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信息化?我们认为信息化应该是一种知识管理系统,应该做到“实时管理”——首先需要具备关于临床流程的知识,其次应具备关于每个特定患者本身的知识 , 二者实时的结合来改进医疗质量 , 减少差错 , 和提升效率 , 减少浪费。
本案例中长妇保的信息化改进流程主要依据软件供应商来完成。实际上,信息技术在医疗中可以颠覆一些流程,从而给医疗模式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 这种变革没有一线医护人员的参与 , 没有对医疗服务的组织和管理的专业性深入认识是难以想象的 . 传统的医学分为临床和基础 , 一直忽略相关的管理研究 , 而未来一二十年间在医疗实践中能挽救更多生命的 , 恐怕不时简单的研究和技术突破 , 而是基于医疗管理研究的医疗模式创新 , 信息技术将是这一系列颠覆式创新中的主力之一。
现在有很多的医院投资于信息化 , 这些投资的意义何在?要为了拥有某种形式和功能 , 如无纸化医院 , 还是针对某个目的 , 如减少差错、节省成本、方便临床多专业团队合作,加速管理团队获得可靠的职能信息?国际研究发现,如果信息化应用不恰当,反而会使得原有的问题快速恶化。美国此前就有医院由于信息化应用不当导致医护人员罢工的先例;也有文献报道电子医嘱系统后一些专业科室的不良事件乃至患者死亡率上升的。这些例子表明,对于一个工具,如果仅注重其形式,而不对它的目的进行关注,也许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如果说信息的投入是“ X ”,那么对医院管理的影响就应该体现在一个或几个“ Y ”上。如果有一堆 X 而没有 Y 的话,那么信息化就失会方向。换一个角度说,目前只能承认医院因信息化产生了很多改变,但并不能因此认为其产生了很多改进。信息化的导入应该首先有敏感而且可靠的结果和流程指标 , 即“ Y ” , 来评价实施“ X ”对医疗实践本身和结果的可能影响,而在本案例中,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在长妇保在建设这样的评价体系方面的进步。
与此同时,长妇保当时的排队系统、供应商管理还没有进入医疗服务的核心——一个或一组医生针对患者提供的服务。围绕核心,信息系统应该提供前端的服务和支持。在本案例中,医生护士的职业利益是提升医疗质量 , 而院方一开始上系统可能更多地为了效率追求,主要是为了减少浪费。安全和质量是医疗中最终的价值体现 , 应当逐渐从价值提升 , 而不仅仅是成本控制的角度来探索医疗信息化的下一步 , 即在现有的基础上提供更有效、更及时、更安全的服务。上个世纪医疗中最大的创新是在 90 年代医疗本身变得可以测量,当前中国的医疗实践应该在过去几十年的国际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 , 将国际质量指标的应用与医疗信息化结合在一起,这是未来的趋势。在医疗服务开始全球化的今天 , 在观光医疗 ( medical tourism) 开始颠覆传统医疗模式的今天 , 中国的医疗服务也必须遵从医疗本身在国际发展的规律 , 结合专业的临床知识与专业的管理知识 , 才有可能跨越式发展 , 真正建立起国际水准的医疗服务产业 .
在本案例中,长妇保希望供应商能提供一些定制化的 IT 服务,但事实上,这也对医院本身的 IT 研发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国际上的经验,知名的大医院都由医生背景的 CIO 在具体负责信息化的推进。医院应该像重视基础医学和临床研究一样来重视信息化和医疗管理的研究。
信息化的应用应帮助医生从日常繁琐单调的“ Labour ”(劳动)解放出来,而倾注更多的精力在对患者的“ Care ”(照料)和临床判断上,让更多的好医生专注于信息的分析与判断处理。中欧从十年前就开始提供致针对中国医院的管理培训项目,也是目前国际少有的拥有专职医疗管理教员的商学院 . 现在我们还在不断地设计、开发国际一流的医疗管理课程 . 来应对医改环境下中国医院所面临的更复杂的管理挑战,毕竟再好的管理理念与工具也需要与具体应用的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意识相适应,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