌照制 管理办法今夏出台

  “5.17”电信日前夕有消息称,在3月份的一次征求意见会后,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针对业内所称的“第三方支付业务”又进行了内部讨论,其主导的《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将有可能在今年夏天推出。

  中国移动“手机钱包”运营方联动优势总经理张斌表示,实际上这些有关电子支付的管理办法已经向条例“升级”,“出台以后整个支付清算的行业会得到法律法规的管理,很多不合资质的企业将不能再经营这个业务”。

  许多人都认为2005年是中国的“电子支付元年”,但现实却表明,2006年才真的可能拉开电子支付的大幕。但游戏规则与一年前相比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变。

  “牌照制”引发“洗牌”

  电子支付实施“牌照制”让业内人士议论纷纷,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洗牌”。央行内部有人士称,“洗牌是一种必然,在电子支付领域,牌照数量应该不会超过10张。”

  央行的意图很明显。据了解,由于电子支付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一般启动资金在1000万元左右,而根据之前央行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设立全国性支付清算组织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人民币;设立区域性支付清算组织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00万元人民币;设立地方性支付清算组织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00万元人民币。

  易观国际表示,随着今年底金融业全面开放的大限临近,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重组与洗牌将在所难免,在目前国内40家左右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商中,至少有一半会出局。张斌告诉记者,在上次央行的征求意见会中,接到邀请函的10家企业和机构里,单纯从事电子支付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不过四五家。

  “安全”凸显移动支付

  安全是央行规范电子支付市场的一个原动力。毕竟在过去的一年中,网络支付出现了太多的问题,“套钱”和电脑病毒、木马一样,已经成为电子商务的大敌。

  与网络支付相比,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可能是联动优势获得青睐的重要原因。据介绍,“手机钱包”在实际应用中,用户不用每次提供银行帐号和密码,只需在定制时输入,这保证了日常应用的安全。用户定制的时候,更多的是通过银行的网点、银行的网银、POS机,还有通过多种渠道,短信加语音然后加上像WAP的方式进行综合定制,这样信息被拆开传送,进一步保证了安全性。

  此外,张斌指出,“手机钱包”系统采用跟银行的支付系统进行直联,使用专线方式,不通过互联网。同时这个系统隶属于中国移动系统,而不是一个外置的系统,处于中国移动的安全管理范围之内的,这就有了双重的保险体制。

  助推“信用卡”业务

  “将手机当作信用卡”在日本和韩国正在成为一种常态。而一旦手机“信用卡化”,移动支付就不再是手机用户的“选择性业务”,而成为每个用户的“必需性业务”,这种转变对于移动支付产业来说,充满无限想象。

  工商银行的孙宗群处长表示,在银行改制的过程中,个人业务最终会成为一个最重要的业务,而且信用卡业务是个人业务的核心。因此,手机天然具有的私密性、随身性能够与信用卡功能很好的结合,只要能够解决安全问题,手机信用卡就能够得到银行的大力支持。对这一点,张斌认为,只要银行、信用卡组织、设备制造商、移动运营商、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商业机构、手机供应商、内容提供商、用户等组成严密的移动支付产业链,那么移动支付产业的潜能将超过网上支付的价值。

  在新的游戏规则下,移动支付可能改写电子商务的未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