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帆CEO张桐:未来5-8年,人人都是数字化创意的拥有者和编辑者

低代码、无代码作为可视化编程平台,在新冠疫情大爆发的催化下,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市场持续增长。美国国务院(DoS)一直在使用ServiceNow的低代码平台,在 2020 年疫情的早期,能够在短短几周内开发和交付近十几个低代码应用,跟踪各个国家疫情进展。不仅在北美,亚太地区也紧跟以低(无)代码为核心技术的数字化步伐。根据IDC报告显示,印度尼西亚的低(无)代码技术普及率达86%,超过了新加坡、日本等亚洲国家。要满足未来中国数字经济的所有数字化转型场景,需要开发至少上亿个新的数字化应用,其中80%将由低(无)代码平台开发。

作为数字经济规模位居全球第二的中国,在低(无)代码领域能否担负起推动技术发展创新的责任与使命,引领全球技术发展和变革?低(无)代码技术的普及能否改变全球软件行业格局?海比研究院发起《中国低代码、无代码能否引领世界?》的深度系列报道,对话国内外典型厂商创始人及高管,梳理、探讨、分析、预测国内外低(无)代码平台发展,深度解读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下、暗潮涌动的中西方数字经济技术博弈!

本期嘉宾为得帆创始人&CEO张桐,聊一聊得帆低代码视角下的行业洞察,以下是访谈实录:

得帆创始人&CEO张桐

张桐:得帆创始人&CEO

● 复旦大学EMBA

● 《新财富》新锐创始人 50 强

● 上海工业互联网协会理事

● 复旦未来工业协会理事

● 复旦大学MBA 数字化客座讲师

● 超过 20 年IT行业经验,曾为美的、华为、比亚迪等大型企业提供数字化咨询与产品服务

未来三五年,国内厂商会赶超国外厂商

问:张总,您好,请问您如何看待目前中国低代码、无代码技术的发展状况?中国低代码在全球格局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张桐:低代码、无代码概念最早是国外提出的,从全球的低代码和无代码发展格局来看,国外还是更为领先的,这方面我们还是要有清晰的认识。

那么中国的技术处于怎样的位置呢?客观来说,国外厂商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有能力强的,也有稍弱的,而中国厂商也是同样,更何况国内目前对于低代码这个技术的定义还没有达成完全共识,因此并没有一个很完善的标准来做国内外两方的比较,其中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比如Gartner在评估低代码厂商的时候提出了具体的关键标准,国内厂商过分强调的“拖拉拽方式做表单”实际上只是这些关键标准的其中之一,尤其是国际化和国际数据安全层面,国内产品与国际产品还是有差距的。所以我们更多的是遵循Gartner的标准来衡量低代码的技术发展趋势,不会单纯和客户讲低代码就是解决拖拉拽的问题。

问: 那您认为国内外的技术框架和能力边界差距大吗?

张桐:是有一定差距的,主要是由于以西门子、OutSystems、微软等为代表的国外厂商具有先发优势,毕竟他们做这个事情比较早,中国相对较晚,但是可以看到技术框架和能力边界上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中国的厂商在研发投入上非常大,包括得帆在内,每年收入30%以上投入到研发中,所以会逐步赶上国际头部厂商。对于无代码这个领域来说国内外技术路线是接近的,目标都是为了替代Excel,只是国外像Tree Table这样的软件已经比较成熟,而国内的腾讯、阿里等公司也已经发力并且发布了自身的比较有竞争力的产品。

问: 中国市场这么广阔,是否中国的低代码软件的技术能力能够赶上美国,甚至超过美国?

张桐:我认为技术能力赶超需要从应用和科技两个方面看。

从科技上看,美国在低代码技术上目前是领先的,但是暂时的科技领先不是一定带来应用的领先。比如3G和4G技术上美国欧洲领先中国,但是因为中国有非常广泛的需求与网络场景,我们看到在5G的科技上,中国已经在领先了。所以,应用的土壤非常重要,可以培育出更为领先的科技,从应用层面上,未来三五年国内厂商是一定会超过国外的厂商,这和中国数字化转型旺盛需求息息相关,市场有井喷式的数字化应用开发需求。正是这样丰富的数字化需求土壤,一定会培育出技术上超越美国的厂商。

战略布局清晰有力:重点发力大型头部企业

问: 您认为低代码技术主要解决哪类难题?主要影响哪些行业呢?

张桐:目前阶段,低代码技术主要解决 4 类难题。

第一类,是围绕着企业管理软件的应用展开,包括围绕着SAP和Oracle等大型ERP展开的快速迭代的业务应用,主要解决良好的用户体验和业务应变能力,大家也经常把这种类型叫做构建业务中台和技术中台,而ERP成为后台;

第二类,是跨业务流程自动化,解决多个应用的跨流程难题,需要进行流程的数据打通,集成,建模,编排等,所以对于平台的集成能力要求很高,需要低代码平台具备很强的iPaaS能力,更多强调的是集成和API的能力;

第三类,是特定的行业数字解决方案,例如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生产执行制造系统MES,费用报销,供应商管理等,这些大部分都是相应的SaaS厂商延展自身的业务构建低代码平台,也有低代码厂商构建特定行业适用的解决方案,主要强调的是快速构建应用以及与现有系统数据集成的能力;

