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刘伟光:分布式智能化是金融核心系统转型最优选择

1月18日,阿里云在京发布金融核心系统转型“红宝书”,并推出“金融级云原生工场”,通过新的建设理念和相应的全链路平台技术,以及先进的部署体系,支撑金融机构建设面向未来的新一代分布式智能化核心系统。

阿里云智能新金融&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刘伟光称,未来金融核心系统将全面分布式智能化。阿里云在拜访近千家金融机构之后,结合行业痛点及多年成功实践,沉淀出“金融级云原生工场”模式,支持金融机构在满足合规基础上,实现业务敏捷、自研可控、异地多活、弹性扩张等能力,敏捷应对业务爆发式增长,加快业务创新速度。

刘伟光表示,阿里云的定位并不是做金融的核心应用系统,而是通过新的基础平台化技术和先进的部署架构,让核心应用功能模块开发更简单更高效,更加“低代码化”,能够更敏捷的支持新的业务,更加智能化,扩展更灵活,为数字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全新基础平台的支撑。

金融核心系统迎来转型拐点

数字时代,一切都在加速重构。作为引领社会数字化创新的头部行业,金融机构也不例外。其中金融核心系统的转型尤为关键,直接影响了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成败。

传统集中式架构的“胖核心”,到以服务为核心的SOA架构核心,有效支撑了金融行业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但在数字化的时代,面对业务多元化发展中的高速增长的趋势,业务敏捷,开放与广泛连接等一系列的挑战和要求,新核心系统该如何转型。

2010年起,云计算技术快速兴起,分布式技术架构在互联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随着云原生技术的进一步成熟,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开始尝试对存贷汇和互联网渠道等传统核心系统进行分布式改造。过去几年,从国有大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省级联社到地方性城商行、农商行等金融机构都在积极探索核心系统分布式改造。部分新建的枢纽性金融机构从第一天起就全面采用了分布式智能化架构。

“阿里内部和外部金融机构的实践均已证明,面向金融业务的高速发展和业务的多元化,新一代分布式智能化架构能够更好地支撑面向未来的核心业务系统。”刘伟光称,无论是业务的新挑战还是技术发展趋势,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核心系统技术架构正迎来方向性转变,朝着云原生、分布式方向转型发展。未来新一代云原生分布式金融核心系统将作为先进生产力,满足开放、普惠、绿色,嵌入式且灵活多变的金融服务。

端到端贯通的“金融级云原生工场”模式

权威市场研究机构IDC在最新研究报告指出,“云计算”已经成为金融机构引入企业智能和数据驱动型创新的主要途径,基于云原生技术、分布式技术的新一代数字核心正成为行业关注重点。

刘伟光认为,金融机构采用云原生技术,并不是将应用上公有云,而是将金融对安全合规、交易强一致性、单元化扩展、容灾多活、全链路业务风险管理、运维管理等行业要求与云原生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发展为一套既符合金融行业标准和要求、又具备云原生技术优势的金融级云原生架构。

从金融行业的角度而言,要实现核心的分布式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在于打造一套新的云原生数字化流水生产线、配套设计工艺以及稳固的分布式智能化基础设施。为此,阿里云提炼出五层十二大能力体系,封装成“金融级云原生工场”模式,这种规模化、自动化、高效率、开放的工场化模式,金融机构可以参考来实现菜单式,可装配,可治理,可灵活编排,易于演进的中台化架构新核心。

利用这套模式,金融机构可以实现多重业务价值:业务建模技术驱动的业务敏捷;自主控制核心应用技术栈;异地多活弹性可扩展的基础设施;安全稳定的连续性保障体系;应对业务爆发式增长,大幅降低运维成本。真正实现可落地的端到端的业务敏捷,让业务敏捷不再是一句口号。

据介绍,国内某省级农信联社通过建设新一代分布式智能化核心系统,预计年均运行维护成本约为大型机的17%;同时,云原生,中台化的模式降低业务模块间的强耦合性,使得业务需求交付的平均周期缩短40%左右,有效支撑了业务快速上线。

华泰证券针对银行核心系统的调研指出,相比传统集中式架构,银行分布式架构的单账户年成本能够从以往的几十元降低至1元以下,单笔贷款业务成本从成百上千元降低至1元以下。

公开资料显示,阿里云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申万宏源证券等头部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服务。据IDC报告,阿里云位居中国金融云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第一。目前客户群已覆盖国内60%保险企业,50%证券公司,以及数百家银行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