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存储解决方案,通常以支持上千个驱动器和数百个存储I/O连接的大型专有存储解决方法为典型代表,被用户所选择的原因并不只是他们的性能特点。通常用户看重的是这些解决方案在发生站点故障时所能提供的弹性和数据可用性。这样的环境需要高级灾难恢复提供的即时和持续可用性。事实是,随着企业机构逐渐升级到虚拟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数据中心,很少有人能够负担得起一级存储系统的高成本,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具有一级存储弹性、二级存储成本结构和高级虚拟化功能的平台。
像3PAR这样创建较晚的存储厂商一直在性能和可扩展性方面挑战者一级存储制造商。在很多情况下,他们的集群存储控制器部署结合像自动精简配置这样的高级功能被证明是取代一级存储的可靠选择。现在,3PAR正在准备用他们的高级可用性功能向一级存储厂商全面发起挑战。这使得混合方案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它可以被视为一种统一的"1+级"存储产品。1+级存储提供一级存储所具备的性能和可用性,但是具备二级存储的成本结构以及内嵌的虚拟化功能来满足新型数据中心的灵活性需求。
当谈到一级存储可用性的时候,人们往往关注多个因素:非突破的可升级性、一个可以在不同故障情况下维持服务等级的弹性架构、完善的多站点多模式灾难恢复功能。维持服务等级和避免宕机时间并不仅仅是大型数据中心的目标,同时也是很多中型数据中心的目标。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云计算,在这种环境中上千个机构被整合到一个架构中,并提供不同的服务等级协议。这种架构必须能够交付一级服务等级,同时为二级数据提供成本效率服务,并保持只有虚拟化基础架构能够交付的灵活性。
一个用于灾难恢复的典型一级存储部署环境由于采用了一级存储而对于更多企业机构都是可访问的,它能够同步地将数据复制到一个几公里之内的二级数据存储(同步站点)。在这种情况下,二级数据中心接受写入操作,与此同时主数据中心和写入操作提交只有在两个站点都写入数据的时候才会发送给应用。为了针对这种连续性保持合理的应用性能,两个站点之间必须保持最小距离。
挑战是,同步复制要求的相似性并不会在发生区域灾难的时候保护企业机构的数据,例如电网故障等。作为一种解决方案,一级和1+级存储系统能够异步地将卷复制到一个远距离数据中心(灾难恢复站点),将新数据或者更改的数据发送到数千公里之外。根据不同的WAN连接速度,这种远距离同步复制有几秒钟或者几分钟的延迟,因此是不可行的。使用异步复制,应用不需要等待写入操作的完成,因此性能上就不会有延迟。
缺点是,如果主站点突然发生断电,灾难恢复站点可能无法正常启动同步复制。虽然应用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在线,但是通常会丢失一些数据,需要进行恢复和重新同步。如果是一个拥有上千名用户的环境,那么这可能会影响上千个业务,恢复丢失数据和重新同步应用所需的宕机时间是不能接受的。
为了将同步复制和异步复制的优点结合起来同时避免各自的局限性,一级和1+级存储系统解决方案可以部署多站点、多模式的复制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数据仍然是被实时地同步复制到临近的同步站点。不过,主站点也会异步地将数据复制到第三个远距离的灾难恢复站点中。这仅限于少数一级/1+级存储厂商–没有二级存储系统可以做到这一点。这里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功能就是,当主数据中心发生故障,同步站点的阵列就会自动将变更数据或者"变量"推送到第三个灾难恢复站点。因此,第三个站点处于一种数据连续的状态。
设计这种强大的灾难恢复策略通常会导致系统变得非常复杂、不够灵活和成本过高。一级存储以其较高的专业服务要求而著称。系统初期部署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配置完整的灾难恢复策略则需要花费数百万美元。相比之下,二级存储具备更有吸引力的成本结构,但缺乏这种高级灾难恢复功能。将这些与灵活快速的虚拟化基础架构结合起来(只需要几天时间),你就可以拥有一种全新的存储。1+级存储将虚拟基础架构的灵活性和快速部署特点、二级存储的成本优势带入到一级存储中。甚至配置像多站点、多模式灾难恢复策略也只需要几天时间。
最后同样重要的是,1+级存储的成本结构。目前的经济形势迫使企业机构更加谨慎地规划成本开支。这意味着,为了获得性能或者可用性而采购一级存储系统对于大多数机构来说是负担不起的。结果是,用户可能面对更低的性能、不够强大的灾难恢复保护,如果在需要一级存储系统的地方使用了二级存储还可能会造成阵列蔓延。这迫使企业机构不得不作出一个艰难的选择,而且两种选择都不是特别令人满意。1+级存储避免了这种双输的选择。3PAR等厂商以大约高端二级存储系统的价格,提供了具有一级存储性能和可用性的虚拟化平台。实际上,1+级存储融合了一级存储的弹性和二级存储的成本结构,还有虚拟数据中心部署所需的嵌入式虚拟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