第四类,是表单和OA类的应用,主要面向的是协同办公OA和BPM的审批场景,请假,用印等,例如在钉钉或企业微信中有非常多的这种场景的使用,这部分场景相对简单,更多的是单一场景应用,这类厂商也非常多,未来应该是钉钉,企微,飞书等必备的工具之一。

针对这四类场景,得帆主要是在一,二,三类场景有所布局,因为得帆的产品本身是适用于中大型企业的平台型软件,可以帮助企业构建自身的业务中台和技术中台,实现快速开发各种数字化解决方案。

在行业层面,包括汽车,装备制造,金融,医药,新经济,电子芯片,消费零售,军工,建筑地产等多个行业这些场景都有涉猎,说明平台型软件的适用性非常广泛。

问 : 您能介绍下得帆接下来会有哪些战略布局和重点发力的行业吗?

张桐:得帆的战略布局当前主要是在中国 500 强大型头部企业。财富 500 强里 129 家和我们合作,中国制造业 500 强里 141 家和我们合作,中国Top10 整车企业里有 7 家和我们合作。得帆之所以可以成为 500 强占有率较高的公司,主要源于得帆的战略定位非常清晰,我们当前主要是服务于中国 500 强企业。因为大型头部企业对于软件能力要求、技术前瞻性和性能的要求非常高,以及在使用的过程中,业务的丰富程度对数字化的要求都是小型企业无法经历的,虽然对得帆来说极为困难,但是我相信“做难而正确的事情”,从 2014 年开始,我们就坚持这个战略,经过若干年的打磨,我们的产品越来越完善,非常明显,在客户选型的过程中,POC的测试中,我们产品非常具有竞争力,大多数客户经过POC以后,就会毫不犹豫选择得帆产品。

尤其是今年 4 月Gartner发布的《中国低代码竞争格局》报告中把我们和西门子,OutSytems,微软等国际一流厂商并列作为核心 6 家低代码厂商,也很好地印证我们的策略正确性。Gartner认为得帆、Mendix这样的LCAP低代码平台产品,就是应该去服务IT成熟度较高的大型企业。同时Gartner也认为,得帆除了具备满足大型企业需求的产品能力以外,丰富的中国头部企业服务经验、完整的生态能力也是在这条赛道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这也有力地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无论从产品还是服务我们都会不断强化得帆战略目标。

得帆已经在财富 500 强、中国 500 强中做到了占有率靠前,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达成 500 强的占有率领先地位,所以还会持续深耕 500 强企业为企业提供优质产品,同时会逐渐帮助 500 强的上下游企业进行效率赋能,帮助他们和 500 强在数据和效率上实现贯通。

在重点发力的行业方面,我们已经在汽车、装备制造、医药三大行业做到行业龙头,未来还会在银行、建筑地产、互联网服务业重点发展,上海银行、广发银行、邮储银行、百度、富力地产、碧桂园、中建八局等已经与我们建立了合作,在这些标杆用户中会积累非常多的经验,再反哺到我们的产品能力上面。

人人都是数字化创意的拥有者和编辑者

问 : 您是否认可“人人都是开发者”?这样一个未来的全民编程时代会到来吗?如果您认可,大概您觉得需要多久的时间?

张桐: 20 年前我会用Excel,那我可以称自己为“Excel开发者”吗?并不是,我只是一个Excel的使用者。我们以前不会编辑一张照片,但后来有了美颜软件,人人都会美颜,那我们会说“人人都是编辑图片者”吗?我们不会,我们只会说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美颜高手。

那么对于低代码平台来说也是一样的,在低代码平台之上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并不是编程,它只是一些简单的、一系列的操作。因此我们可以跳出来看待这件事,换一种说法,低代码只是把一个数字化的创意创作出来,我们可以称之为“人人都是数字化创意的拥有者和编辑者”。

低代码的大众化不仅仅由低代码工具本身决定,还包括了对硬件和业务场景标准化的要求。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实现“人人都是数字化创意的拥有者和编辑者”呢?我觉得未来五到八年的时间是可以看到的。

问 :从政府或媒体的角度,您觉得还可以做哪些努力呢?

张桐:任何科技的进步,都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与包容。低代码技术真的不需要程序员吗?不是的,我们只是要降低程序员的开发成本,把多余的精力解放出来去做更重要的开发工作。这需要政府、行业和媒体共同努力来改变大众认知。

当前政府非常支持中国数字化建设,我们可以看到数字化城市雄安的建设、自动驾驶技术运用,科创板的成立等,我们也能看到北京、上海等地方政府也推出了很多数字建设的战略和规划,我们希望政府可以通过积极的财税政策等支持创新型的企业。

宣传推广至关重要,“酒香也怕巷子深”,希望媒体能够为市场提供客观公证专业的信息参考,帮助决策者甄别真正优秀的厂商,多去倾听真正使用了客户的声音。因为客户口碑和市场占有率才是有价值的参考,只有客户口碑好,才能证明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厂商值得信赖,这一点上我是非常自豪的,我们在客户中的口碑是非常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